北渡大渡河,红军长征翻越雪山走出草地,没
红旗漫卷长征路,红军长征过雪山。
在经历了暗渡于都、血战湘江、通道转兵、四渡赤水一系列的艰难征途之后,红军的命运终于得以迎来了转机。尤其是四渡赤水之后,红军打了几场非常漂亮的胜仗,低落的士气得以重新振作。
但是,此刻中央红军的命运依然非常艰难,要走向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敌人不仅来自国民党几十万追缴部队,还有雪山、草地这大自然的天敌,都在考验着红军的承受极限。然而,这一路上,红军所遇到的困难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
金沙江
汹涌的金沙江、大渡河,蛮荒的大凉山,我英勇的红军真是无坚不摧……
年5月红军刚刚渡过金沙江,这首歌形象地唱出了红军当下遇到的严峻险阻。
此时,国民党飞机不断撒下传单,上面赫然写着:“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几十万大军追、侧、堵,红军插翅也难逃!”
石达开在大渡河遭遇了什么?
大渡河,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
红军开始长征的72年前,翼王石达开就兵败于此。72年后,蒋介石想到了石达开,毛泽东也想到了石达开。
一个得意忘形,一个胸有成竹。
红军要走通曾经石达开没有攻克的这条老路,实属不易。
年5月20日,红军在礼州发出了朱老总关于“过彝区、大渡河”的命令。蒋介石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放出狂言,“让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
然而,历史却没给蒋介石实现他这一狂言的机会。
大渡河
大渡河地区,地势险要,同时属于彝族聚居区。历代统治者以及地方军阀对彝区用兵进剿,大都以失败告终,因而把彝区视为畏途,以往汉族的军队想通过彝区,几乎不可能。
年5月初,中央红军在会理举行会议,提出北上战略,与红四方面军会合。随即,刘伯承和聂荣臻担任先遣队司令员和政委,率一军团为红军主力北上开路。
大渡河一带是彝区,分别有沽基、罗洪、裸伍三大黑彝家族分片统治。四川军阀为控制彝族人,抓捕了不少彝族首领作为人质,一旦哪个家族不服从命令,便杀了他们的头人。残酷的压迫,使得彝区上下对汉人普遍存在强烈的戒备心,甚至仇视。
红军占领冕宁县城后,马上把黑牢中的彝民囚犯放出来,还请一些头人喝了酒。有些彝族头领懂得点汉语,刘伯承便向他们宣传民族平等政策,说明此次只是想借道通过。
这些人出于感激,表示愿意带路。一些获释的彝族同胞得到了红军发给的饰物衣服,回家后还当了宣传员。老百姓还是有些半信半疑的。
沽基家族的头人小叶丹在红军与彝族人之间几经调解,还提出愿与红军先遣队刘伯承司令结拜为兄弟。
彝海结盟
刘伯承和小叶丹结拜的地点,位于冕宁县城以北20多公里的彝海湖畔,后人称之为“彝海结盟”。
“彝海结盟”对于中央红军的长征,具有很大的意义。刘伯承曾经回顾历史说道:“如果不结盟,再推迟三天,蒋介石的重兵就调到大渡河堵住我们了,就很有可能重蹈石达开的下场。”
获得彝族居民的支持,为红军转战川康地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年6月,中央红军成功北渡大渡河,把国民党的几十万追兵甩在身后,继续北进。
不过,甩开了国民党的追兵,红军的命运却并未转危为安,更大的挑战正等待着他们。在渡过大渡河之后,红军的前进道路被一座海拔米的雪山挡住了。
夹金山,位于懋功之南,山上终年积雪。山上常年阴风怒号,漫天飞雪,寒冷异常。夹金山,当地藏民把它称为“甲儿”或“神仙山”,意思是说山很高很陡,鸟儿都飞不过去。山上除了寒冷还缺氧。
当时,红军北上,其实并不是只有一条路。西侧有商队常走的道路,但是距离远且要穿过藏区;东侧的一条路虽然易行,却已有川军扼住险隘之处。
利害相权,红军最后决定走东西之间最难走的路,强行翻越夹金山。
当得知红军正在翻越夹金山时,蒋介石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武断地认为,走向雪山的红军,正在走近死亡。
翻越大雪山必须要有足够的冬衣,最好还备有御寒的烧酒.可惜,这两样红军都缺。山下人烟稀少,根本无法找到两万人所用的棉衣,烧酒也少之又少。
对于大部分来自湘、闽、赣、粤地区的红军来说,要翻越如此高峻的雪山,战胜严寒刺骨的气候,前路更是一片茫然。
全军出发前,曾转战川、滇、黔的红军朱德,下达了一道十分特殊的命令:
必须在山下吃一顿饱饭,喝一些辣椒汤,尽可能多带一些辣椒、干姜,攀越山顶体力不支时嚼碎吃下去,以刺激精神,破衣、破毡子剪成条,牢牢包在脚下,以免冻伤。
曾几次翻越雪山的韩先良回忆,当穿着单衣的他们攀上山顶,在严寒和缺氧的环境下,他们才知道辣椒的作用,才知道温暖的双脚有多重要。
大雪山很高,国民党的飞机也飞不过去。爬上夹金山的红军战士,就看到了飞机,只不过都是在脚下盘旋。
红军翻阅夹金山
虽然避开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然而雪山的风雪,无情地向饥饿、寒冷和疲乏的红军队伍扑面而来,冷冽的空气也愈来愈稀薄,夜间的温度一度竟然降到了零下二三十度,就连最顽强的挑夫也倒在了山上的雪地里,再也没有爬起来。
当时最累的是红军女宣传员。她们每人拄着一根木棍,把能穿的、披的衣物全都拿了出来裹在身上,带上锣鼓、竹板在路边、在风口给艰难走过来的战士们加油,提醒大家千万不能停步,不要抬头看,不要坐下来,并在风雪中艰难地唱起了歌,鼓舞战士们战胜雪山的斗志。
走在前面的连队,根据向导的指点,用刺刀或铁锹在陡峭坚硬的雪地上挖出一些踏脚孔,大家紧紧跟随着前进。绝对不能停下脚步,一旦停下来,便会永远倒在雪山里。沿途常见条状的雪堆,下面便是冻僵的红军战士的尸体。
当中央红军在翻越雪山时,红四方面军也正在雪山上艰难跋涉。他们翻越的是海拔米,号称“万年雪山”的党岭山。
党岭雪山,横亘在丹巴、道孚之间,为折多山脉主峰,海拔米左右,上下山约里的路。因此,红四方面军翻越党岭雪山,也被称为红军长征中“在最寒冷的季节、爬得最高、路程最远”的行动。
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
年6月,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30军,在李先念带领下进入懋功,与刚翻过雪山的中央红军(不就恢复了一方面军番号)胜利会师。当时全军振奋,红军兵力相加也有了10万人。
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两支红军汇合之后总兵力达10万人,武器也较为充足,战斗力得到了恢复。不过,对于经历了长途跋涉的中央红军来说,他们此刻最需要的是休息。
当时不少红军指挥员都以为,到了四川同四方面军会合后,就有了根据地作为落脚点,能够好好地休养生息,以利再战。可直到会师后才发现,红四方面军其实也陷入了无依托的游动作战状态。
中央红军的将领们曾经问过张国焘一个问题,为何放弃川陕根据地?
得到回答却是:“那里已经是一块已经拧干了的柠檬。”
张国焘和毛泽东
两军会师后,张国焘看到远征一万多里的中央红军衣衫破烂,物资缺乏,一挥手就调来了大批的粮食和衣物,供中央红军使用。不过,这些援助却是有条件的,张国焘想要红军的指挥权。
据周恩来回忆,张国焘同他见面后就问一方面军还有多少人,周恩来说3万不到,张国焘马上脸色就变了。
当时组织决定北上开辟川陕甘根据地,张国焘却主张西进,向有“广大弱小民族”的藏民、羌民区发展,开辟“川康新局面”。
从6月间至8月初,红军内部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决定红军今后的战略方向。组织提议要北上开辟新的根据地,而张国焘则坚持主张南下。
中央红军翻越大雪山与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此时面临的情况却依然严峻:西面是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北面是一望无垠的水草地。
在组织与张国焘为北上还是南下而争执不下时,蒋介石已经派嫡系将领胡宗南率第一军,抢先控制了红军南下的必经之地——松潘,布好阵势严阵以待,等着红军送上门来。
面对敌情的变化,张国焘最后被迫同意红军北上的意见。
组织考虑,不如出其不意,从草地中闯出一条生路。
7月间,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和第五团三营,作为走出草地的先遣队,由康猫寺出发,探查经由草地北上的路。
先遣队一路前行没找到粮食不说,还遭到反动土司的0多名骑兵拦截,六团向总部发出求粮急电,称:“因为粮秣已绝,茹草饮雪,无法充饥,饿死冻死者触目皆是。”
因损失严重,这支部队剩余人员最终被迫返回。
年8月21日,红军自四川毛儿盖出发,进入草地.
年8月中旬,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军,分别从毛儿盖和卓克基出发进入草地,计划到巴西一带会合,继续北上。
右路军先头部队是参谋长叶剑英率领的三个团,由毛儿盖北面的洞亚卡至梁加卡进入草地。
接着,右路军主力相继出发,红一军先行,机关在中,红三军殿后。
左路军则由红四方面军徐向前、陈昌浩率领,下辖红四军、红三十军,由卓克基、包座向北进军。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金色的鱼钩》,就发生这个时期。
红军过草地时正值秋天,又是雨季,本已积水泥泞的沼泽,成了漫漫泽国,遍地的死水散发出一阵腐臭的气味。草地上野草茂盛,笼罩着阴森迷蒙的浓雾,难以辨别方向。
这里不见山丘不见树木,鸟兽绝迹,是没有人烟村寨、没有道路的灰绿色海洋,东西南北茫茫无垠,不知何处是尽头。只有在太阳偶尔穿出云层时,才能纠正行军路径。
在长征中,草地堪称大自然所设置的最大险阻。
湘江、娄山关、腊子口等战斗虽然凶险,但毕竟只是战斗部队参加。过草地,却是长征队伍中每个人的事。
就个人而言,江河山川几个小时就能渡过;雪山再难爬,咬着牙一天都能通过。但是穿越草地,茫茫几百里,机关所在的右路军走了七天才得以通过。
在沼泽中行走,破了皮的腿脚泡过后很快会出现红肿甚至溃烂,还常有小拇指粗的蚂蝗叮咬。
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脚踏草丛根部,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相互搀扶着往前走。
一天走下来,战士们往往精疲力竭,若是不小心陷入泥潭而无人相救,就会愈陷愈深,直至被这片草地沼泽吞噬。
走出泥沼
左路的红四方面军由于刚开始长征,全军体力充沛物资储备丰富,过草地时相对容易,减员率较小。在过完草地后,甚至还打了一场漂亮仗,在包座歼灭国民党一个主力师。
眼看北上开辟根据地的目标胜利在望,这时张国焘却突然反悔,不愿北上,并密令红四方面军全体南下,再次经过草地,进入成都西北的川康边天全、芦山、道孚、丹巴等地。
在这一时期,张国焘企图分裂党和红军。
张国焘鼓动南下的时候,攻击北上红军是“无止境的逃跑”,“战士无冬衣,不拖死也会冻死”。他提出了“打到成都吃大米”的口号。
红四军四川最惨烈的一仗,百丈关之战,损失红军队伍一万余人
张国焘的命令,将红四方面军送入蒋介石布下的陷阱。
在位于名山至邛崃间的百丈关,红军遭到了国民党主力的包围。
六倍于红军的国民党部队,从三个方向对红军发起疯狂进攻。而且,以往作战中一触即溃、望风而逃的川军,这一次突然变成了“硬骨头”。
此时的川军刚刚经过整编不久,充实了建制,补充了武器弹药,战斗力有了很大一截提高。整编之后,川军中的军官充填了不少从峨眉军官训练团出来的少壮派。
蒋介石仿照红军的做法,向川军各支部队中都下派去了政工人员。再加上有刘湘亲自坐镇,他还下了死命令:临阵不前者,一律就地枪决!
尽管红军指战员连续作战,非常疲惫,但仍与优势之敌殊死搏斗,豪气干云。
徐向前当教书匠被辞退后进黄埔军校,30岁成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回忆说:
“百丈附近的水沟、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百丈战斗,是一场空前剧烈的恶战。”
最终,红四方面军付出了上万伤亡的代价,被迫向西转移。部队也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减为4万多人。
年9月10日,组织在巴西单独北上的时候,曾经遇到红军大学教育长李特带人赶来拦阻。
红军大学教育长李特
毛泽东当时对不明真相的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员说过两句话,一句话是:“你们的张总政委要南下,要到成都坝子去吃大米,我们要北上。你们要不愿跟着我们走的,可以回去。我告诉你们,四川坝子敌人有重兵,你们冲不出去。”
另一句话说:“我们现在向北走,给你们开路,我估计不出一年,你们也会跟着我们北上。”
另一方面,北上的中央红军则在陕北地区找到了生存的办法,与陕北红军联合作战,成立了陕甘支队,取得直罗镇大捷。
年10月中旬,北上的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胜利结束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
陕北吴起会师,中央红军胜利结束长征。
然而,历经挫折的红四方面军该如何走出绝境?
孤悬于湘鄂西的红二、六军团又将何去何从?
年,毛泽东在陕北保安。
年秋,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红四方面军则转入川康边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当地的红二、六军团,随之成为长江以南最后的一块根据地,也是最大的主力红军。因此,这支主力红军被蒋介石视为了心腹大患。
9月,蒋介石调集22个师又5个旅,20余万人,加上地方保安团,总共约30万之众,开始向贺龙领导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攻,企图将红军压缩于东西约三百里,南北百余里的狭小区域聚歼殆尽。
贺龙等人在分析了形势后认为,敌情空前严重,决定撤出根据地。
年10月底,红二、六军团主力兵分两路,向常德石门西北集结,随后又于11月初,西进到达桑植。
11月19日,贺龙在桑植刘家坪发出命令,红二、六军团开始突围。
在中央红军胜利完成长征的一年之后,红二、六军团也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年11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
11月下旬,红二、六军团采用声东击西策略,避开敌人重兵布防的西线,快速向东南方向前进,突破沅江、资水封锁线,连占湘中的辰溪、浦市等地。
指挥“围剿”的陈诚受到蒋介石怒斥,马上调动近百个团向湘中扑来。
任弼时、贺龙见调动敌军和补充军装、钱款的目标已实现,于年元旦前突然西进贵州,把国民党直系军、湘军、桂军都远远甩在后面。
由于上一年中央红军经过贵州时,当地老百姓受过革命影响,还留有部分伤病员,群众基础较好,红二、六军团在贵州得到了很好的休整和补充。
贺龙听说当地部分民众手中还有中央红军留下的苏维埃币,在国民党统治下无法使用且有危险,便决定用银元一兑一全部收回。
供给部长说,银元全是从湘中用骡子千辛万苦驮来的,这样兑换出去太心疼。
贺龙却坚定地说:“全国只有一个共产党!我们是共产党员,不应当一家人说两家话,中央红军留下的钱币我们要管!”
这一兑换行动,更提高了共产党和红军在黔西的威信,群众拥军参军非常踊跃。
年3月下旬,任弼时、贺龙接到命令,要求红二、六军团“大举北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为了顺利北渡金沙江,任弼时、贺龙等人决定再次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先西进再北上,全部主力向云南省会昆明进军,吓得“云南王”龙云赶紧抽调部队回援昆明。
趁着敌人兵力调动,包围圈出现缝隙,红二、六军团又迅速转向,北渡金沙江。
经过四天三夜不停地摆渡,全军1.8万人从容不迫地渡过了天险。
当滇军孙渡纵队赶到江边的石鼓镇,看见的只是留在墙上的标语———“吓死川军,拖死滇军,气死直系军,英雄是红军。”
巧渡金沙江
红二、六军团巧渡金沙江后,于7月初到达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并根据指示,继续北上。
此时,张国焘又表现动摇,不愿同组织会合,提出向黄河以西前进的意见。这时,四方面军的干部大都反对“天天向太阳落下的西边走”,徐向前、陈昌浩也要求北进,张国焘彻底陷入孤立,只得同意众人的意见。
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迎接的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部完成。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豪迈地写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
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史沫特莱在延安
年1月初,史沫特莱受邀访问延安。
在延安,史沫特莱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进行了多次彻夜畅谈。随后,史沫特莱又来到八路军驻地,住了半年多的时间,跟刚刚经历完长征的战士们同吃同睡。
很快,她便深深爱上了这支红色军队。用她的话说:“离开你们,就是要我去死,或者等于去死。”
很多人问,是什么打动了这位来自异国的女性?史沫特莱说,从这支部队里,她体会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有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边区军民在纺线。
史沫特莱爱上的这些,恰恰就是红军长征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自从盘古开天地,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支军队是在优势敌军的打击之下,能够行军二万五千里,冲破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险阻,忍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分裂的危机,历经磨难却始终没有被压垮,被消灭,而是生存了下来,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直到今天,这种精神、这种力量,依然在激励着我们,激励着中国,不断前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感谢听我讲述今天的故事。我们下次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