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金莲开国大典时开始寻找的人熊尚林
开国大典时开始寻找的人
——熊尚林
文/闫金莲
一个江西高安人,不远千里来到崇礼,曾任龙赤联合县大队队长,为崇礼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个全程走完了长征,被誉为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的领队人,当国难当头,需要勇士奔赴前线时,他随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毫不犹豫地担当起冀热察挺进军七团二营营长职责,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个粗矿、直率、说起话来像炮弹出膛,戎马一生且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却永远倒在了崇礼县的崇山峻岭中,他就是年出生,年6月18日牺牲于崇礼县草厂沟村的熊尚林。
事实上,年轻有为、劳苦功高的熊尚林,完全可以走进安逸舒适的学校读书、深造,去从事一项没有硝烟的工作。组织上给过他这样的机会。当时熊尚林任平北游击一支队二大队即龙赤联合县大队队长,年平北游击一支队被编为晋察冀军区第四十团,组织上调他去军区一边学习一边疗养,然后再给他安排新的工作和任务,可是他却放弃了这次大好的学习机会,执意请求要到抗日前线去,并发誓不打跑日本鬼子,他是不会医院疗养的。他说,听着日本人每天都在杀害中国人,他坐不稳睡不安,更不会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当年,他受命来到察北组建抗日军队,任冀热察挺进军七团二营营长,几个月后,牺牲在崇礼县石嘴子副村草场沟。
追寻熊尚林短暂而卓有成效的一生,最让人不能淡忘的应该是红军长征的那段历程。年5月23日,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师第一团二连连长的熊尚林,在安顺场渡口的大渡河,奉命带领16名战士乘坐小船渡河,顶着河对岸二百多名敌人的枪林弹雨,面对宽三百米、深十五米、水流湍急的大渡河,熊尚林心里默念着刘伯承总参谋长、聂荣臻政委那句“这次渡河关系到红军的生命,你们一定要打开一条通路”的教导,机智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疯狂阻击,为红军顺利占领泸定桥,安渡天险大渡河,彻底粉碎蒋介石要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立下了汗马功劳。
年国庆节前夕,一位即将登上天安门城楼举行开国庆典的国家领导人,向身边人打听熊尚林的下落,这时候人们才晓得已经很久没有得到熊尚林的消息了。想起了长征途中那个一直不畏艰险冲锋陷阵的小伙子,那个强渡大渡河时带领16勇士冲上敌人阵营的二连连长,人们不禁感慨,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年轻人,一定是战功赫赫,且位居高职了。这时候有人提供了一个消息说,抗战爆发后,在平型关战役中熊尚林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的一营战士冲锋在前勇敢杀敌,给一起参战的战友留下深刻的影响,就这样,熊尚林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此后再无信息。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个既悲壮又欣慰的信息,在场的人都黯然神伤了。是啊,如今革命胜利了,举国欢庆,英雄何在,怎能不让在场的人牵肠挂肚!从此,寻找大渡河勇士熊尚林的下落成为走过长征人口口相传的接力棒。
熊尚林是不幸的,他没能亲耳听到新中国诞生时全国人民的欢声笑语,没能亲眼看到祖国大地上的花海蓝天,没能体味到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也没有同他的战友一起分享开国大典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和气壮山河的壮观场面。但是熊尚林也是幸运的,全国解放后,那么多人四处寻找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大渡河十七勇士的下落,可是时至今日,只有熊尚林烈士的英名镌刻在崇礼县烈士陵园的墓碑上,十六勇士去向何方,身在哪里,杳无音信。石棉县安顺场宣传部领导向刘伯承、杨得志、孙继先等元帅将军求证,最终确认了牺牲在崇礼县草场沟村的熊尚林的身份。
年2月25日,崇礼县一所小学与石棉县安顺场八一希望小学结成了“手拉手”友好学校,崇礼县小学的学生们将大渡河河水和60颗大渡河的河卵石带回崇礼,洒在了熊尚林烈士的墓碑前,以示对这位英雄的敬仰和缅怀。
年8月16日
注:参考书籍《塞北烽火》
现场采访人:杨青山(87岁)
资料来源:河北北方学院郎琦
作者简介:
闫金莲,女,大学学历,出生河北省崇礼县。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理事,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张家口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家口市民间剪纸研究会副会长,曾担任《长城文艺》、《张家口文学作品选》、《委员风采》编辑,年在《河北税务》上发表散文《回还的魂》后,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地报纸、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年出版散文集《缘如云》,年3月《缘如云》获新世纪十年河北散文创作创新贡献奖。年12月出版散文集《今生有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