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李码头
治疗白癜风好的办法 http://m.39.net/pf/a_7257160.html
上一篇文章: 托起朝阳昭阳中心幼儿园ldquo 下一篇文章: 赵娜曾与刘晓庆潘虹齐名,当红时隐退卖啤
(李码头全景,王中东摄于年,本文王中东拍摄图片均为毛西旁儿子毛郎英提供)
很多画家画过李码头,这里让不少人念想,却一直没看到过拍摄李码头全景的照片。在乐山,有过一个很出名的景区,这里有过不少古码头,我们如今还能记得比较清楚的,只有前两年消失的李码头,至于西津渡,张码头,吴码头,都太遥远了。风月谈之前写过李码头,这次还原李码头,重点还原李码头到原瞻峨门区域。(乐师附小靠河位置,王中东摄于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已退休的毛西旁老师给王中东建议,请他纪录最后的乐山古城,于是王中东带着相机走遍乐山城,在每条老街拆除前,细致地用镜头记录下老街最后的场景,王中东将这些照片全部赠给了毛西旁老师,从斑竹湾、李码头到西门(瞻峨门)下的老街,只是其中的一组。毛西旁驾鹤仙去后,长子毛郎英保存了这些珍贵的老照片。这其中,就有本文开头那张珍贵的李码头全景图片。第一,首先看这个区域古代是什么样。大小西湖成为嘉州盛景,比五百年前明代修建十个古城门更久远,以前这里有南北串联、形如葫芦的两个姐妹湖,南边的一个,水域大,叫大西湖,和大渡河仅隔一堤,有二十亩,靠近西(瞻峨)门,北边的一个,水域小点,叫小西湖,有六七亩,靠近斑竹湾码头。据毛西旁考证,在民国时,高西门(瞻峨门)到斑竹湾的大路是不存在的,在观斗山(今乐师附小)的山体东北坡,有一个石洞桥,古名永济桥,清末重建,改名万缘桥。(原大西湖和西湖塘所在位置,图据网络。)(瞻峨门,加拿大人谢道坚摄于年左右,可以清楚看见瞻峨门附近地形)风月谈查阅民国《乐山县志》,万缘桥位于西(瞻峨门)门外,清同治六年重修,在西湖河堤上。也就是说,民国时从乐山城到峨眉山,必须走瞻峨门下长长的,有40度左右的下坡石阶,走过万缘桥,沿着石桥相连的观斗山山脊上坡,在峡谷中穿行,然后再下坡,经过节孝牌坊、乐善桥(赛公桥),到斑竹湾和草鞋渡去,这条曲折的路线,都是在大小西湖环绕的山峦中穿行。小西湖的位置,就在现在李码头附近,明代进士任有龄在这修明湖书屋,面湖而居,西湖上种满了清香的荷花。大西湖的水域穿透北斗山和先龙坛之间的峡谷,直达今天师院校门一带,形成一段幽静的水面,成为渔舟停泊的优良港湾。西湖塘解放前,西湖已经没有水了,成了一个很大的空坝,解放初期乐山开展镇反运动,原乐山县的伪参议员,舵把子徐光普就是在班竹湾西湖塘被枪毙的。文革时期,师范校还驻扎过04部队的防化连,常常在西湖塘搞训练穿、脱防化服,发射火焰弹,一条条火龙从枪口喷射而出,所到之处,留下了一道道烧焦的草桩桩。(李码头,罗庆祝摄于年)
第二,古渡西津渡,是斑竹湾码头,后来才迁到李码头。
当年这里不止有李码头,还有斑竹湾码头、张码头、吴码头,张吴两个码头在建清华瓷厂时被填了。(斑竹湾渡口附近的小铁路轨道,王中东摄于年)
斑竹湾渡口,才是古代嘉州三大渡口之一的“西津渡”所在地,西津渡是当时人们去朝拜洛都山、洛都寺和去峨眉山的必经之道。向乐军回忆,年他还在斑竹湾码头的草堆里睡觉等过渡船。直到后来因河水枯竭,斑竹湾渡口才下移一段距离,到了现乐山师范学院大门前,叫李码头。
西津渡在金刚砂厂前,河水湍急浪大,每每过渡都让人提心掉胆。岸上坡陡路窄,很不安全。可能正是这些因素,加上渡河工具改为汽划,才迁到了李码头。(李码头靠近山崖附近,唐长寿摄)第三,李码头当年的场景。也就是说,李码头的形成,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乐山师专的正门,就在李码头,这在全国来讲,都十分独特,很是罕见。一位从小在金刚砂长长大的职工子女回忆,过了小铁轨朝李码头的师专悬崖边上,长满了使君子花,香得很,对面河边是绿色的吊车。再往前走,是铁路二十局的小卖部,只要组织春游,就一定会去这个小卖部买零食饮料,李码头还有二品春饭店,有在防空洞里面的面馆,还有新鲜打的红糖饼子……这条悬崖路,路的一边是岩扁,一边是悬崖,还有“蛮子洞”(汉崖墓),幽静得很。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还不时看见有人在洞口,喂牛吃草,牛儿车闲放一旁。(李码头的门市,王中东摄于年)
洞天的毛老板和老板娘,记忆中是茅桥迎阳人,除了最有名的红汤排骨面,细脆臊子面味道也很好,对面以前就是苏老板(后搬到巷子里)既经济实惠,味道也着实好。
(年李码头去太阳岛时刘跃平留影,刘跃平提供)刘跃平回忆,年12月到太阳岛时,在李码头留过影,李码头附近路边的防空洞(或是崖墓)里有家面店,不记得是不是洞天面馆,吃过几次他家的蹄髈面,味道不错。现在乐山好像很少有蹄髈面卖了。王中东文章开头的那张老照片,完美的还原了当年李码头的场景。李码头有两颗茂密的黄葛树,李码头很是热闹,在沿大渡河老房子没拆除前,那里有共和代办所、李码头邮电所,信用社,卖小吃的商店、录像馆也不少。上世纪八十年代,太阳岛开发农家乐后,李码头天天都是摩肩接踵,尤其是到了周末。(王中东摄于年)两颗黄葛树下,搭了个寮棚,置了几张桌子。坡下有木材公司的加工厂,还有一家木船社的修造厂。旁边有个茶馆,茶馆的两个大姐,一个姓宋,一个姓雷,宋大姐个子高,雷大姐个子矮,茶都是盖碗茶。风月谈一位读者回忆,洞天面馆对面,对面还有一家集体所有制的饭馆,经常大家吃了饭就把甩盘子到河头,这样子可以少算钱,因为当时是点盘子算钱。(尽头为原瞻峨门,王中东摄于年)(施工大变样前,王中东摄于年)第四,昔日的西门(瞻峨门)下。医院家属子女,她看了王中东拍摄的这组照片,对西门(瞻峨门)下,乐山附小前那条小街,她记忆很深。这张图中靠左是一栋紧靠老城墙的平房,已被拆除,这个房子里有个毕大娘,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附小外头的古桥上卖小吃,夏天卖冰粉凉糕凉粉凉水,冬天卖薄饼大头菜咔饼子还有豆腐干咔丝丝。还有两兄妹卖早点,包子馒头泡耙叶儿粑。年,也是王中东拍摄那年,风月谈来到了乐山,李码头的二品春饭店,已经迁到海棠路了,风月谈每天经常活动的区域,就是从李码头到西门(瞻峨门)下,李码头门前,防空洞里是毛记面馆,几乎每周都要去吃一盘这里的招牌红汤排骨面,不加排骨是五元一碗,加排骨也不算贵,每次都要加上两到三块,吃的人太多,经常小凳子把门前的空坝子都要填满,洞天面馆搬到清风街后,毛师傅的亲兄弟在海棠路开的毛记面馆,从此一家独大。洞天面馆迁到清风街后,风月谈还专门追去吃过。后来,洞天面馆的毛师傅得癌症走了,毛记面馆的另外一位毛师傅退休不干了,乐山城从此再没美味的红汤排骨面了,实在惋惜。(原瞻峨门下,王中东摄于年)至于西门(瞻峨门)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家邮局,每次在外面报刊发表了文章,就是到这领取稿费单,虽然次数并不多,但每次都很兴奋;还有就是民政招待所,二十五元一晚上,每次从外面经过,总能看到男生女生们默契地快步走进去,度过一个尽情释放霍尔蒙的暧昧夜晚。民政招待所对面的那个巷子,周围都是录像馆,一元钱就可以一直坐在里面看,没有茶水,老板也不清场,黯淡的录像馆里,看了不少香港的老电影,这个巷子沿着明城墙方向往上爬,就可以翻回师院的男生宿舍,如今想来,倒有点像古人从瞻峨门下来后,很雅致地穿过山峦去大西湖的感觉。特别鸣谢:毛西旁作品《西湖塘》(载于《毛西旁文集》),王中东拍摄,毛郎英提供照片。风月谈将写美人坡和肖坝,欢迎提供相关资料和老图片。轻轻说话转发分享,就是最好的打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