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图强叩苍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功中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793213.html

王胜黄国畅王玉磊科技日报记者王祝华

革命先烈们不曾想到,曾经长征路上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大凉山深处,一枚枚火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踏上了星辰大海的浩瀚征程。

从此,漫漫问天路上,有了不甘人后的奋起直追。

从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成功入轨到我国首次行星探测遨游天际;从探月工程7次“零窗口”连战连捷到59颗北斗导航卫星百分百成功发射;从我国第一枚低温燃料运载火箭首飞到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成熟运用;从“澳星保卫战”无畏逆行抢救卫星火箭,到北斗收官中国航天史上最大规模燃料泄出再加注发射;从2至3年一发到1年十七八发……

50年峥嵘岁月,半世纪向天图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大凉山深处起步,逐梦星辰大海,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跻身世界先进航天发射场之列。

50年,深山海岛铭刻了一代代人的奋斗,50年,西昌航天实现了一个个新的跃升!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在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安营扎寨

不干,只能在外国的技术封锁面前一筹莫展;干,才有可能成功!

“干,才有可能成功;不干,只能在外国的技术封锁面前一筹莫展。”这是西昌航天人的经验之谈,也是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

年冬,一支队伍从茫茫戈壁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翻过秦岭,跨过大渡河,来到大凉山,在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安营扎寨,开启了探索浩瀚宇宙的新长征。

奋斗的轰鸣声打破了安宁河畔的寂静。为了赶在雨季到来前完工,多名抢建者分成3批,冒着雨雪,顶着寒风,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建造大堤实施截流,硬是用身体组成了一面人墙……后来,为了纪念西昌航天人在进军太空中迈出的第一步,他们将这座历经千辛万苦抢建的大桥命名为“长征桥”。

抢建长征桥

建成后的长征桥

“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宁河畔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野菜盐巴下干粮。”这首流传至今的歌谣,正是对当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奋斗者艰苦生活最生动的写照。

修公路、打隧道、建厂房……创业者们在荒凉的峡谷中,一干就是10年。年,昔日的荒山沟里,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航天城拔地而起!

封锁吧!封锁就是压力。压力,在西昌航天人身上立刻化为突破封锁的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自力更生的西昌航天人成功将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火箭低温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

路,航天的路,被勇敢的西昌航天人闯开了:

年7月,我国首枚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首飞;

年2月,我国同步轨道运载火箭基本型长征三号甲首飞;

年6月,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首飞;

年11月,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

现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具备发射10多种构型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能力,是“北斗”“嫦娥”母港,成为我国发射能力最强、发射次数最多、发射密度最高的航天发射中心,综合测试发射能力得到不断攀升!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

质量是航天发射的生命,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这是西昌航天人心中永恒的信条。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航天遭遇挫折,接二连三的重大失利使长征火箭跌入谷底。

年,党中央将“提高发射成功率”列入中央政治局工作要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理念。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质量理念深入人心

面对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年6月,中心正式引入国际通行的ISO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年初通过认证审核,年又通过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形成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构建起一整套组织指挥、技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管控制度规范,实现了与国际一流航天发射场的接轨。中心综合测试发射能力大幅提升,火箭发射成功率走进世界前列。

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推行ISO质量管理体系后,通过发射试验任务策划、实施、监督、评价“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借助数字发射场搭建的信息化平台,严格执行质量问题归零整改机制,使质量意识和职责意识深入人心,有力保证了产品测试、实施发射的全过程质量受控。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质量理念深入人心

多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持续加强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形成了“双想”复查,“双岗四检查”“五按”“五不操作”等法规制度,建立了“双向质量交底”“严把三关”“防三躁”“防三误”等管控措施,有效确保了航天发射任务过程结果“双圆满”,为“万无一失、圆满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核心发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近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审时度势、大胆决策,提出了“五个一流”发展目标,着力加快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建设步伐。

低温加注管路设备升级,实现低温燃料加注数据采集时间达到毫秒级;二号工位某上塔改造项目,将联合操作执行时间由原来的3-4天缩短至1天;加注间升降温系统和氢燃氧排系统改造,实现了关键核心部位的国产化;攻克空气源库活塞压缩机机组寿命较短、换热能力差的问题,将该类机组平均寿命从80小时提升至小时……走进中心西昌、文昌发射场,一股强劲的科技气息扑面而来。在今年任务间隙期,科技人员紧张实施完成了一个个改造项目,有效提升了设施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了下半年高密度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时间紧、任务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针对当前“十三五”规划落实项目多、涉及系统岗位多、制约进度因素多的实际,以《“十三五”规划建设推进落实台账》为抓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紧锣密鼓打好“十三五”规划落实攻坚战、收官战,实现了建设进度提速、建设过程规范、装备质量受控和无重大质量事故的目标。

经过50年建设发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实现从发射单一型号火箭到发射多种型号火箭,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发射多轨道、深空探测航天器,从发射国内卫星到发射国际商业卫星,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完全具备执行高密度任务的发射能力。谋篇“十四五”,中心还将先期开展载人登月、重型火箭的论证建设和布局,逐步形成重型、大型和中型火箭高低搭配、多射向、多纬度、低倾角、大吨位发射能力,为中国航天未来的深空探测、行星探测、空间站建设、互联网建设以及可能的巨星座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也为助推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科技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奠基蓄势。

激活人才辈出“一池春水”

人才兴则事业兴。伴随着一颗颗卫星顺利升空,一批批技术精湛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伴随着火箭腾飞,一批批技术精湛、锐意进取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人才培养作为建设发展的根本之举和战略之基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这些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把人才培养作为建设发展的根本之举和战略之基,大力实施高素质指挥管理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三大人才工程”,全面走开“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路子,先后建成航天发射场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建了以“车著明创新团队”为代表的11支科技创新团队和15个技能革新攻关班组,积极与22家国内著名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签订联合人才培养协议。

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构建形成了金牌指挥、科技精英、大国工匠为主体的强大人才方阵,1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80%以上科技人员能胜任2个以上的专业岗位,形成了覆盖各专业领域、满足任务需求的人才梯队,激活了人才辈出的“一池春水”。

经统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工作者平均年龄33.1岁,他们中,博士学历占比3.4%,硕士学历占比32.6%。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是这群青年才俊身上最鲜明的特质。

在嫦娥五号发射任务中,李本琪、车著明、胡旭东、王建、唐曙、宋杨、周承钰等一批优秀中青年科技干部任职关键岗位,出色完成了任务,成为了确保发射成功的中流砥柱。

每名党员都是一面鲜红旗帜

向疫战、向天行。聚焦统筹推进,直面大战大考,党旗在疫情防控和航天发射一线高高飘扬。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的双重考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以航天发射任务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全体科技人员“向疫战、向天行”,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航天发射“两个万无一失”“两个全面胜利”。

年2月20日5时7分,伴随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C星、D星、E星、F星,中心奋力夺取疫情发生以来中国航天的首战告捷,用任务成功为全国人民战“疫”加油鼓劲。

年6月15日晚,举世瞩目的北斗三号收官之战,因发现产品技术问题被迫推迟,已经加注的数百吨火箭常规推进剂必须安全泄出。关键时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加注分队党支部连续3天反复研究推进剂泄出技术难点,分析近个阀门、米管道等设备设施状态,经过2天的艰辛奋战,终于成功实施我国航天史上最大规模常规推进剂泄出。

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他们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犹如一颗颗螺钉紧紧铆在工作岗位上,接连夺取了长五B首飞、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收官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嫦娥五号发射等重大任务胜利,用任务成功报效祖国。

西昌、文昌“两场一心”齐头并进,翻开了勠力奋斗新篇章。

50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依旧扬帆起航

随着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研制、深空探测、建设空间站等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实施,由于纬度、地理环境、发射能力等原因,我国现有3大航天发射场已无法完全满足未来需要,必须建设一个更加先进的航天发射场。

7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并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建设、管理、使用,这标志着中心进入两个发射场同时建设的新时期。9年9月14日,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同年施工全面展开。

战高温、斗酷暑、住板房、抗台风,万众一心一起干、加班加点连轴转,是当时创业者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天问一号从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途

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设过程,就是一部追梦奋斗创奇迹的历史,亚洲最大的钢铁之门、中国单层最高的厂房、国内最高的桁架安装、国内最大的液氢储罐、大流量推进剂加注技术、国产自主可控的指挥显示系统……不仅拿到了国家重大工程的多个奖项,还拥有40多项创新专利,6年多的艰苦建设,硕果累累。

这里,曾经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年4月20日,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宣告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

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从西昌发射场到文昌发射场,50年风雨兼程、牧箭逐星,无论辉煌还是挫败,一代又一代的西昌航天人执着前行,永不言弃。

从川西深山到天涯海角,50岁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依旧扬帆起航,带着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的千年梦想,飞向太空!(图片摄影、整理:郭文彬)

编辑:刘义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