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背上开出人工天河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图为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建设的蒋铜渡槽,长度约为5.5公里,共跨,位于简阳市境内,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单座渡槽。
四川在线记者邵明亮
5月28日上午,在经过成都市新都区苟家滩的一座小桥时,听到哗哗的水流声,附近居民李洪伟特意停下摩托车,往桥下打量了一番。
“这段渠道建成有几年了,现在终于要正式通水了。”李洪伟所说的渠道是省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以下简称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的总干渠,从5月24号开始,该工程进行了一周的通水验收。
视频加载中...
总干渠犹如一条巨龙,向下游蜿蜒多公里,穿过成都平原,出龙泉山脉后,在资阳市境内分散开来,形成多个支流。该工程即将正式通水,超过万亩农田和万旱区群众将受益。近期,记者对工程沿线和相关建管单位进行了探访。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中的蒋铜渡槽
川中老旱区的极度缺水之困
“水来了,水来了!”最近一段时间,看到渠道里的来水,川中旱区群众奔走相告,网络上各种微博、贴文、短视频竞相传播。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公里的大小渠道沿线,到处都是川中旱区逐水人的身影。
“人们的热情,源于对水的渴望。”资阳市毗河供水工程建设领导办公室(简称资阳市毗河办)综合科科长黄黎黎介绍,目前即将通水的是毗河供水工程的一期工程,整个毗河供水工程涉及的区域内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立方米,是全国人均量的五分之一、全省人均量的六分之一,属于极度缺水地区。
在资阳市乐至县回澜镇,过去硬是逼出了一位叫做姚四海的“找水农民”,他从15岁开始,用了60多年时间,徒步走遍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沱江、涪江和嘉陵江流域,为川中老旱区寻找解旱水源。
很多旱区群众对水的渴望,跟姚四海一样强烈。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局部)
“记得镇上当时只有一口井有水,水里还飘满沙虫,但人们依然饮用该井水。”回忆起年安岳县岳新乡那场严重旱灾,当地村民们说,缺水之艰难状况,无法言语形容,“比登天还难”。
在川中旱区的乐至县,水是这个农业大县的命脉。年,乐至县遇上春旱接伏旱,多天无雨。“当年油菜、小麦大面积减产,插秧的时候没有水,农民只好到田里挖坑栽秧。生活用水要到三四公里外的山崖接水。”乐至县金顺镇居民蔡华对当年的旱情记忆犹新。
截至年的气象资料显示,前55年内资阳市境内全面干旱有43年,发生干旱频率为78%,2个或3个县同时发生旱灾的频率为95%。与资阳各县(市、区)相似,成都市金堂县、简阳市,遂宁市安居区、大英县也备受缺水之苦。
“川中地区有多个资源性、工程性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黄黎黎表示,建设一个大型引水工程来破解川中旱区用水之困,就成为了历届党委政府关心的民生大事。
年,四川提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正式上马;年4月,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龙泉山隧洞进口施工(资料图)
在“鱼背”上开凿人工“天河”
毗河是沱江的一条支流,沱江流经成都的简阳和资阳等地,既然毗河水要汇入沱江,为何不直接从沱江取水?
4月28日,在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的苟家滩引水闸附近,工程第一现场管理组常务副组长刘江告诉记者,苟家滩附近的海拔有多米,而川中旱区的安岳、乐至等地海拔只有多米,从此处建闸引水可实现自流灌溉。
建设中的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中的蒋铜渡槽(资料图)
而看似简单的修渠工程,其建设难度却很少有人知道。
展开地图,四川盆地中央,沱江以东、涪江以西的广袤大地,正处于两江分水岭上,就像鱼之脊背,因为留不住水而深陷“十年九旱”的困境。
整个毗河供水工程涉及成都、资阳、遂宁3市的新都、青白江、金堂、简阳、雁江、安岳、乐至、安居、大英9个县(市、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多亩,供水人口万人。其中,一期工程需要建设20条骨干输水渠道,总长度约为千米。由于特殊地理地形,这项工程相当于在“鱼背”上开凿出一条人工“天河”。
位于成都市新都区境内毗河中游的苟家滩拦河闸,左侧渠道即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
“在这千米中,明渠公里,渠系配套建筑物座,隧洞座长公里,渡槽座长38公里,倒虹管34座长16公里。”刘江介绍,由于工程所经地区多为浅丘地貌,因此经常是“逢山开隧洞、遇坑搭渡槽”,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一半以上的长度都是隧洞和渡槽。
刘江清晰地记得,他所负责的建设段就包括了一期工程中施工难度最大的龙泉山隧洞项目——11公里的隧洞整整花了近4年时间才实现主体完工。
“龙泉山隧洞项目由于要经过龙泉山断裂带,整个施工段的岩石比较破碎,隧道开凿过程中要经常面临地下水渗漏和瓦斯爆炸的危险。”刘江给记者展示了一张他手机里的照片,昏暗的隧洞内,几名工人穿着雨衣在进行隧洞施工,隧洞顶部渗下的水让整个施工场地变成了“水帘洞”。
龙泉山隧洞全线贯通(资料图)
龙泉山隧洞作为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的重要控制性节点,其建设进度直接关系整个工程能否顺利通水。为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施工方建设了3条施工支洞,这样11公里的隧洞就形成了了8个工作面,施工进度得以大幅推进。
在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同时,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也创造了多项记录:建成了全国最长的单座渡槽——蒋铜渡槽,龙泉山隧洞成为全省最长的引水隧洞,同时也建造了被称为“最美拱跨渡槽”的卢家坝渡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不断探索建设与运管新模式
毗河一期工程涉及成都、资阳和遂宁三市,属于跨市州的大型水利工程,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资阳市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却是业主单位,这是为何?
“一期工程虽然涉及三个市,但考虑到当时资阳受益面最大(开工时简阳市尚未被成都代管),因此做出了让资阳作为牵头单位的决定。”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处副处长严昭昭表示,这种安排可以充分发挥属地负责机制。
被称为“最美拱跨渡槽”的卢家坝渡槽
为此,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相关要求,成都、资阳、遂宁三市联合组建了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工程领导小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按照“业主统筹、设计龙头、监理控制、施工主体、部门监督协调”的“五位一体”管理模式,形成了项目建设的合力。
与此同时,为了破解跨市州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征地移民、物资保障等问题,由资阳市牵头,建立了成资遂三市联席会议机制,不定期开会协商研究工程推进中的相关问题,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机制保障。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后续运营管理将如何开展?据资阳市毗河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已形成工程后续管理运营的初步方案上报省水利厅研议,未来有望纳入到都江堰灌区的整体管理体系中去。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即将正式通水,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推进中。为实现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的有效衔接,省政府做出了由资阳市牵头,成都市、遂宁市配合实施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的部署,在二期工程项目法人组建前,仍要不折不扣稳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新的建设与运管模式也在积极探索中。
据了解,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将新建5个水库、扩建1个水库,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旱区库容不足的问题。
资阳市水务局局长张团结是参与推动毗河供水二期工程上马的重要成员之一。“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民生河’,对旱区的生产生活生态意义重大。”在他看来,一期工程完工后效益只能发挥三分之一,只有二期工程尽快建成投用,才能充分发挥工程“引”“调”“蓄”的总体功能,最大化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图片由资阳市毗河办提供)
人物故事:“找水农民”姚四海
如果乐至县回澜镇五台山村的农民姚四海还在世,听到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即将通水的消息,他一定十分高兴。年,80岁高龄的他在离开人世时,仍在呼唤“水渠……水……”
姚四海,年出生在乐至,其家乡回澜镇五台山村地处沱涪两江分水岭,当地百姓常年与缺水、干旱打交道。“当地有一个说法,哪个神仙在脊梁干山上开一条水渠,水便可以自流下来灌溉了。”这种想法,深埋在了年幼的姚四海心中。
年,乐至遭遇一场特大干旱,当地村民颗粒无收,有人被这场干旱无情地夺去生命。从此,姚四海便立志为乡亲找到水源,解决世代的缺水之苦。姚四海的本名为姚祥富,父辈希望他祥和富有。立志为家乡寻找水源后,姚祥富在15岁时改名为姚四海,意为取四海之水救旱灾,造福民众。
姚四海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带上干粮,背上罗盘、地图、麻绳、弯尺上路了。他沿途贩盐、做木工,用挣到的钱作路费,沿沱江、涪江逆流而上,找水寻源,查山势走向,观江水涨落,将观察所得一一记录下来,并标上地名,叫儿子或请人整理和绘成图表。
据《乐至县志》记载,自年开始寻找水源到年去世,姚四海的足迹遍布四川五大流域,徒步上万里,取得了大量水文资料。60多年里,他走遍40多个县市、多个乡镇、多个村组,向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提交了多份、累计数十万字的川中地区开渠引水方案及示意图。年3月22日,姚四海被特邀参加四川省毗河引水工程学术论证会,作为出席学术论证会唯一的“农民专家”,姚四海宣读了《关于川中地区多水源组合引灌的建议》,引起震动。
很遗憾,姚四海没有等到毗河供水工程的开工和通水。不过,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的建设方案,在沱涪分水岭上的线路走势,同他当年提出的方案基本一致。这或许可以告慰这位一生与旱情抗争的“找水农民”。
本文来源:川观新闻SCOL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