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美女,竟是西夏皇族后裔甲居藏寨,凭啥
地处长江上游的丹巴县,境内河流纵横,大小金川河、牦牛河、东谷河在县城汇入大渡河,因而也使得丹巴有了“大渡河畔第一城”的称誉。
而在甘孜州广为流传的“康定的汉子、丹巴的美女”俗语,则说明自古至今,素以“东女国故都、神秘美人谷”著称于世的丹巴,的确名副其实。
东女国,指的是在公元六、七世纪,主要活动于阿坝州金川县、小金县、甘孜州的丹巴县以及西藏昌都市等地区,以女性为中心的部落形式地方政权。
如今藏族分支之一的嘉绒藏族,其中的“嘉绒”,是嘉莫·查瓦绒的简称。“嘉莫”指女王,“查瓦绒”指河谷,嘉莫·查瓦绒合起来,意为“女王的河谷”。这个“女王”,就是东女国的女王。
所以,丹巴也是“东女国故都”的所在地之一。而美人谷的由来,其实来源于另一则关于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的传说。相传,丹巴美女的祖先,都是西夏皇族后裔。
据历史资料记载,蒙古灭亡西夏时,有一批皇亲国戚、后宫嫔妃,从遥远的西夏都城宁夏,一路向西南逃亡到彼时人烟稀少的四川丹巴,并在此繁衍生息至今,故而也有了丹巴美人谷。
传说的真假,早已无法确切考证,但丹巴自古多美女,却是不争的事实。曾一度被誉为“亚洲小天后”的阿兰·达瓦卓玛,就是丹巴美女的优秀代表之一。
如今,丹巴县境内的嘉绒藏族同胞,确实因为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乡土民居与风俗民情。
在丹巴三绝中,除了美女之外,还有古碉和藏寨。如果想要真正了解藏寨的风土民情与建筑特色,最好的方式当然是走进甲居藏寨、住进藏族同胞的寨楼里。
甲居藏寨的寨楼,一般是一户一幢,多为坐北朝南,整座藏寨及其多户寨楼,独具特色,彰显出十分鲜明的嘉绒藏族建筑风格与文化气韵。
第一,规划理念来看,甲居藏寨依山就势、起伏上下,寨楼高低错落有致,并与周围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形成了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土民居景观聚落。
郁郁葱葱的山林之间,白色主调与大片苍翠的背景巧妙搭配,既营造出了如同“童话世界”般的美丽画卷,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人居理念。
第二,从整体布局来看,甲居藏寨的民居建筑,基本都是沿着等高线展开横向空间布局,其形态紧密结合地形,自由伸展,在向阳缓坡的起伏地形上,选择较平整的阶地建房。
住宅多以2至5户形成一个组团,各组团之间以农田围绕,公用道路与乡间小道穿插其间,建筑沿田土边缘而建,不占熟地。
第三,从建筑材料来看,嘉绒藏族的后代,在建筑上自然传承着嘉绒民居的特质,多为就地取材,并使用世代相传的建造技术。
直到真正走进藏寨人家才发现,这里的寨楼占地面积约平方米,高约15米,造型独特别致,大多为三至五层,建筑均为石木结构,每幢寨楼的各个楼层,功能十分明确。
以五层高的寨楼为例,一屋均为家畜圈,主要用于喂养牦牛、马、羊、猪、狗等牲口;二层为是主人生活休息的场所,一般设有起居室、卧室、锅庄室、储藏室。
三层一般被辟为经堂,或接待客人的厅堂;四层用来堆放庄稼;五层为“煨桑”之地,建有角楼或家碉,是家里举行祭祀天地诸神仪式的场所。
每幢寨楼门前挂有五彩经幡,二、三层设有天井和露天大阳台,顶层四周建有小塔,塔上插着风马旗。有的寨房还建有低矮围墙,保留着远古先人住“穹庐”的习惯。
在色彩与装饰方面,寨楼的木质构架部分和屋檐均为红色。房体的外墙,多以白色、褐色与黑色圈涂成条纹,并绘有日月星辰和宗教图案,显示出美丽而整洁的外观。
这种大量运用原始材料与技术的做法,一方面完整保存了嘉绒民居的基本特征,使得整座藏寨虽历经千百年,但依然保持传统而古朴的风貌;另一方面,也能将嘉绒藏族的建筑文化与风格薪火相传。
岁月沧桑,时光经年,甲居藏寨那一栋栋寨房建筑,整体看上去依然美好如初,就像是盘腿正襟危坐的佛教徒,正在诵经时的安详姿态,让人不忍惊扰。
年5月,甲居藏寨还以“美女摇篮”之名,入选了“中国百佳避暑康养金地标榜”。
它那独具匠心的造型,丰富且多变的层次感,以及和谐的色彩搭配,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之下,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之中,更显得巧夺天工,气势如虹。
这次入住甲居藏寨扎西德康,夜幕降临,蓝调的天空下,寨子也点亮了璀璨的灯光。唱歌房中,装饰有仓央嘉措的画像与诗文,为这藏房增添了几许风雅。
晚风拂过庭院,五彩的经幡纷纷摇摆起来,像是奏起了梵呗!风念佛经,是风动,也是经幡动,更是心动。
身委山水里,灵寄日月中。山,自有其博大伟岸的刚毅秉性;水,自有其虚怀若谷的灵动柔情。
在甲居藏寨,邂逅最自然的人境,欣赏最恬静的乡居。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山水维嘉,吟中天地长;岁月静好,归心自不忙!
风月书旅,文化旅行者,视图创作人!九州瞰风月,书旅话中国!
风月书旅,带你赏阅别样世界!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