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飞夺泸定桥之前,敌军为何不把桥完全炸
引言
回顾历史,动荡时期正是因为无数革命烈士的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安定的生活,而在无数革命之中,最令人惊叹不已的就是中国红军所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回顾历史,我们知道红军战士用他们的鲜血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表现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直到现在也时刻鼓舞着我们。作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战略大转移,红军长征是红军战士们创造出的伟大奇迹,在此征途之中发生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飞夺泸定桥”便是其中之一。
▲“飞夺泸定桥”场景油画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当时红军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在强渡大渡河之后,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红军领导在考虑了渡河花费的时间以及士兵的疲惫状况下,最终做出了飞夺泸定桥的明确决定。毕竟时间花费太长不利于红军会师,连日来的赶路士兵的身体状况也已经疲惫不堪,武器也没有敌人先进,如果打滩头防卫战,实在没有胜算可言。再加之,当时对岸负责防守的国民党军队并没有将泸定桥彻底炸毁,仅是拆除了铺设在桥面的木板,红军正好凭借这一有利条件,在铁索桥上边铺木板边匍匐前进,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
▲泸定桥近照正如七律《长征》里写到“大渡桥横铁索寒”,讲的正是长征途中,红军不畏艰难险阻,最终勇夺泸定桥的历史。那么问题来了,国军为何只是拆掉木板而不将其炸毁,难道国军就如此自傲,完全没有考虑过可能会失守的情况吗?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和民间有多种看法。许多人将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国军太过自信,认为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强于红军,无论是武器还是军队都比红军强。认为对付红军,不需要用过多的计谋,只需要拆掉桥上木板,然后再凭借机枪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装备简陋的红军击败。
▲国军将领剧照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泸定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而且国民政府高层也下达了死守命令。试问,会有将领冒着丢掉生命的危险去防守吗?他们当然是严阵以待并采取了周密的措施,以防万一,当然对他们来说,炸毁桥梁其实是最保险的选择。那么显而易见的是,没有炸毁泸定桥必然有隐情。,过一些历史学者深入走访调查后,历史真相终于大白。
▲拆掉木板的泸定桥据一名川军老兵回忆,当时国民政府上级确实是下达了炸桥命令。最开始国民政府只派了两个团守桥,但是为了一举消灭红军,国民党又增派了两个旅增援,所以炸桥的前提是要等负责围剿红军的两个旅渡河后才能炸毁。守桥部队考虑到又要炸桥,又要等自卫团渡河,最终决定只拆除桥上木板,如果是自己军队先到,就派士兵将木板重新铺上,帮助他们快速渡河,如果是红军先到,则凭借强大的火力一举将红军全部消灭。显然,这在当时看来,确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红军剧照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虽然有考虑到红军先到,可以用强大的火力击退红军,但是却低估了红军的力量。从历史资料上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当时红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泸定桥两岸都是高山,但其是红军北上的转移重点,所以无论有多么困难,红军也必须要完成这次事关重大的战略转移,还必须要尽快突破国军的包围。当时,红四军团不顾下大雨的情况,在极其崎岖、陡峭且泥泞不堪的山路上飞速跑步赶往泸定桥。在这样艰险的环境之下,将士们在总距离远达里的山路上,足足跑了一天一夜,一路上都没吃饭,最终确实比国军围剿部队更早到达。
▲“飞夺泸定桥”场景油画红四军团军在抵达泸定桥之后,不浪费一分一秒,迅速投入到战斗之中。二连战士作为突击队,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不顾生命危险,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铁链就向前冲去。三连在后面除了带武器,额外还每人带一块木板,边铺木板边前进。红军在此期间组织了数次集群冲锋,无比英勇地与敌军进行浴血奋战,最终成功击溃敌军,突破了敌军的包围圈。
结语
就因为这场飞夺泸定桥的战役,红军彻底粉碎了敌军的围剿计划,并为将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留了非常可观的有生力量。
参考资料:
《战斗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十次经典战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