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抢占安顺场渡口后,红军为何还要飞夺
长征是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历时整整两年,期间红军战士们翻雪山、走草地、渡大河,他们用自己坚定的信念与理想一步一步走完了这伟大的二万五千里。
年5月,红军通过巧渡金沙江,暂时地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但是,他们此刻并不能松懈下来,更大的危机正在等待着他们。
在红军部队抵达四川省石棉县大渡河边,蒋介石所率的反动派还没追上来,红军将士们却已经收到了蒋介石通过直升机投放的宣传单,上面几个大字赫然写到:“大渡河是红军覆灭之地”。
经过重重困难,历时大半年的红军部队,要在这大渡河与蒋介石部队来一场硬碰硬的战斗吗?在这里,长征的一场重大战役,被后人所熟知的飞夺泸定桥即将打响。
当5月下旬红军部队到达大渡河边时,正值大渡河洪水期,不仅河面比往常要更加宽阔,河水也更加地湍急,一不留神就容易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此地属于崇山峻岭,可以用来渡河的船只并不多。通过多方努力,最终红军部队找到了3条可以用作渡河的小船。
25日,担任先锋的红一团准备就绪,战士们乘坐这三条小船,随着冲锋号角的响起,开始强渡大渡江,意图占领对岸的安顺场渡口,打通北上入川的通道。
只见第一批乘船的十八名勇士,在战友的炮火掩护下,强行向着对岸划去。就当小船迎着湍急的河水到达河中央时,敌人的炮弹落在了小船四周,这使得本就被河水冲击的小船,更加摇摇欲坠。
见状刘伯承和聂荣臻走到了最前线,与吹响号角的战士在一起,只为能够缓解焦急的心态,第一时间了解渡江勇士的情况,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就在渡河勇士进度两难之间,站在一旁的肖华一把夺过了战士的号角,挺起胸膛吹了起来…
听到号角声的十八名勇士,立马受到了鼓舞,下定了渡江的决心,不再犹豫,顶着敌人的炮火和湍急的河水,艰难地划动船桨,慢慢的向着对岸驶去。就这样,渡河的勇士一鼓作气,顶着压力冲上河对岸,顶住压力顺利拿下安顺渡口。
只不过,成功的喜悦并没维持多久,更大的一困难摆在了红军战士们的面前。进入安顺渡口的毛主席和众多领导人眉头紧锁,考虑着当下最严峻的问题——大部队如何渡江。
当时虽然顺利占领了安顺渡口,但是大部队渡河并不乐观,红军能够找到能够渡河的船只并不多,一次渡河也不过40来人,加上每次渡河,船只都会被冲到下游很远,这就需要战士们将船只重新带回上游,一来一回就需要1个多小时。
在占领渡口后,红军就连夜渡河,但是一夜过去也就渡了余人。按照这种速度,不等大部队渡河,就要迎来在后面追击的国民党反动派部队,而且,前方敌军刘湘正指挥的十余万川军正在赶往安顺场,准备堵截红军部队。
形势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如果不能解决快速渡河这个难题,红军部队将面临被分割在河两岸被聚而歼之的危险。
为了增加渡河速度,刚开始红军采取的是架桥策略。可是,面对湍急的河水,工兵战士们,连续几次架设钢索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还因此将本就稀有的船只给冲走了一条。
面对当下的危机,毛主席等一众领导人彻夜难眠,难道真的要如同蒋介石宣传单中所说“大渡河是红军覆灭之地”?
就在毛主席彻夜难眠之际,李富春急匆匆冲来到毛主席的卧房,没来得及歇口气就对毛主席说道:“主席,大好的消息,我们红军可能有救了!”
毛主席立马起身,抓着李富春急切地问道:“是什么消息,快说!”
原来,李富春在民间打听过江计策时,知道当地有一个叫宋大顺的老秀才,他对大渡河的情况非常了解,并且亲眼见证了年5月太平天国石达开渡江的过程。他就想到或许这位老秀才能有渡江良策呢,找到老秀才简单交谈后李富春坚定了心中的想法,急忙跑来向主席报告。
听完李富春的报告后,毛主席也坐不住了,拉起李富春就要去找这位老秀才。李富春却急忙拉着主席坐下,说道;“主席,这些天你都这么操劳了,脚上磨起的血泡也没好,你就好好休息,让警卫员去请老秀才来详谈。”
毛主席却说道:“刘备三顾茅庐,我毛泽东也是求才若渴,怎么能让老人家亲自上门?只不过是脚上几个水泡,对于几万红军将士的性命,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要知道这不仅是关乎一场战斗,更是关乎我们红军是否能够转危为安!如此,我必须亲自去!”
说罢,毛主席在自己脚上垫了两块棉布,穿上早已破烂不堪的布鞋,抄起手边的灯笼,急匆匆地出门了。
就着微弱的灯光,毛主席一边赶路,一边问在身后跟着的李富春:“这位老秀才你是从何得知的?现在他的情况怎么样呢?”
李富春一路小跑跟着毛主席,一边回答到,原来在渡江时候,战士们在和当地人聊天的时候,无意听到,这里有一位九十多的老秀才,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战士们听到这些话后,觉得肯定对部队渡江有帮助,所以急忙告知领导,最终李富春得到消息后,当天拜访了老秀才,向他询问了一些有关的情况后,立马跑来向主席汇报这个好消息。
二人就这样在交谈的过程中,来到了这位老秀才的家中。这位老秀才名叫宋大顺,虽然如今九十多岁高龄,但是口齿清晰、两眼炯炯有神、身体硬朗。见毛主席前来拜访,连忙起身迎接。
进屋刚坐下没一会,毛主席就开始询问起老秀才当年太平军如何渡过大渡河。
老秀才回忆道:“当时太平军如果提前布置好兵力,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毛主席听出了老秀才的意思,如今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一刻都不能耽误,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要早做打算,提前准备。
毛泽东追问到:“现在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红军难道也要步上石达开的后尘,在长征的关键阶段,被国民党围剿于此么?”
老秀才回到:“其实当时石达开是有机会逃过一劫的,但是他太过自信,在敌军包围下,没有意识到军情紧急,不仅没有紧迫感,还大张旗鼓修整三天,庆祝小妾生子。”
当时石达开的军队全部处于安顺场渡口中,在四周均有清兵堵截的情况下,只有渡河一路。可是5月正是大渡河涨水的时刻,清军只要稍作干扰就可以让石达开陷入陷阱,失败也是必然的结局。
听罢,毛主席想到了目前红军的处境,不正如石达开。这让他更加警醒,现在的安顺场渡口并不安全,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会爆炸。一定要以最快速度离开,否则等候的就是敌人的封锁包围圈,届时一切都晚了。
正在毛主席思考之时,老秀才再次提醒到:此地绝对不可久留,一定要赶紧离开。
毛主席对红军当前的危险处境也是非常清楚,但是,面对大涨的河水,如何顺利快速渡过是当前红军所面对的首要问题。
想到这里,毛主席继续询问到:“老人家,你说得很有道理,但请不吝赐教,请我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红军转移呢?”
望着毛主席真诚急切的眼神,老秀才也有些恍然,眼中闪起了泪光,他想到,这位领导人真的与其它领袖不同,不仅亲自上门拜访自己这个年迈之人。还处处彬彬有礼,尊重自己,似乎真的把自己当做了亲人长辈对待。
想到这里,老秀才顿了顿,正色道:
“安顺场渡口不可久留,你们必须马上离开。若是不嫌麻烦,可以沿着山路往前走多里,在那里你们可以看到一座铁索桥,这是当时康熙皇帝亲自写批文建造的,名为泸定桥,你们可以从那里离开这里。”
得知渡河通道的毛主席一众当即准备回去商量安排对策,在他们起身离去的时候,老秀才起身送别,叫住毛主席:“红军一定要赶紧离开安顺渡口!我等待你们胜利的消息!”
随后,毛主席紧紧握住老秀才的双手,深深的感激之情不言而喻。
回去的路上,毛主席多日来紧锁的眉头终于渐渐舒展开来,眼神和步伐都充满了坚定,虽然脚上的血泡依然淌着血,但是他的步伐却显得更为轻松。心底的阴霾仿佛被老秀才的一番话给驱散,也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神采,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了信心。
其实在到达安顺渡口之后,毛主席和一众领导人日夜不能寐,就是在思考红军部队未来的出路,并且早已明白,想要顺利实现红军转移,找一个新的渡河口是避不开的问题。
老秀才最后的一番建议,为毛主席一行人,为红军部队指明了方向,这对于处于困境的革命部队来说,除了是提供一个渡江计策之外,更多的是让他们精神上受到了鼓舞。“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此受到老百姓支持爱戴的革命部队,怎么能不成功呢。
回到营地后的毛主席,立马来到会议室召开紧急会议。在会议人员还没有到达前,毛泽东拿出地图,根据老秀才的指引,看着地图中泸定桥的位置,凝神思索着。
等到参加会议的一众领导人到齐后,毛主席对着一众领导人缓缓说道:“如今我们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安顺渡口胜利是对我军的考验。此时的我们不应该死盯这里,必须赶紧离开这里,彻底打乱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我军的如意算盘,求得出路。”
随后,毛主席指着地图上标注的泸定桥所在位置,说道:“当下,我军通过渡船过河的速度太慢,只有另寻他法快速转移。”
在场所有人都明白转移对红军部队意味着什么,可是,安顺渡口四周都是穷山峻岭,河水又极为湍急,根本就没有条件架桥,供红军快速转移。毕竟刚顺利拿下安顺渡口,工兵战士就尝试过架桥,为此还搭上了一条宝贵的渡船。
如今这条渡河路线,还是在当地乡亲的帮助下,为红军部队规划出来的。这条路线,是乡亲们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安全路线,尽可能地避免了漩涡和暗礁。
想要重新找过一个新的转移方式,这也是一直以来缠绕在一众领导人心头上的难题,难道毛主席找到了新的方案?
见大家心存疑虑没有答话,他又说出了让红军战士从泸定桥进行突围的决定。希望红军部队分两个纵队,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
听完毛主席的决策后,众人开始纷纷布置任务,将战术传达到每一个部队,做完这一切后,外面的天色也渐渐亮。
就这样,红军战士们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开始行动起来,整理军务向着泸定桥的方向赶去。
此时的蒋介石也收到了红军的动向,为了阻止红军北上夺桥,不仅派了两个团的兵力防守泸定桥,同时调遣两个旅前往支援,为的就是封锁红军北上的路线。
当国民党反动派做出部署不久后,我军也得到了消息。这时候,时间就是生命,谁的大部队能够抢先占领泸定桥,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这场胜利。
得到消息的毛主席,立马派人快马加鞭赶往已经出发的红四团,告诉他们计划有变,需要提前一天,也就是5月29日到达泸定桥。
当红四团得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已经是5月28日凌晨,此时距离泸定桥还有里,也就是说战士们需要在一天一夜跑完里赶到泸定桥。
虽然此时的战士们连夜赶路已经非常疲惫,但是军情一刻不能耽误,他们打起精神一边加快脚步,一边喊道:“赶路二百四,赶到泸定桥!”
就这样红四团的战士们一路翻山越岭,途中还击溃了几波阻击的敌人,最终在晚上七点赶到了距离泸定桥还有里处。战士们还没来得及吃口饭,休整片刻,天空又下起雨来,就这样,战士们顶着雨水,踩着泥泞难走的道路,在漆黑的夜里继续前行。此刻的他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身上的疲惫,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在规定时刻赶到泸定桥,为大部队打通北上的通道。
突然,此时对岸亮起了一队火把,按照计划,这肯定不是红军的队伍,所以分明是敌方的前来支援的部队。红四团的将士们索性也将火把点燃,与对面开始赛跑起来。
这时候,敌军看到我军火把后,大声喊道:“你们是哪个部分的?”;红军战士大声喊道:“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随着夜色渐浓,雨下得也越来越大,对面的敌军已经停下前进的脚步,但红四团依然冒雨前行,终于在5月29日上午九点来到了泸定桥边。当战士们经过长途奔袭到达泸定桥胡,终于长舒一口气。
更让战士们放下心中大石头的是,敌人并没有完全破坏泸定桥,只是将桥上的木板给撤走了,这让他们此次夺桥计划能够得以实施。
泸定桥桥建成在明朝之前,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桥面上有九根,两边各有两根做护栏,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此时的泸定桥被敌人抽掉木板只剩铁链更是难以站立,更别说低头就是像瀑布一样湍急的河水了。
此时的对岸,敌军的两个团早已做好防御工事,架好机枪等候在此,见我军到来,大喊道:“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此刻的红四团就是与时间赛跑,来不及过多休整,就商量起对策,最终决定,二连担任突击队,三连紧随其后架设木板,四连负责传递木板,一连负责火力掩护。
制定好策略后,红四团立马发起总攻,团长亲自站在桥头指挥战斗。随着号手们吹响进攻的号角,一连的战士们马上开火,集中全部的火力向对岸发起攻击,突击队的22名勇士顶着敌人的火力,在冲锋的号角中,一步一步艰难前行,跟随在后面的三连战士,每当突击队前行一步,就会将收集到的木板快速铺上去。
眼看着对岸就在眼前!胜利即将到来!突然,敌人点了一把大火,火焰瞬间将桥头覆盖,阻挡了战士们冲锋的脚步。
就在突击队进退两难之间,后面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受到鼓舞的突击队勇士,不顾一切,咬紧牙挂,一口气冲入火海,突破敌人火力封锁,在重重浓烟中与敌人殊死搏斗,此战激战了两小时,最终将敌人消灭大半,只剩小部分狼狈地逃跑了,成功抢占了泸定桥。
这便是著名的飞渡泸定桥战役。
虽然,此计划无比危险,但是成功夺下泸定桥后,我军成功打破了蒋介石妄想歼灭中央红军的美梦,将包围圈远远甩在了身后,此次行动,也充分体现了红军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成功抢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成功的一场重要战役。而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决策,却与一个当地普通的老秀才息息相关,正是老秀才以自己对当地的熟悉,和丰富的经验,为红军分析指明了道路。
时至今日,大渡河周围还流传着老秀才和毛主席谈话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