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救援队伍水陆并进奔赴灾区
9月6日,雅安市石棉县大渡河“生命通道”上,救援人员乘坐冲锋舟、橡皮艇等奔赴王岗坪、草科等受灾乡镇。黄刚摄
石棉县武装部救援小组徒步挺进草科乡。黄刚摄
点位:石棉县王岗坪乡、草科乡
方式:海巡艇、快艇
“帐篷来了,准备卸货!”9月6日18时,雅安市石棉县王岗坪乡的临时码头,一辆运输船刚停下,数名民兵小跑到岸边,将百余顶应急帐篷卸下来迅速装车。这批应急帐篷将被送往王岗坪乡临时安置点。
王岗坪乡地处大渡河峡谷。地震发生后,进入王岗坪乡的道路阻断,为了让救援力量抵达,这里变为一个临时集结点。从新民乡乘船出发,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可由此连夜向受灾更严重的地区挺进。
快速建立水上通道
“注意安全,速去速回!”9月6日清晨,雅安市交通运输服务中心船舶技术科科长吴玉强站在新民乡码头指挥船只。
“地震导致石棉县王岗坪乡、草科乡、新民乡部分道路中断,给救援增加了不少难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在大渡河上建立了新民乡至王岗坪乡这条水上运输航线。”吴玉强说,地震发生后,雅安在短时间内便组织了包括海巡艇、快艇等7艘船只,确保第一时间能将伤员运出。
5日18时30分,7名来自石棉县的医护人员搭载第一艘快艇抵达王岗坪乡,并迅速开展伤员救治。1个多小时后,首批5名伤员被送出。
随着夜晚到来,一趟趟船只往返驶入夜色茫茫的大渡河。船只上的手电光亮在河面上不停闪烁,点亮前方的水路。截至5日23时许,24名伤员被分成三批次送往石棉县城就医。
这条珍贵的水上通道自9月5日下午建立,便承担着运输救援人员和物资的重任。截至9月6日15时,已安全转运群众余人,超过名医疗、公安、消防等救援人员和多件救援物资通过水路到达王岗坪乡。
救援队伍挺进灾区
9月6日上午,记者从石棉县新民乡乘船,40多分钟后便抵达王岗坪乡。只见码头周围的救援人员来回奔忙,将医药、棉被等救援物资搬上车,迅速送往临时安置点。
“准备出发!”在王岗坪乡挖角村的临时指挥部,来自石棉县武装部的数十名民兵全副武装,背着矿泉水和干粮,准备徒步挺进草科乡。在征得石棉县指挥部同意后,记者也跟随石棉县武装部救援队伍一起,向草科乡挺进。
前行近3公里,便有4处塌方阻断道路,救援队伍手脚并用,越过塌方点。途中一处道路被滑坡掩盖,眼前的小山坡成为必经之路,用了一个小时,队伍才爬到半山腰。
随后,大家走进长约3公里的省道桃坝隧道,一时间,黑与冷裹住行进队伍。“大家用手机照明!”随着手机光点亮隧道,救援队伍的步伐愈发加快。
“到了!”队伍前方,有人高声喊。此时,又一次余震到来,道路再次被大面积垮塌的落石阻断。与后方指挥部联系后,救援队伍原地休整,等待再次出发的指令。
石棉县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隧道距离草科乡仍有20多公里,沿途塌方不断,路途较危险。6日7时30分,第一批救援队伍已徒步抵达草科乡,全力展开搜救。
受灾群众互帮互助
与此同时,石棉县王岗坪乡的群众也在积极展开自救。“乡上有一些应急救灾帐篷,我先学会搭建,再来教大家。”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王岗坪乡挖角村村民王国军主动承担起搭帐篷的任务,“大家操作熟练后,搭建一顶帐篷仅需10分钟。”
6日傍晚,挖角村4个临时安置点全部启用,近顶帐篷搭建完成,不少村民已经入住。
“总算能发挥作用了。”在王岗坪景区工作的余洪林,自地震发生后便没合眼。他驾驶着自己的私家车,不停往返于码头和场镇各个角落。“主要是运送伤员、拉物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6日15时许,石棉县城至王岗坪乡塌方路段已部分抢通,一条3.5米左右的便道可供小型越野车辆通过。“太好了!最急需的棉絮、蔬菜和米油都送到了,电力抢险的车辆和人员也进来了。”王岗坪乡党委副书记袁平杰攥紧的心松了一点,一边安排接收物资,一边合计着各村的协调分配。“接下来要尽快改善安置点群众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在这里住得舒心些。”(张超黄刚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海波薛维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