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少将带丈夫回家探亲,当地一老头一句话,

文/甜心说历史(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突然我的心,想要一次旅行,没有目的地,只想离开这里。

我国的开国历史上,有不少革命夫妻成为了一段又一段的佳话。年,对有军功的的将帅们进行了授衔仪式,其中有一对夫妻均有军衔,那就是上将甘泗淇和少将李贞。开国将帅基本全是男子,女性授衔确实十分罕见,何况他们夫妻二人还是同时授军衔。李贞是所有将帅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一位“双子星座”,也是唯一一个“将军之家”。授衔结束后,她跟丈夫甘上将一起,回老家浏阳探亲。所有民众热烈欢迎着他们,忽然有人大喊了一句话,在场的所有人都尴尬至极,这个人是谁?他说了什么?年,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的一个村庄,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贫苦,她是这家的第六个女儿,上头有5个姐姐,年仅40的父亲一看又是女儿,唉声叹气,她连名字都没有,只是随口叫了句“蛋娃子”,后来成了她18岁之前的名字。

李贞最小的妹妹也就是老七出生后不久,父亲一直想要个儿子,可始终不能如愿,最终因郁郁寡欢营养不良离世,这个本就难以维持的家就散了。母亲也没有办法,为了孩子们能够活下去,只好将5个姐姐卖人,这样就有钱养活老七,女儿们也不至于饿死,而老七太小送人后可能活不下来,又将6岁的李贞送到一户姓古的人家,说是做古家的养女。可实际上,古家是让她做童养媳,那个时期童养媳很多,在夫家的日子一般都不好过,甚至还会遭到毒打。只有6岁的她还是姐姐们偶然告知她,她才明白自己不是所谓的养女,李贞的不幸就这样开始了。李贞在古家都比不上下人,瘦小的她需要洗衣服,砍柴等等。洗衣服的盆都能给她洗澡了,提不动一桶水的她只能一点一点的挑水,洗不完就会被打还没饭吃。日子久了她就想着逃跑,可她还太小,没能力逃跑,就把希望寄托在古家少爷古天顺的身上。古天顺从小娇生惯养,脾气暴躁,别说护着她了,动不动就拿她出气。长大后的古天顺变本加厉,沉迷花街柳巷不说,还是个酒鬼,更加频繁地打她,她全身淤青,李贞就这样被折磨被摧残。可她依然想着逃跑,逃离这个魔窟。终于,在她15岁的时候机会来了,她得知城里主张妇女解放,她心动了。她找了几个童养媳一起逃跑,决定去城里,再差也不会比现在更差。有一次,借着砍柴的工夫立马逃跑,结果没多久就被古家人给抓回去了,又是一顿毒打。

她16岁的时候,被古家人强迫与古天顺成婚,让她为古家延续香火。两个人并没有感情可言,李贞逃跑的心思在心里根深蒂固,总有一天,她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年,李贞18岁,各个地方的革命运动兴起,浏阳自然也会有革命运动,李贞不顾婆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剪掉了长发。婆家觉得她跟古天顺已经结婚,肯定不会再跑了,那个年代女子出嫁从夫是一定的,不曾想,李贞再次利用砍柴顺利逃脱,加入革命队伍,有了自己的名字--李贞。她离家前留下一封休书,证明她与古家一刀两断,再无瓜葛。李贞参加革命后,意志坚定,绝不退缩。她跟着队伍宣传革命思想,帮助红军做新衣,鞋子和帽子等,一腔热血地投身报效祖国的工作中。就在这时,认识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没多久就离婚了。

年,她积极响应号召,参加浏东游击队。年,担任游击队的委员长。还打扮成新娘帮助攻打张家坊。年,担任湘赣地区的妇女团政委。年,参加秋收起义,湘赣地区根据地反“围剿”和红军长征。长征的前一天,贺老总把她教导跟前,告诉她要开始长征了,长征的路上会很艰苦,要给她介绍个丈夫。随后她就见到了贺老总口中的甘上将,当时的甘上将是红军第十八师的政委,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文化程度高。

最开始,李贞觉得自己配不上甘上将,但是,甘上将早已听说过李贞也钟情于她,加上中间人的撮合,两人还是成婚了。长征途中,李贞怀孕了,一路上,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忍耐着恶劣的环境,克服了重重困难,跨过金沙江,横渡大渡河,也翻过了雪山。过草地时,李贞早产了。本就营养不良的她身体根本恢复不过来,孩子也饿得一直哭,还没走出草地,孩子就夭折了。李贞产后休息不够,身体严重受损,导致永远无法生育。长征结束后,她与丈夫继续为国效力,两人携手一生,相互扶持。甘上将影响了她的后半生,是患难与共的革命同志,也是陪伴一生的伴侣。抗战胜利后,贺老总还称赞他们是革命夫妻。年的她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担任要职。年,李贞接过周总理亲自授予的少将军军衔,同年冬天便与丈夫甘上将回浏阳老家探亲。整个县的老百姓都来迎接,她们正接受百姓的热烈欢迎,突然人群中有一个老头大喊,他说李贞是他的童养媳,在场的所有人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大家都知道李贞当时的遭遇,如今她已经是少将,丈夫还是上将,她会放过这个曾经虐待过她的古天顺吗?事实上,李贞与丈夫甘上将互相看了看,莞尔一笑主动与人们继续交流。其实,李贞的心胸不比男人差,而且现在的她爱情事业双丰收,虽然曾经受过苦,可也早已放下仇恨了。她还亲口告诉古天顺一切都过去了。

李贞终身未育,丈夫甘上将也在年离开了她,好在她与丈夫有2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都是烈士遗孤,她把无私地奉献的母爱给了这些孩子们。其中有陈希云的大女儿陈小妹,陈小妹体弱多病,她不眠不休地精心照顾,最终成为部队的技术骨干;苗族老红军朱早观的女儿朱一,朱一有胃病,把她接到家的那天起,李少帅特意订了一份牛奶,鼓励她养好身体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栋梁之才。这些孩子长大后也经常去看望李少帅,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得2到3个桌子,一家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比亲人还要亲,一家人其乐融融无比温暖。尽管她的工资不高,要照顾20多个孩子的生活,开支很大,干啥都离不开钱。

孩子们周末的时候,她还会带她们去逛逛公园,看看电影,这也是一笔开销,甚至还会给来京的老同志掏车票钱。她对别人慷慨大方,自己却节俭到了极致,她的衣服,被子等,总是缝了又补,那双棉鞋穿了几十年,冬天也就再穿一件严重褪色的军大衣。年,她独自住在香山脚下的一个四合院里,这房子年久失修,卫生间还经常漏水,严重的话,得垫着砖头才能进去。好几户人家共用一个锅炉,烧水取暖都靠它,而且这锅炉也舍不得使劲烧,一到冬天,室内室外一个温度,有领导多次劝她搬到城里,可她拒绝了,她说她有办法御寒。一到冬天,她就再穿一件军大衣,把热水袋放到膝盖上,就这样在屋子里看书,批阅文件。

年的元旦,有领导去看望她,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家具没有一件像样的,就打算给她换家具,她又拒绝了,她觉得这条件已经相当好了。年的春天,组织上多次配人劝她搬家,一次又一次,她才搬进了军职干部的公寓里,在这里,她度过了最后不平凡的6个春秋。年,她主动辞去职务,让位给年轻人。年3月,在她弥留之际,还在惦记着那些孩子,最终不幸辞世。作为一个女人,她的一生可算是比较辉煌,一辈子勤俭节约,她的遗物简直是“一贫如洗”。4把旧藤椅,用了15年舍不得扔;一个行军箱,用了40年整;一台“雪花牌”的单开门冰箱,用了14年;人民币元和国库券元;2根战争年代的小金条;记载她战功的4枚勋章。人们含泪整理完遗物,继续看她的遗嘱:2根金条1条捐给自己的家乡浏阳,1条捐给甘上将的家乡宁乡,用于教育事业;存款分成两部分,其一捐给北京少年宫,其一作为自己的党费。人们眼含泪水为他整理遗物,这才发现这位女将军,参军64年之久,生前如此节俭。李少将的心里装的是人民,唯独忘了自己。这才是真正的革命家,用实际行动为世人谋福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5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