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丨告别木头电杆和竹竿水
封面新闻记者叶海燕
“以前村上穷,为了省钱,电线都是把3股电芯拆成2股或者1股凑起来的。”11月26日,封面新闻联系上林正均时,他仿佛打开了回忆的闸门。这位担任了22年铜河村党支部书记的汉子,见证了村子的过去和现在,“穷”是他说过去时提到最多的字眼。
铜河村,位于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大渡河畔,今年5月由原来的胡坝村和田村合并而成,是大中型水电站——铜街子水电站的库区移民村。尽管地处电站蓄水的库区,用电和饮水却曾经是村里的一大难题。
“3股电芯变成了2股,电压就不够了,村民要用小型机械打米磨面,只有趁半夜三更没人用电的时候,经过人工辅助后才能启动。”林正均说,同样也是因为穷,村里用不起水泥电杆,用竹竿或者木头来代替。用电安全,曾是让这位老支书揪心的问题。木头或竹子做的电杆,时间长了会腐烂,起风下雨就有倒杆的可能。
年7月,钟晓来到铜河村担任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两个小时的车程,对她而言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在铜河村3组李进珍老人家里,我真实的‘触摸’到了贫困两个字。破烂的危房全凭框架支撑着,已经难以挡风避雨,屋内方桌上端悬吊着一盏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蓄水池的水质浑浊,老人憨憨地告诉我,那是她找人用竹竿引下来的山泉水。”
“年之前,村里还有几十户人家用的蜡烛或者煤油灯照明。通电的人家,因为电压不稳,头顶点电灯,桌上还要点煤油灯。用水也是一大难题,一根一根接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村民的水管,风一大都可能把接起的竹竿吹断,村民家里就喝不上水。”林正均说道。
过去的铜河村,村民家里能否用上电、喝上水,还得看“天意”。
年,是铜河村往昔与今朝的“分界线”。这一年,脱贫攻坚的战役正式在铜河村打响。铜河村紧紧抓住全省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集中区建设和脱贫攻坚战打响的机遇,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和帮扶资金,解决老百姓用电、用水两大生活难题。
经过两次电网改造,彻底解决了群众用电难的问题,让村民用上了安全、稳定的放心电;为了解决用水难题,村两委积极向县、乡争取资金,经过三次供水管道改造,村民都用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年,实施住房建设,集中安置群众79户人。同步争取配套资金万元,完成通村路、通组路、连户路建设,以及全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村内通讯、网络、用水,用电覆盖率达到%。
如今,村里2股芯的电线,竹子做的电杆和水管已经成为了铜河村的过去,刮风下雨的时候林正均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不用担心电杆或水管被风吹断了。曾经被打上“贫穷”标签的铜河村,也成为了库区脱贫奔康的样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