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最后为何倒在

大渡河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年,一场浩浩荡荡的红军远征开始了,老一辈红军革命人士以顽强不屈的姿态保留了红军的中坚势力,这才有了今天的国泰民安。红军长征的路上有着数不尽的荆棘和汹涌洪水,头顶上骇人的声响,是雷霆还是炮火呢?

(一)被迫转移长征起

年到年夏天,红军在探索中徘徊,冒进主义的进攻战略和保守主义的防守战略同样遭到失败,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农村政权相继丧失,根据地日益缩小。中央正式作出了长征的决定,退出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大转移,从此开启了伟大的红军长征。

这是一次被逼无奈的战略转移,为的是保存剩余力量,向西突围,曲线接近外蒙古和苏联,外蒙古地理位置优越,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发源地,失败了就进入苏联请求支援,保留残余势力。

红军选择走陕西和绥远,其一可以高举抗战大旗走群众路线,争得群众的支持,其二是因为当时敌军侵占的是东北地区,这一带相对安全。

中国红军的长征史从江西到陕北,从年到年,行程上万里,红军平均每天行36千米。其间经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遭遇无数次战争,据统计,红军一共爬过18座大山,渡过24条河流、共经过11个省份,爬雪山、过草地,此中的艰难险阻不言而喻。

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到达甘肃会师,三大主力军会师,才正式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在那个狼烟四起,食不果腹年代,红军的长征无疑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版图上的红飘带,在历史记载中留下壮丽的一篇,是中国人民坚定无畏的象征。

(二)强渡突击大渡河

年5月,红军到达四川省的石棉县,这是第9个转移地,必须经过大渡河的天险。暗潮涌动,国民政府军队企图利用大渡河的自然天险,消灭红军的残余势力。

大渡河波涛汹涌,浊浪的河面和陡峭的悬崖压得红军透不过气,紧张的氛围一触而发。如何打破敌军的封锁,打开红军北上的通道,成为红军面临的一大难题。

大渡河难渡,不仅因为河面本身波涛汹涌,还因为河对面就是企图消灭红军的国民政府军队。这处在前有狼,后有虎的险境,红军前进就必须有一支不畏艰险,披荆斩棘的先锋队提前探路,突破敌人的防线,强渡大渡河前,突击队人选是一个大问题,这关乎着强渡能否顺利。

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接到强渡大渡河的命令,他把任务交给了一营的营长孙继先。任务紧急,孙继先得令后,需要从营里挑选了17名勇士,人选成为一个难题,这不吝于签下生死状,战士们却毫不畏惧,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此次的突击队。

孙继先和杨得志商量片刻后就确定了名单,并确定由2连连长熊尚林带队,加上孙继先自己,就组成了著名的十八勇士,值得一提的是,18位勇士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

强渡由刘和聂荣臻亲临前线指挥,突击队分两只船前进,第一只船由熊尚林带队,第二只船由孙继先带队,其余红军在岸上掩护。

船刚离岸,就被对岸的川军发现,掩护的红军战士在岸上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向河面上打出一道保护突击队的弹墙,这时,另外一边的国民政府军队立刻向渡船射击,子弹打得渡船四周水花四溅。

在激烈的枪炮声中,第一船的九名勇士逐渐靠近对岸崖下的渡口,他们飞身下船,双方进行着激烈的战争,紧接着,第二船的勇士也携带了挺轻机枪登上了岸,在交战中冲破敌人的围栏。

强渡大渡河时,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第18勇士孙继先的后代孙东宁说,父亲一直保持缄默。其中,出现争议的正是第二只船上的勇士人数,后来在这段历史的记载中,出现的是17名勇士,第二船应是8名勇士。

实际上,第二船渡河的包括孙继先在内是9人,那么应该是孙继先率领17名勇士组成了突击队,加上孙继先本来,一共是18名勇士。最后,孙继先率领这17个勇士强渡大渡河,在不可逾越的大渡河上撕开了一道缺口,成功突破了敌人防线,为红军北上打开了第一条通道。

这18位勇士探险队冒着枪林弹雨渡大渡河,是真正的置生死于不顾,他们都知道这次冲锋或许会丢了性命,却仍然选择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这是他们面对生死时做出的选择,这是红军的伟大之处,这就是伟大的长征精神!

(三)不忘英雄峥嵘岁月

孙东宁曾多次追问父亲,强渡大渡河,是17勇士还是18勇士?怎么少了一个勇士?后来,孙东宁在回忆父亲时说到,父亲认为许多的革命战士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的同志牺牲后连姓名也没有留下,他曾说:如果再去争这些荣誉,我感到很羞耻。

年,孙继先去世一周年的时候,杨得志题字祭奠:长征路上先锋,大渡河畔英雄。杨得志正式向军委写信,他认为当时强渡大渡河应是18名勇士,而非17名,向上级反映了强渡大渡河的史料记载与事实的出入问题。

而红军强渡大渡河十八勇士之一,最后为何倒在自己战友的枪口之下呢?原来,倒在队友枪口下的勇士是熊宝林,在强渡大渡河成功后,后期因为一根筋的思想,最终害了自己。

主席为纪念伟大的红军长征,在《七律.长征》中写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的诗句。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史诗是靠中国工农红军的血肉之躯谱写的,中国的抗争史也在世界各民族争取独立的诗篇中写下壮丽的一章。

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激励着有14亿人口的中国人,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这些革命英雄们走过的路,洒过的鲜血都变成了鲜花,无数荆棘的尽头是无限的荣光。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在千千万万人赴汤蹈火的努力后,总能迎来正义的曙光,中国革命谱写了人类解放斗争的伟大篇章。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到:”人的一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为人类解放而战,就是这样一项伟大而又神圣的事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5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