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打卡,乡村这座博物馆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近日联合推出“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条,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乡村旅游如何“博物”?乡村旅游的文旅融合“含量”有够高?乡村旅游如何进一步满足大众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更好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本端采访从业者、专家学者一探究竟。
乡村游要规避同质化
于帆
▲陕西商洛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
近年来,乡村休闲游正在从“小生意”变成“大产业”,人们对于曾经乡村游单纯的“农家乐”印象也在不断改观。
旅游博主雨融YUKON以自己的观察告诉记者,让人印象深刻的乡村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将曾经落后贫困的古村结合村落原本具有的特色风俗文化,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如浙江遂昌,即是由高端民宿品牌旗山侠隐民宿的进驻,帮助改造深山古村。这样的乡村游借助民宿,带给游客极强的生活乡村沉浸感。同时,大量的村民参与民宿的运营,由此改善了生活,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另一种是旧村落通过结合自身文化进行改造,如江西永修县的知青故里。整个村子围绕知青的历史进行了房屋改造和旅游化改造,还开发了很多的娱乐亲子项目,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最为纯朴的江西农村的文化和历史。
“个人感觉,当下很多乡村游形式类似,而只有深入挖掘其中文化内涵、具有更深的文化渗透式的旅游才会让游客更加有代入感。旅游的本质在于体验,除了休闲放松,还需要体验到文化。”雨融YUKON说,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游客对乡村游产生了极大兴趣,但是游客群体对乡村游的具体内容要求不同,“乡村游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游客群体的需求,接纳多种消费能力的游客,这就要求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做出自己的特色,赋予独特的文化元素,让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在日前推出的条“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新疆有多条线路入选,尤其随着近期新疆旅游市场持续向好,这片具有独特人文环境的旅行目的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新疆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迪看来,乡村游的生命力在于其特色和内涵,乡村旅游更多的是令游客原汁原味体验当地风俗习惯、感知当地文化。
“以‘罗布人村寨秘境之旅’这条推荐线路来说,罗布人村寨有沙漠文化、罗布泊文化,所以旅行社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独有IP和当地罗布人与自然斗争延续生命的精神来设计推出线路产品,让游客通过旅行,感受这里‘人定胜天’的民族精神。”周迪认为,旅游中文化的概念,以前是通过视觉、味觉,身临其境感受,现在则需要与当地的发展相结合。“乡村游产品的设计,需要让游客了解当地生活习俗以及演变的过程,了解每个乡村独特的文化基础、饮食特点等。去挖掘每个乡村独有的文化,才会为乡村游注入更多活力。”
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世骏注意到,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游客休闲度假旅游需求迅速增长,游客大量涌入城市近郊的乡村中。但是在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之下,也存在同质化的问题。“比如乡村的建设大致都按一种风貌在设计,乡村民宿大规模建设,但是缺乏标准和定位,对本土文化特色的挖掘深度不够,导致乡村游出现同质化的现象,游客走到哪里好像都一样。”
游客也在寻找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路线,而乡村游能否有别于其他地方,关键在于能否呈现出不一样的文化特色。杨世骏认为,这样的文化特色体现在建筑风格上、博物馆展陈中、文化服饰的设计中、文化景观的呈现以及个性化的文化体验中。“四川是文旅重镇,这里也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的底蕴,如何把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线路产品,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
据了解,围绕富集的红色文化资源,四川建立了5个长征干部学院,这些学院所在地也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游客在观光旅游感受当地人文特色的同时,也会了解到这里的红色文化。“结合研学旅行,我们也设计了一系列的旅游线路,通过红色文化把整个乡村连起来了,带动当地乡村游发展起来。”杨世骏说,“鲜明的文化特色,会让乡村旅游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让游客成为回头客。”
▲四川雅安红军村
在四川,乡村游多点开花,也为当地村民带来增产增收、共同富裕的机会。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坐落在大渡河畔的贡嘎山南麓,这里有着闻名于世的安顺场国家4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当地百姓吃上了“旅游饭”。
安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伟告诉记者,年5月,随着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建成开放,石棉县红色旅游也就此兴起。安顺村抓住这一契机,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游迅速发展。刘伟带头将自家闲置房间办起安顺村第一家民宿,从餐饮入手,后来成立安顺场镇景区旅游服务业协会,村里陆续推出“走红军路、穿红军服、吃红军饭、唱红军歌”等主题游产品,带领全村群众共同富裕。
刘伟深知,要想留得住游客,不仅要提高旅游服务品质,还要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让游客记得住,还想来。“当地村民也在积极探索,一方面根据独特的地理优势设计红色文创产品,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计划推出更多演绎红色故事的舞台剧,增加游客的红色记忆。”刘伟说,通过当地政府的扶持、引导,现在全村年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
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当地留守的村民多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之前大家对建民宿、走上旅游路还心存犹豫,如今红色文化支撑下的乡村游火热发展,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现在老百姓总说,婆婆奶奶一条街,不用出门,依靠乡村游,就挣到钱了。”
文化为乡村游提供内核和驱动
张欣
▲四川广安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
说起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孙小荣和厉新建两位旅游领域的专家同时想到了陕西省袁家村。依托传统乡村“博物”的特点,袁家村对在地文化进行挖掘和现代重塑,构建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起当地居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在皖南、云贵地区,也不乏一些传统村落、村寨实行景区化改造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居民的生活方式,构建起游客与居民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生导师孙小荣认为,像这样文化塑人、人是文化的全景式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乡村是座博物馆”的概念。
乡村旅游一直是旅游市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乡村旅游的创新不断推进,从产品到业态都出现了整体性的显著提升,随着周边游、近郊游的兴起,乡村旅游也成为就近休闲度假的主场,年乡村旅游的游客更是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孙小荣分析,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景区观光游客流密集,疫情防控有着更严格的要求,而乡村旅游多以休闲度假为主,相对而言客流更为分散;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及乡村旅游自发成长的双重作用下,乡村民宿、露营、餐饮、研学、户外运动、农事体验等业态都具有丰富、多元的供给和高品质的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游客在疫情防控平缓间隙休闲度假的需求。
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表示:“以自然山水与田园风光为背景,这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高效整合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将更好地链接与聚合资源,挖掘乡村旅游的综合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补充道:“本次线路的推出还将通过乡村文化、主题等方面的梳理和串联,有效地解决中国乡村分布散落和单体乡村吸引力差异明显的问题,同时,线路的不断优化、细化、深化,也必将持续推动乡村文化的挖掘、利用和乡村旅游更高质量的发展。”
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随着文旅融合战略的提出,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获得了更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