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伊这个地方的习俗引人注目,男儿坐上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男婚女嫁本是寻常人家司空见惯的婚礼习俗,除招婿入赘“倒插门”外,“女娶男嫁”并不多见。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汇处的陇南康县南部,作为氐羌文化和秦陇文化的交汇地,祖祖辈辈沿袭“女娶男嫁”的婚配习俗。这种婚俗又称“女婚男嫁”,当地人称为“抱儿子”或“当娃”,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倒插门”不同,也非少数民族婚俗,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汉族婚俗。
与中国现行婚姻制度不同的是,康县南部的这种婚俗,由女子来传递香火,延续血脉。家家户户执行的都是“留女不留男”,也就是生下儿子养大后嫁出去,生下女儿则留在家招婿,户口簿上一般登记的户主都是女人。目前,康县南部地区女娶男嫁的家庭已有户左右,这种奇特的婚嫁习俗打破了女儿不能传宗接代的旧传统,成为了中国婚嫁习俗的一朵奇葩。
关于“男嫁女娶”这一婚俗的来源,在当地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康县南部山高林密,野兽和土匪经常出没,为保护自身和财产安全,从宋代起,康南一些有女无儿户便从远方招女婿来立门户。同时,由于该地区属陕甘川交界带,历史上社会动荡,战祸不断,外地一些青壮年男子,为躲避战乱或逃避抓丁,纷纷逃到此地,一部分自己安家落户,大多数则被招赘上门定居于此。经过数百年的世代相承,形成了当地一种独特的古老奇异婚俗。
另一种说法:相传,年5月,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兵败于四川大渡河,余部一支去了云南,另一支则辗转来到山大沟深、地广人稀的秦巴山地,纷纷以男嫁女娶的方式改名换姓隐藏下来,在老百姓的掩护下躲过了清军的灭绝性杀戮。从此,这种婚俗就在陕甘川交界地带流传下来,也流传下来男女平等、不信迷信,老百姓都有缠头、束腰、绑裹脚等习惯,这些颇似太平军将士的遗风。因太平军大都有勇有谋,身强力壮,与当地妇女成家后普遍家庭和睦,所生子女也都精明强干。周围十里八乡看到他们普遍人丁兴旺,纷纷效仿选择了“女娶男嫁”婚俗方式,这一婚俗方式也就慢慢形成了。
康县“女娶男嫁”也要借助媒妁之言的“穿针引线”。男子定亲时,由男方长辈请媒人到女方家说媒。男女定亲前媒人与双方商定时间、彩礼、嫁妆等,再请先生“合八字”“选吉日”“三书六礼”后确定婚事。一般女方不跟男方要彩礼,相反还要为男子缝几套新衣服、准备生活用品和嫁妆。出嫁的男子,逢年过节可回家看望父母,不过,大年三十必须在女方家里过,大年初一后才可回家探亲走友。
康县“女娶男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男到女家,更名入籍”。即男方嫁到女方家后,一切遵从女方家族的习俗和规矩,改名换姓,作为儿子与妻子一道称呼女方家族成员;另一种是“二门俱开,两来两去”。婚后男女双方均保留原有姓氏,男女都有继承双方父母遗产的权利和赡养双方父母的义务。
若婚后生育两个子女,男女双方名下各一个,各自顶门立户。若婚后只生育了一个孩子,则由双方商议确定姓氏,一般倾向于女方。不论是哪种形式,双方结婚前都要立婚约为据,婚约的签订一般在结婚仪式上进行。大多数在办酒席待客时签约,以显隆重严肃。婚礼上,由族长主持仪式,婚约男女双方各持一份,婚后双方共同遵守。在财产分配上,若双方婚姻破裂,如果是男方提出离婚,财产归女方,男方不具有财产分配权;如果是女方提出离婚,财产则男女双方各一半。
在“女娶男嫁”习俗中,“更名入籍”是个很正式的仪式,一般要由家族里面的长辈出面商量后确定,改了名字后,男方可以入女方家的族谱,死后可以入女方家的祖坟。还有,如果一家有多个女儿且家境贫寒,也可以嫁女,但在这里嫁女被称为“倒插门”。
(转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