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曾国藩恶意抹黑石达开的内幕以假乱真骗
对于克复金陵的晚清名臣曾国藩,多数人脑中浮现的就是他被石达开击败时的狼狈落水。实际上,这种吃了败仗的引咎自尽,正是曾国藩逃避朝廷处罚的惯用伎俩。因浙江告急重获启用的他就通过一手炮制的石达开“流寇论”,骗得专攻天京的大权。本文笔者就以官场老滑头曾国藩的视角,说说他如何玩弄皇帝于股掌之中。
由于评书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曾国藩于湖口等处落败跳水的画面深植观众脑海。笔者少时怒其不沉的疑惑随着阅历增长也慢慢解开,曾国藩本就是假意尽忠而非怀抱必死之心。透过此处细节也能看出这位时称“半个圣人”的晚清重臣实是大奸似忠之徒。而流传已久的石达开“流寇论”,正是曾国藩通过贬低石达开所部战力,让清廷误判剿匪形势,将克复金陵大任重新交给他的工具。
电视剧《太平天国》曾国藩(孙飞虎饰)曾国藩(—年)湖南湘乡人,道光朝进士,以创办湘军起家逐步成为太平天国的克星。梁启超评价其为孔子、诸葛亮、王阳明之外的“半个圣人”。奔丧回籍的曾国藩独坐祖屋愤懑不已,对自己忌惮颇深的咸丰帝迫于浙江败局下旨命其援浙。可即便翻烂了圣旨也不见朝廷赏的实缺,更遑论两江总督的高位了。使唤狗还得扔根骨头呢,曾国藩心底打定了主意:不追石达开死咬洪秀全。
对于复出的曾国藩来说剿灭石达开耗时费力,远不如扫荡江南捉拿匪首洪秀全的不世之功。历史的结果也印证了他的远见,倚仗大渡河“河神”生擒石达开的骆秉章,名声权位远不如克复金陵再造大清的曾氏兄弟。事情的关键是如何让皇帝收回成命,老谋深算的曾国藩计上心头:只要搞臭石达开的战力水平事情就有转机。
曾国藩的第一招是“拖字诀”,接到朝廷明令的他从湘乡出发先到长沙会见骆秉章、左宗棠,再到武昌会见官文、胡林翼。这来回一折腾既为筹谋军务也为拖延时日,三个月过去石达开已从浙江转战至福建曾国藩才抵达江西前线。第二招精心炮制石达开“流寇论”,游走湘鄂赣三省之间未与翼殿交战的曾国藩连番上折,大谈特谈石逆所部顿于浙又顿于闽军心尽失已成不足挂齿的流寇。翼殿部将九宫子与杨辅清后队内讧一事也被他大肆渲染,说成是石达开与友军水火不容的铁证。
防抄袭标识:本文原创百家号“阿木说故事”
曾国藩因兵败跳水自尽的连环画最先上套的是湖广总督官文,然后是一众心领神会的湘系重臣纷纷表示石达开已沦为流寇,地方乡勇即可进剿不必动用围堵江南的湘军。咸丰帝虽心存疑虑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让曾国藩继续追剿石逆的想法,为剿匪耗尽气血的年轻皇帝无奈道:原以为群贼内讧金陵克复在即,怎料江南大营不堪重用石逆又旁生枝节,发匪未除仍需倚仗曾氏。年咸丰帝驾崩前一年曾国藩得偿所愿出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江南军务。
那么石达开所部是否真如曾国藩奏折所说已沦为流寇不值一提,事实的全貌当然并非如此。翼殿大军重兵围攻衢州攻占寿昌时,杭州府城内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在赣东击败阻击的湘军后石达开率军借道湖南北上武昌,老巢有难引得湘军几乎所有名将返湘迎战,全力以赴损失惨重才将其击退。而曾国藩本人也于太平军重兵压境宝庆时写信让家人尽早搬家避祸,结结实实地打了自己的老脸。
时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奏折中,关于石逆贼众由浙入闽气势顿衰的说法或许更接近真实情形,上篇文章中提到的翼王与辅王福建内讧事件也佐证了这一点。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各将领自立山头互不辖制,天王洪秀全又在背后屡施黑手,倘若天京方面能够顾全大局石达开未尝不能在浙江站稳脚跟。除了外部环境恶劣石达开自身的劣势也不可忽视,缺乏战略应变、消极团结反清力量、拙于练兵、驭下无术都是他率军败入广西后真正沦为流寇的症结。
两江总督府衙门内景(复原)初次克复武昌求湖北巡抚而不得的曾国藩,如今志得意满地端坐两江总督府,朝着他扫荡江南围堵安庆的大计步步前进。另一边从福建败走的石达开也率部抵达江西进行休整,攻略浙闽失利的他不得不慎重考虑之后的出路,我们熟知的石达开远征四川的故事也即将上演。
#历史人物解读#
下期预告:石达开的南安决策有多高明
喜欢本文的朋友们,不要忘记一键三连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