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22勇士奋不顾身夺泸定桥,4人牺牲1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们翻山越岭,渡过一条条大江大河,走过了14个省,红军战士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才创造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漫漫长征路,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据不完全统计,10万余名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牺牲,其中还包含了余名营级干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们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飞夺泸定桥一战最惊心动魄的战役之一,红军战士们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为了成功夺下泸定桥,有22名红军战士组成了敢死队,后来,这22名红军战士4人牺牲,18人神秘消失,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

年到年间,前四次反围剿作战在毛主席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成功,但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中共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顾问李德掌握的反围剿作战的实际指挥权,先采用了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改变为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结果红军屡战屡败,损失惨重。

随后,中央革命军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和西征作战,希望借此能减轻中央苏区的作战压力,但是惨遭失败,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军被迫退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红军长征。

当年太平天国运动时,在天京陷落以后,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带兵出走,却在四川被大渡河挡住了去路,大渡河附近树木蔓生,河流湍急,石达开在此遭到清军伏击,最终全军覆没,石达开也被俘。

而在年,红军战士们也来到了大渡河沿岸,蒋介石企图让石达开在大渡河的悲剧重演,因此在精心部署,企图在此击败红军。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早早便被国民党军队抽去了木板,湍急的河流上只剩下几根冰冷的铁链,前方要夺桥过河,后面还有国民党的追击,当时在很多人看来红军战士们走上了绝路。

而红军长征本身就是绝处逢生,我们知道,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夺取了这场战役的胜利,但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是红军战士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大渡桥横铁索寒

前有狼后有虎的境况中,大渡河边仅有几只小船,想要借助小船过河,少说也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身后还有国民党军队的追击,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船过河着实的不现实,关键时刻,毛泽东、朱德等人做出了夺取泸定桥的作战指令。

战士们需要沿大渡桥北上,在崎岖的山路中穿行,经过一夜奔波,终于在第二日凌晨六点时到达了泸定桥旁,那时的泸定桥仅有几根铁链横在河岸,为夺下泸定桥,红军建立了由22名红军战士组成的敢死队完成夺桥计划,当然也有说法称有23人或者21人。

每个人都知道敢死队凶多吉少,作战计划制定下来后,很多红军战士纷纷响应,很多的领导干部也站了出来,最终挑选出来了二十二名战士执行这项任务。

他们背上木板,在冰冷的铁链上匍匐前行,而桥对面,国民党军队已经架起了机枪,等着他们来“送死”。当然,河岸另一边的红军战士也架好了机枪,准备掩护自己的战友,这22名敢死队战士就在敌我双方的枪林弹雨中爬上铁链。

胳膊、腿受了伤,他们也一直咬牙坚持着,忍着剧痛拼尽全力尽可能把更多的木板铺在铁链上,国民党军队眼见打不退,又采取了火攻的方式,往桥上泼了很多的汽油,然后放火烧铁链。

铁链的温度高到极点,早已超过了人的极限,但是战士们依然没有放弃,在他们的努力下,为身后的红军战士铺出来一座桥。

寻找英雄

他们的行动胜利了,红军战士相互合作成功夺取了泸定桥,并且渡过了大渡河,当时也只是知道了有4人牺牲,其余的18人依然不知所踪。革命成功以后,中央通过各种途径找寻那22名红军战士的下落。

建国以后,党员王永模走上了寻找老英雄的道路,他查找了众多的当年战斗的资料,又实地前往了泸定桥附近调查情况,找到了当时指挥战斗的罗华生将军,当年那22名将士就是罗华生将军挑选出来的,没有名单,但是罗华生将军详细的说了他们的体貌特征。

中央成立了调查小组,几个月的时间里,调查小组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了解红军的故事,经过不断走访,王永模在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找到了一名战士的下落。

他正是那22名战士的副班长刘梓华,纪念馆中写着“刘梓华同志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英雄之一。”但是不幸的是老战士刘梓华在年时已经因病逝世。

除此之外,王永模还找到一名名叫云贵川的小战士,他没有名字,但是大家都这么称呼他,他在云贵川的山林间长大,很擅长在一些地势奇特的地区穿梭,当年他也是在那支敢死队的队伍中。

如今,经过多年调查,22名战士中已经有八名战士的名字被确定下来,其中四人还有照片传承下来,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的门前,大道两旁立着22根花岗岩石柱,他们就代表着那22名敢死队的英雄。

小结:

如今,我们寻找那22名英雄的脚步也一直没有停止,我们也盼望着有一天能全部找到泸定桥上的英雄,他们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

中国今日的安定、富足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辈们用生命的代价为我们换来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奉献给祖国,用热血成就了如今的中华民族,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他们值得一代代中国人传颂、赞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2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