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102岁画家刘国枢,走近油画飞夺泸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年5月,长征中的红军披荆斩棘,来到大渡河边。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红军的决策者当即决定由红二师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一师部分部队沿左岸北上,日夜兼程抢攻占领泸定桥。

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接到了限时夺取泸定桥的电令。此时离规定的时间只剩下24小时,离目的地泸定桥,却还有千米路。敌方两个旅也正向泸定桥增援。

红军战士们冒着大雨,穿山越岭,昼夜奔袭,终于在第二天清晨赶到泸定桥西桥头,创造了世界陆军史上徒步行军的罕见纪录。

而当红军赶到桥头时,敌人已拆去桥面的大部分木板,泸定桥上只剩下13根冰冷彻骨的铁索,红军想要顺利过桥,难度极大。

对面的敌军也因此非常狂妄,不断地挑衅红军战士们,大喊:“你们飞过来吧!”

此时,由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突击队,冒着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悬空的铁索向对岸爬去。

在战斗中,有战士中弹落入江中,但红军勇士们没有畏惧,继续向前攀爬。紧随其后的战士,将木板铺在铁索上,方便后续部队通过。

然而突击队接近对岸桥头时,敌人突然在桥头点起冲天大火,企图阻止红军前进。这22名勇士是如何冲过火海、“飞”夺泸定桥的

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四名战士英勇牺牲。夺取泸定桥两天后,毛泽东走上了泸定桥,扶着冰冷的铁索说:“应该在这里立一块碑”。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史上惊心动魄的一页,红军将士凭借着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也使红军再一次绝处逢生。

飞夺泸定桥的传奇故事被选入小学课本,被一代代中国人铭记。课本上的这幅画作,就是著名油画家刘国枢在年创作的作品《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这幅画作再现了22位红军将士,为了抢占泸定桥激烈战斗的时刻。

为了展现地势的险恶,刘国枢先生把铁索桥画在了画面的上半部分,采用了仰视的角度,给人一种动荡欲坠的感觉,这一视角也突显出河水的湍急和两岸山体的陡峭。

敌人所在的桥头堡燃起的熊熊烈火和阻挡战士去路的滚滚浓烟,也暗示出画面外敌军火力的凶险。

在河对岸的山脚下,有一排飞溅的水柱,那是敌人疯狂扫射溅起的水花。

红军也在进行有力的还击,岸上岩石后的火光,是红军将士压制敌人的密集火力,掩护勇士们冲锋夺桥。

红军勇士们所在的铁索桥,线条简洁明了,由远及近,呈现出透视的效果,像是乐谱。勇士们或蹲跪,或匍匐,或挺立,高低错落,就像铿锵的音符,演奏了一首激昂奋进的冲锋序曲。

油画《飞夺泸定桥》的作者刘国枢,今年已经岁高龄。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的创作经历,老人依然记忆清晰,精神矍铄、眼含光芒。他说,飞夺泸定桥勇士们的精神,始终感染着他,他希望能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为了画好这幅画,年初,画家刘国枢踏上了去大渡河采风的路。为了更好地呈现勇士们的英姿,一百多米的悬索桥,刘国枢走了不下次,仿佛自己也成为当年那场战斗的一员。

经过反复揣摩,一个个英勇无畏的战士形象逐渐在他的脑海中清晰起来。

“我画的时候我真的流眼泪,因为感觉很不容易,战士一个一个(很英勇)。我觉得每一笔都觉得很有力量,好像自己的性命也豁出去了,跟那个战士一样的。不管怎么样,我就非得完成不可。”

——画家刘国枢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创作,画家刘国枢终于完成了这幅经典作品。

时光流转,硝烟已逝。走过一个世纪的老人,还想再去泸定桥看看。那座让他魂牵梦萦的泸定桥,13根铁链不仅托举着红军北上的希望,更见证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不朽传奇。

大渡河奔腾不息,泸定桥边如今已经建设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馆内陈列的油灯、桥板默默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而纪念碑公园里的22根立柱象征着22位勇士。

如今,泸定桥上游,一座全长米的现代化悬索桥——泸定大渡河大桥已横跨在大渡河之上,让曾经的天险变成通途。

党的十八大以来,泸定县大力进行交通建设,成为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区域商贸中心和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泸定县已于年退出贫困县序列,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伟大的长征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惊心动魄的瞬间?画作《飞夺泸定桥》在细节的刻画上还有哪些独到的艺术魅力?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卢勇、美术评论家徐里一起,了解《飞夺泸定桥》背后的故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黄品超

流程编辑吴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39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