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川康边还是夺取川西平原,为何红四方面
年10月5日,卓木碉会议召开,虽然在会上朱老总,刘伯承等人呼吁团结,但是最终张国焘还是以所谓多数通过的名义,形成了“决议”,达到了另立的目的,甚至宣布开除毛、周、张、博。
这种做法在红四方面军内部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像徐向前等人就在会议上拒绝发言也没有举手表决,而广大指战员也是议论纷纷。会后张国焘将一些反对他的人职务进行了调整,比如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就被撤职,调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任校长。
之后就是南下的作战了,这时川军已经发现红军一部北上,大部再次返回了,刘湘令刘文辉部2个旅、杨森部2个旅,邓锡侯部1个团沿大小金川地区,布阵防堵。根据敌情,方面军制定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的战役计划,具体部署是:以红5军及红9军的红25师、红31军的红93师组成左纵队,在副总指挥王树声的带领下抢占绥靖、丹巴一带;以红4军、红30军、红32军、红9军的红27师大部组成左纵队,由徐向前和陈昌浩指挥,攻占崇化、懋功地区;以红33军及红27师的一个团,驻守后方护卫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卓木碉;其他部队及机关留守在河坝地区,掩护后方。
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达成了预期的战果,红四方面军进展很快,各部分别于10月12日攻克绥靖,15日攻克崇化,16日攻克丹巴、抚边,19日攻克维达,20日攻克懋功等。
红军连战连捷引发敌人惊恐,蒋军和川军纷纷调动,为了赶在敌人主力集结之前进一步扩大战果,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0月24日翻越雪山(夹金山),随后在十多天的战斗中,相继攻取了宝兴、天全、芦山等县城,此时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及懋功以南的川康边广大地区,均被红四方面军控制。
控制宝兴、天全、芦山等地后,红四方面军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根据地,这时对于下一步的作战方向,产生了向西康还是向川西平原进击的争论:
战役过程中,红军以主力西取康定、泸定,还是东扣名山、芦山,发生了不同意见。张国焘要我们重点夺取康、泸,将来以道孚为战略后方,在西康地区发展。我和陈昌浩商量,觉得还是按原定的作战计划,重点加强左翼的攻击,夺取天、芦、名、雅地带为上策。陈昌浩和我的看法一致,认为蹲到川康边,被敌人封锁住,我们的处境将会更困难。张国焘未再坚持他的意见,我们遂挥军向名山、邛崃地区进击。(徐向前)
可以看出南下是张国焘主导的,但是在南下之后的进攻方向上,张国焘还是偏于保守倾向于向西康地区发展,不过徐向前、陈昌浩等人主张向川西平原进军,他们的理由也比较充分,一是川西平原物产丰富,利于红军补充;二是红四方面军在之前与川军的作战中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对川军的作战信心很足;三是攻取川西平原,对当时活动于川黔边的红二、六军团也能起到有力的策应作用。
有最终决定权的张国焘经过考虑,同意了夺取川西平原的计划,于是红四方面军向名山、邛崃地区进击,之后就爆发了惨烈的百丈关之战。
百丈关之战,红四方面军与川军80多个团血战了七天七夜,伤亡万人后被迫撤退,这一战后南下已无可能,红四方面军与敌对峙激战几个月后还是再次翻越夹金山,三过草地,被迫执行北上计划,穿越草地之后红四方面军已由南下时的八万多人锐减至不足四万人。
虽然红四方面军南下川西平原失败,但是也不能说张国焘向西康一带发展的构想就是正确的,西康一带人烟稀少,红四方面军8万余人去那里发展仅粮食就是一个大问题,更不要说兵源、物资的补充了,而且一旦去了川康边如果被敌人封锁住,想打出来也是极难,从长远看也是死局。
其实无论是攻略川康边还是夺取川西平原,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南下这条路本身就是错误的,川军当时经过整编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加上蒋派大批军政要员及中央军入川,这都是红四方面军难以面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