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爱好者的长征之旅今日沧州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http://m.39.net/pf/a_4792653.html

本报记者吴艳

“在重‘走’长征路过程中,我们经历了道路塌方、高原反应、寒冷、伤痛等种种困难,但这个过程,也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不易和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65岁的刘广钦说起“长征”之旅,感慨万千。

26天,沧州4位摄影老友自己开车,行程一万公里,追寻红军长征足迹,感怀先烈、致敬英雄。一路上,盘山路的惊险、夹金山的风雪交加、红军桥的悲壮,都深深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自驾重“走”长征路

此次自驾重“走”长征路的4位老友,年龄最大的是靳平,今年69岁,刘广钦65岁,李玉刚66岁,吕国良年龄最小,也已经59岁了。

4个人都住在沧州市区,彼此熟悉。他们都是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也是摄影爱好者,经常一起外出采风、拍照,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早在两年前,刘广钦就和其他几位好友提出过重“走”长征路的想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每当读到这首诗,我就会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么样的?他们经历了哪些困难?有生之年,我们应该去走一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

刘广钦的提议得到了好友们的赞同,从那时起,大家就开始搜集相关资料。

为此,他们多次聚在一起,讨论出行计划。为了加深对长征的印象,四人还将《伟大的转折》《长征》等相关影视作品重温了一遍。

湘江战役、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路上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他们都熟记于心,并在地图上标记出来。

为了让这次旅程更具纪念意义,几人还精心设计了一面“沧州摄影人重走长征路”的队旗。

“‘长征’之旅,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大事情。”刘广钦说,准备了一年时间,他们终于在今年5月19日,踏上了“长征路”。

盘山路惊魂

“我们要由点串线,完整感受长征历程。出发前,我们按照行程路线在地图上对一些重要地点进行了标注。”刘广钦向记者介绍,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抱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然而,越是深入地追寻,大家的心情也越沉重。

路途中,靳平和刘广钦轮流开车。行程安排紧张时,一天要开八九个小时。这一路上,盘山道较多,驾驶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这对于年逾六旬的两人来说,是一件格外考验体力和经验的事情。

“真是不走不知长征难啊。”吕国良感慨地说,由于大家的目的在于追寻历史足迹,因此大渡河、赤水河、夹金山等地方是4人必到之处。“虽然现在的公路等基础设施比革命年代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真正看到这些崇山峻岭、险滩恶水出现在眼前时,大家还是不由腿发软、心发慌。山险峻、水湍急,虽然都有索道、公路,但我们这一路跋山涉水还是心惊胆战,尤其是在盘山公路上,放眼都是悬崖峭壁,真难以想象当年红军是如何靠着两条腿走过去的。”刘广钦说。

风雪交加

位于四川省境内的夹金山是红军长征时爬的第一座雪山。一行人行驶到夹金山时,遭遇了风雪和大雾。在山下还穿着半袖,越往山上走,气温越低,厚厚的冲锋衣裹在身上依然感觉很冷。

路况越来越差,大雨造成了山体滑坡,道路正在整修,路面泥泞不堪。

一侧临山,另一侧就是万丈悬崖,窄窄的盘山道上只允许一车通过。那天,正是刘广钦开车。一路上,因为看不清路况,汽车经历了多次托底,车胎也被碎石击伤。但此时无法后退,汽车只能在泥泞的道路上颠簸着缓缓前进。

突然,前面的一辆车停了下来,挡住了道路。刘广钦跟随着前车停下,下车查看才发现,前车陷进泥里出不来了。

大家只能下车,从附近找到一些石块垫到车轮下,齐心协力将那辆车推出泥潭。

“红军走的长征路都是人烟最稀少的地方,很多地方基本是没有路的,而我们走的路已经比红军那时候好很多了,但仍然觉得非常难走,可见红军当年真不容易啊!”这成了4人共同的心声。

悲壮红军桥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中复村被称为红军第一村,当时红九军团驻扎于此。这里现在被定为红军长征零公里处。

行至此处,刘广钦等人住了下来。

第二天凌晨5点多,刘广钦和朋友们起早,想去村子里拍摄古迹。

走到红军桥桥头时,他们看到有村民在桥上祭奠。上前询问才知道,当年有多名村民从这里报名参加红军,跟随部队一同走上长征路。当红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了10人,最后活着回来的仅有6人。

此后,这座桥就成了红军桥。因为很多村民都有亲人牺牲在长征路上,所以常会有村民来到桥上,祭奠逝去的亲人。

此情此景,让刘广钦感慨万千:“在重‘走’长征路之前,我对长征二万五千里的概念还停留在教科书上。亲身走过之后,再看着石碑上一排排的烈士名单,我们无不被当年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所震撼。”

血色湘江

湘江战役被誉为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一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中央红军极其艰难地突破了国民党布下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国民党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行程第9天,刘广钦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广西全州县的湘江战役纪念馆。展馆大厅的壁雕雄伟壮观,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感染着每一个参观者。

“全州旁边的湘江转弯处叫岳王塘,此处江水流速很缓,湘江战役后,上游漂下来的红军战士的遗体全都汇到了这里,在水湾处,遗体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湘江就是灰色的。”

听着讲解员的讲述,看着一幅幅介绍湘江战役的图片和文字说明,4人不禁潸然泪下:就是在这次战斗后,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残酷的战争夺走了无数战士年轻的生命。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描述的正是当时的壮烈场景。

令4人感慨万千的是,如今,曾被红军战士鲜血染红的湘江水依然静静流淌,沿江两岸草木葱茏,百姓生活欣欣向荣,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

队旗盖满“纪念章”

一路走来,除了感受长征的艰难,刘广钦等人也看到了红色老区的改变。红军战斗过的地方都建起了纪念碑和纪念馆,让后人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和长征精神。

老区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村镇通了公路,农民都盖起了新房,当地政府还大力发展了旅游业。

“草原上的牦牛和绵羊就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非常壮观,这说明牧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吕国良说,“没有长征精神,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除了要懂得感恩和珍惜,还要发扬和传承这种精神。”

为了让这次旅程更有纪念意义,每到一地,他们都会在队旗上盖章留念,一路走下来,偌大的队旗上满满当当地盖下了近百个“纪念章”。这面队旗,也成为这几位老党员最大的财富。

这一路上,他们努力地在看,在听,在体会,在拍摄。刘广钦说:“26天的行程,可说的故事很多,我们4人仅照片就拍了万余张。”

“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书本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是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么你永远也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和苦难。”李玉刚说。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0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