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五走长征路,沈尧伊用一生画长征人民
▲《铁流》
沈尧伊是一位“奇葩”的画家,从年开始直到21世纪,他的绘画题才始终是长征。如果说、80年代,政治对绘画的影响依然十分的直接而强烈,那么到了艺术氛围逐渐开放和宽松的21世纪,还在画长征的艺术家便寥寥无几,这才是说明是真爱!
文字繁芜
年,23岁的沈尧伊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了。“文革”初期他绘制的毛主席肖像被用于各式语录和宣传册以及刊物,已然成为当时的“红色经典”。才华出众的他怀揣着对艺术的一腔热血,开始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沈尧伊
年,沈尧伊随着中央美院、、三届毕业生百余人,进驻河北宣化部队,任务是为部队编画团史。在清点废弃的团史资料时,他发现了一张年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那深浅不同的红色箭头激发了他内心一个潜在的愿望,就是以造型审美的方式去表现长征。
他至今仍记得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说:“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这样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从此,这幅地图就一直伴随他的人生之路。
▲埃德加斯诺
“用我一生画长征”是沈尧伊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向沈尧伊约稿,他选择了长征题材,从那时开始,他的长征一画就是三十多年。他用3个月的时间走了一趟长征路,回来后画了连环画《毛主席在长征途中》还有两幅大型主题油画《革命理想高于天》和《而今迈步从头越》。
▲《革命理想高于天》—
这两幅画在当时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第一次亮相是在年庆祝粉碎“四人帮”的游行街头。沈尧伊完成这幅画作后,美院学生偶然在办公室发现了它。
这幅画描绘的是红军在娄山关取得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又有了另一重象征意义。但沈尧伊不满足于一时的成功。这两幅画产生于“文革”时代,在创作观念和表现手法上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沈尧伊意识到,要想真实地表现长征所反映出的精神内涵,反而必须摆脱视长征为神话的盲目崇拜心理。
▲《而今迈步从头越》—
年的油画《长征之路》是沈尧伊长征题材创作中很特殊的一幅。这幅画一改往常“一画一事”的叙述方式,以蒙太奇的手法将“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几个典型的事件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美术界的新潮流对沈尧伊创作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他在艺术上的一次探索和尝试。
▲《长征之路》
长征50周年时,作家魏巍的长篇纪实小说《地球的红飘带》,首次发表在杂志《当代》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