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教案
《红星照耀中国》
教学目标:
1.掌握作品相关常识。
2.了解领袖人物及红军将领,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
3.明确长征的路线、困难、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红星照耀中国》书本
教学过程:
一、读封面
1.书名《红星照耀中国》,更名《西行漫记》。
原因:年10月,斯诺在上海这个被帝国主义包围的孤岛上,上海当局对中日战争宣告中立,国民党继续对共产党进行新闻封锁。
2.’红星”的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即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全中国。
二、了解作者
姓名:埃德加·斯诺
国籍:美国
“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迷。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
“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
三、读序言
1.《红星照耀中国》现行版本一般有两篇序言。包括:1.中文本重译序(胡愈之)2.作者序
序言,又称“前言”“引言”,主要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也可以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或者对其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和阐发。序言分自序和他序。
2.请快速阅读任意一篇序言,运用跳读法,完成表格内容?
四、读目录
1.读一级目录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在保安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长征
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根据一级目录,我们可以知道本书是按照作者采访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来写作的。
读二级目录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去西安的慢车
汉代青铜
通过红色大门
......
根据二级目录,我们可以知道本书大概内容,哪些篇章写人物,哪些篇章写事件。从而通过目录,获知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
2.长征;
3.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的真实生活。
五、纪实作品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让我们通过文本具体感知纪实文学作品的特点。
例1:路上一共天,有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天,有56天在四川西北;总长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
——大渡河英雄
明确:运用具体准确的数据,说明红军行军路程之长,休息时间之短,以坚毅顽强的精神,创造了伟大奇迹。
例2:关于毛泽东,我可以单独写一本书。我跟他谈了许多夜晚,谈到各种广泛的问题,我也从士兵和共产党员那里听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我同他谈话后写的访问记录就有大约两万字。
采用采访、对话等新闻叙述方式,力求真实,有说服力。
例3:毛泽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感情相当深邃的人。
——苏维埃掌权人物
发表议论,表达作者在事实基础上的情感态度的倾向性。
由此可见:纪实作品的特点之一是真实性。
1.对具体数据的记录;
2.采用采访、对话等新闻叙述方式;
3.作者在事实基础上的真实的倾向性等。
例4.他是少年先锋队中的“花花公子”,对于自己的那个角色,态度极其认真。他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条军官皮带,穿着一套整洁合身的小军服,帽檐什么时候发软了,总是衬上新的硬纸板。在他的洗得很干净的上衣领口里面,总是衬着一条白布,露出一点。他无疑是全城最漂亮整齐的士兵。毛泽东在他旁边也显得像一个江湖流浪汉。
运用人物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精神饱满、生气勃勃、尽职尽责的红小鬼形象。
例5:他们在夜间摆开一字长蛇阵沿着两岸悬崖前进时,一万多把火炬照映在夹在中间的河面上,仿佛万箭齐发。
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红军队伍的壮观气势。
例6: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赞美周恩来。
由此可见,纪实作品的另一大特点是文学性:
1.细致的描写;
2.生动的修辞;
3.饱含感情的抒情和议论等。
六、《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常识抢答
曾易名《西行漫记》,作者,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实作品,特点:文学性,真实性。
七、读正文——《大渡河英雄》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具体篇章,深入感受纪实文学作品的魅力。
任务:快速跳读《大渡河英雄》圈点勾画批注,概括这一部分所写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的。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做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
明确:环境描写,突出红军过桥的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明确:动作描写,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困境中迸发着不屈与顽强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明确:侧面衬托,红军的英雄形象。
总结:红军战士群像:迎难而上、英勇无畏、不惧牺牲、顽强不屈、勇往直前、信仰坚定。
八、解读主题
这就回答了西方世界以及斯诺来中国时的那个疑问: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迷,“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现在我们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是一群迎难而上、英勇无畏、不惧牺牲、顽强不屈、勇往直前、信仰坚定的英雄人物。
正是因为有这样顽强不屈的红军将士们,他们才能创造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奇迹。他们客服重重困难,从长征之初的九万多人,到最终三军会师时剩下不足两万人,多么惨烈而又伟大的壮举啊。让我们跟随红军战士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长征路线吧!
配图配乐朗诵——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九、纪实作品阅读
方法总结:
一读封面
二读序言
三读目录
四读正文
纪实作品特点总结:真实性文学性
十、阅读周计划
阅读成果展示形式参考:手抄报、思维导图、人物名片……
十一、推荐阅读:纪实作品——杨猛《陌生的中国人》
十二、板书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导读
概括事件
分析人物
解读主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