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封王,32岁慷慨就义,敌我双方都佩

图注:石达开

他,是太平天国“文武足备”的翼王。他,是敌我双方都钦佩尊敬的人。他不恋富贵,不嗜杀戮,是太平天国唯一一位近乎完美的起义领袖。他20岁封王,32岁慷慨就义。短暂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争议。他一生的行事,或成或败,或毁或誉,多与他奉行“义气”为先有关。可谓“成也由义,败也由义”。他,便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顶撞天兄原为“义”

年冬,石达开的家乡贵县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石达开所在的拜上帝会将对方打得落花流水。天兄萧朝贵以粮草将尽为由,下令班师回去。石达开的一个部下表示反对,并说是石达开的意思。不久,石达开到场,也说不可班师。天兄大怒,斥责石达开等人“毫无胆识”。石达开仍坚持说自己能处理好粮草问题,反对撤军。事后,天兄也不敢如何,只是令人传话,叫石达开“不好信人挑唆”。

此事非同小可。要知天兄下凡时,他的话,不啻就是圣旨。洪秀全、杨秀清也要俯首听命,无人敢违抗。现存的《天父天兄圣旨》中,这是仅见的公然反对天兄命令的记载。

石达开不是一个张扬、锋芒毕露的人。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英国公使文翰访问天京。北王韦昌辉和石达开一起会见了文翰派出的海军上尉斯普拉特和翻译密乐迪。整个会谈过程中,石达开很少说话,只是在一旁专心地听着。只有当韦昌辉“看他或和他说话时才简短地插上一句”。可见石达开是一个言语谨慎、行事低调的人。顶撞天兄,表现了石达开温和的性格中还带着刚强的一面。然而,如果问题仅仅只是要不要撤军,石达开不一定要和天兄如此针锋相对。石达开这样做,更可能是为了“义气”,为了保护自己的部下。如果石达开不站出来,天兄要收拾一个小小的教徒,是轻而易举的事。石达开能得到部下的衷心爱戴,他的“义”,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谁负了君臣之义

年“天京事变”爆发。韦昌辉带兵入京,杀死杨秀清,血洗东王府。又杀死东王部属男女老幼近两万人。天京处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石达开在武昌得知消息,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只带了两名亲信部将,入京面见洪秀全,规劝韦昌辉。不料,杀红了眼的韦昌辉不但不听劝,反而动了杀机,想杀害石达开。幸亏石达开见机得早,连夜缒城而逃,方才幸免于难,留在京城的家人却惨遭毒手。

背负血海深仇的石达开,逃到安庆,起兵靖难。即便此时,石达开也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马上大打内战。当时,宁国正被清军围攻。石达开移兵先救宁国。在天京的韦昌辉恶贯满盈,被天京军民齐心杀死。

韦昌辉被诛后,洪秀全召石达开回京辅政。若把太平天国比作一个大家族的话,杨秀清便是这个大家族的管家。杨秀清死后,论才德,论资历,石达开是接替杨秀清的不二人选。石达开读书识字,更是杨秀清不具备的优势。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如果还想和清朝争夺天下,唯一的希望就是任用石达开,淡化宗教色彩,回归儒家思想。可惜的是,洪秀全葬送了这个机会。

石达开回京,受到了天京军民的热烈欢迎。“大家喜其义气,推为义王”。石达开的威望,达到顶点。但这正是洪秀全最担心和害怕的。于是,他用尽种种方法牵制和打压石达开。太平天国前期实行的是军师负责制,只有冠以“军师”之名,总理军国大事,才名正言顺。杨秀清的衔就是“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杨”。洪秀全加封石达开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石”。却偏偏不封石达开为“军师”。洪秀全的心思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言“主是朕做,军师也是朕做”。洪秀全还不放心,又封了自己的两个哥哥为王,来牵制石达开。他的两个哥哥没立过什么功劳,“又无才情,又无算计”。后来,石达开在离京途中的告示里提到自己受疑忌的情形,“诏旨降频仍,重重生疑忌,一笔难尽陈。疑多将图害,百喙难分清”。

石达开人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在他王府张贴的一副对联中表现得清清楚楚。“翼德威明,鄙阿瞒如小儿,能视豫州同骨肉;王陵忠义,弃项羽如敝屣,独知刘季是英雄。”他是把洪秀全视为刘邦、刘备,把自己比作张飞、王陵,忠心耿耿地辅佐洪秀全。希望君臣同心,共建功业,君臣之义,永如当初。现在,权力却如同一道鸿沟,隔在了君臣之间。昔日君臣情同骨肉,今日百般猜忌,不知祸发何时。石达开不是一个飞扬跋扈的人。以他的才能威望,再怎么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也无法打消洪秀全的顾虑。君臣再同处京城,只怕会有喋血之变。此时的石达开要么取洪秀全而代之。以石达开的为人,当然干不出这种事。要么解甲归田。但清朝尚未被推翻,以石达开的名声,想寻个安身归隐之处,绝无可能。要么做一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臣”,听凭洪秀全处置。可才高志大的石达开,他的理想、抱负还未实现,又怎甘愿束手待毙。这些路都走不通,只剩下最后一个选择,离京出外征伐,既可避祸,又可尽忠。在回京辅政半年后,石达开离开天京,前往安庆。

石达开到安庆后不久,清军攻陷句容、溧水,又进围镇江。洪秀全屡求石达开救援不应,便将他两个哥哥的王爵削去,镌义王金牌一道,及文武百官的求救表章送往安庆。石达开仍然拒绝回去,这引起了后人的许多责难。以为做君主的洪秀全能够如此低头认错。作为臣子的石达开,便是有天大的委屈,也应顾全大局,重回天京,为国效忠。石达开不愿回去,也许只是因为他已看穿了洪秀全的为人。洪秀全在这时仍不愿封他为军师,回去后又以什么名义佐理朝政?后来,李秀成上奏请洪秀全“仍重用于翼王,不用于安、福王”。洪秀全大怒,降旨革除李秀成爵位。可知洪秀全请石达开回去的“诚心”。既然君臣不能再推心置腹,回去又有何意义?

年10月,石达开离开安庆,开始远征。一般人都以为石达开远征,是走上了分裂的道路,与洪秀全更是恩断义绝。其实不然。尽管石达开“誓不回京”,可从远征开始直到败亡,石达开一直尊洪秀全为君。在远征的前一两年,他的一些作战行动如进军浙江,还曾向洪秀全汇报过,得到批准。和太平军的其他将领如陈玉成,还有过合作的打算。总之,石达开虽然率军远征,可并没有和洪秀全,更没有和太平天国一刀两断。石达开,他始终是太平天国的翼王。

这场君臣冲突,究竟是谁负了君臣之义?

以义相待,去留随君

石达开率军远征之后,一直不太顺利。不断有部下离他而去。到了年,石达开师驻广西。广西地本贫瘠,连年战乱,10余万大军的粮草供应极为困难。于是,远征军掀起了脱离石达开的狂潮。他们有的千里征伐,回到天京。有的半路遇阻,投降清军。有的独自战斗,自成一部。到后来,石达开身边只剩下1万多人。

对于部下的出走,石达开从未阻拦过。当初,石达开以他的义气,赢得众人的尊敬和支持,万里追随。今日,陷入困境,众人又纷纷离他而去。纵是石达开如何的豪迈,也不免为之神伤。石达开是个讲义气的人。对部下,他不诱使之来,也不禁使之去。他不会玩杀鸡给猴看的把戏,恐吓阻止他们离开。好聚好散,他的部下虽离他而去,彼此情义却未断绝。原先和石达开联合作战的杨辅清,受到洪秀全的笼络,回归天京。可后来,双方还有合作的作战计划。早就脱离石达开,独树一帜的大将石镇吉,兵败后还想着去投靠石达开。另一个脱离出去的大将曾广依,后来又回到了石达开帐下。石达开远征军最大的一次分裂是部将彭大顺、朱衣点等人率部回朝。他们在给洪秀全的奏章上,为了开脱自己的责任,有诸多不实之词。可说到将要同石达开分别时的心情,是“犹同翼王恋恋不舍”。无丝毫怨恨之心。石达开处的是亲离而非众叛的境地。

舍命全三军,愚乎,义乎

年,石达开率军入川,想攻取四川作为根据地。5月14日,到达紫打地大渡河畔。当夜突降大雨,河水暴涨,大军难以渡河。第3天,清军赶到大渡河对岸布防。当地的土司也率兵堵截。太平军数次抢渡大渡河、松林河,由于河水汹涌,敌人阻击,均告失败。大营被敌人偷袭,屯放的粮草被焚烧殆尽。前有河水、敌人,后有追兵,太平军陷入绝地。大军困了20余日,只能“摘桑叶,掘草根,杀马骡为食”。石达开的几位妻子抱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投河自尽。石达开虎落平阳,英雄末路,连自己的妻子也无力保护。太平军唯有决一死战。

清军早就打着生擒石达开的主意。此时见太平军无路可走,就派参将杨应刚、都司王松林亲到太平军营中招降。石达开做出了他一生中极具争议的决定,他同意了,条件是要清军保全太平军余部将士的性命。清军答应了他的要求。当时,太平军还有余人。清军先给川资,遣散了,还剩余精锐。等石达开带着他5岁的儿子和3名部将一起到敌营时,清军却背信弃义,将太平军余部屠杀殆尽。

长久以来,不少人根据石达开被俘后的供词,即骆秉章奏稿中《石达开自述》的话“达开正欲投河自尽,因想真投诚,或可侥幸免死,达开想救众人,俱令弃械投诚”。因而认为石达开是抱着求生之念,真心投降的。供词经过敌人之手,难免篡改,未必可信。何况后来发现的《三略汇编》中的《石达开自述》只说“达开原想投河,转念投诚出来,救全残众,现在只剩下两千多人……”根本无“侥幸免死”的字眼。当石达开被押到成都。骆秉章问道:“汝欲降否?”石达开凛然答道:“吾来乞死,兼为士卒请命,九泉当拜公赐。”当时的四川布政使刘蓉记述石达开在会审中的情形,“枭桀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未有一句偷生求饶的话,辞气不屈,完全不是贪生怕死的样子。

何况石达开真降也好,舍命全三军也罢。不可否认的是,“救全残众”至少是石达开的目的之一。尽管清军屠杀了剩下的战士,毕竟还是保全了多将士的性命。舍命全三军不是幻想。石达开当真投河自杀,一死了之,固然壮烈,也不受辱。可将士,也只好跟着“壮烈牺牲”了。是自杀或战死更难更伟大,还是舍命全三军,保全将士的性命更让人崇敬?

年6月27日,太平天国的奇男子石达开,身受凌迟极刑,结束了他传奇而又备受争议的一生。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诸王中唯一一个让陈玉成和李秀成都佩服的人。敌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曾国藩说“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骆秉章说石达开“最为狡悍善战”。左宗棠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才智出诸贼之上”。倘若石达开遇到的是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朱元璋,也许他可以成为太平天国的邓禹、徐达。只可惜石达开的命没那么好,偏偏遇到的是洪秀全。《红楼梦》中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可说是石达开一生命运的写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3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