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线有多难细数修建至今成昆线经历了哪些
周江陵李忠东封面新闻记者田之路
继甘洛县“7.29”、“8.3”、“8.6”多轮强降雨后,8月13日强降雨再次突袭甘洛,受其影响,8月14日中午12点40分,成昆铁路凉红至埃岱站间突发山体垮塌,致多人失联。截止目前,多方投入抢险救援,铁路清淤排障工作仍在继续。
成昆铁路,为什么这么难?难修,难养,难救援,这要从它的地质构造和历时渊源说起。
争论
成昆铁路路线如何走?金沙江边大铁矿助力西线方案尘埃落定
成昆铁路全长.9公里,北起四川成都,跨过岷江、青衣江,傍峨眉山麓南下,过金口河逆汹涌的大渡河转牛日河而上。攀越崎岖连绵的大小凉山,经过西昌,再沿奔流湍急的安宁河、雅砻江、金沙江,连接攀枝花矿区。再溯龙川江上至滇中高原,南止于云南昆明。
上世纪50年代,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建设西南铁路网的战略决定,在重庆成立的西南铁路设计分局(现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派出了一支由小分队,承担成昆铁路的选线。经过艰苦勘察,提出了东线,中线,西线三大线路走向的比较方案。
年3月,在西昌由前苏联专家基浦卡罗和地质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将对三个方案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西线地区,有一半位于烈度79度的地震区,沿线地质背景复杂,岩石破碎。而地理条件,更是恶劣。选线全长多公里,有多公里位于高山深谷之间,要跨越大渡河、金沙江等河流,两岸分布着高达几百米的悬崖峭壁。
正值此时,西南金沙江边找到大铁矿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成昆铁路选线方案的最终决策。
年国庆前夕,审定成昆铁路方案的会议在北京举行。穿越当时西康省大凉山地区的西线方案,终于尘埃落定。选定的西线方案,大致就是沿古老“蜀身毒道”或“茶马古道”的走向,穿越大渡河峡谷的一段为南方丝绸之路“南夷道”和“西夷道”之间的连线,古称“阳山江道”和“清嘉道”,这也是抗战时期修筑“乐西公路”大致的走向。
年7月,成昆铁路正式开工。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49岁的生日。举世瞩目的成昆铁路顺利通车。
成昆铁路有多难?
不被多国专家看好铁路修建“逆天”而行
整个工程中,要数峨边至甘洛最为艰难,这里山峰耸峙,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被多国专家断言为“修路禁区”,并预言成昆铁路即使修通了,频繁的山地灾害也将使它最终瘫痪。
在这里,基本上没有平地,铁路要想从这里通过,只能采取艰巨的桥隧相连的形式。有时甚至连建造火车站的平地都没有,所以只能在施工图上将火车站设计在隧道中或桥梁上。
建设人员来到这里,个个都变成了会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他们通过大渡河时,一根钢绳横拴两岸,人悬空拉住钢绳溜过去,脚下是湍急的大渡河。
成昆铁路建设者们创造出功垂千秋万代的业绩,谱写出新中国筑路史上的壮烈诗篇。一路上几乎每个新建火车站都有一个烈士陵园或墓地,默默注视着来往的列车。修建成昆线时所牺牲的铁道兵指战员、铁路工人和民兵的总人数,迄今未见权威详尽的统计数字,各种资料说法不一,从多人到多人不等。
地质构造
地势陡峭雨水丰沛数次遭遇中断依然前行
成昆铁路全线贯穿地势险峻、地形多样、地质复杂的山川河谷,途经崎岖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的山岭重丘,线路所经区域有“露天地质博物馆”之称,也是中国第一阶梯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
成昆线大渡河段四川省地矿局供图
利子依达沟主沟长约9公里,流域长约7.2公里,其上游发育有3条比较大的支沟,汇水面积约24.9平方公里。年7月8日,上游普降中雨,后转化为超过毫米的特大暴雨。7月9日凌晨1时30分许,洪水挟裹着泥砂以雷霆之势从利子依达沟上游倾泄而来,顷刻将沟口17米高,一百多米长的铁路大桥冲毁。
而此时,由格里坪开往成都的次直快旅客列车以疾快的速度奔驰而来,由于通讯中断,列车司机完全不知道铁路大桥已经冲毁,当列车驰出奶奶包隧道之后,司机突然发现前方利子依达大桥铁轨的反光不见了,尽管采取了紧急制动措放,列车还是驰进了空荡荡的山谷,多节车厢坠入大渡河,多节车厢倾覆,人瞬间失去生命。
继年以后,和年雨季,利子依达沟先后又爆发过两次泥石流。幸好由于历史上多期泥石流的发生,已导致沟内物源方量逐步减少,从而使利子依达沟泥石流规模也会逐渐减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放松对地质灾害点的警觉和警惕。
年8月14日,成昆铁路埃岱2号至3号隧洞附近的数万方高位岩体突然崩塌,成昆铁路再次中断,并导致现场部分抢险人员失联,截至8月15日下午,失联人员达17人。
据现场的目击者介绍,灾害发生时,山上的泥土和石头倾泻而下,山脚下的成昆铁路部分路段被埋,直至冲到山下的河道内。“这次塌方的地方,离成昆铁路7月29日发生泥石流的地方很近,大约只有几十米远。”
本次发生事故的甘洛段,恰好是成昆铁路修筑之时最为艰难的峨边至甘洛段的南端。在自然地理上这里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东南部,是最高一级地貌单元青藏高原与第二级地貌单元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地势高亢险峻,群山起此彼伏,峡谷逼仄深邃,地形条件非常有利于滑坡泥石流的形成。
不仅如此,这里位于干热河谷带,年均降雨量仅毫米,气候干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虽然年降水较少,但降水分布相当集中,4~10月就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4%。雨季极易形成局部强降雨,诱发山洪或滑坡、泥石流。
进入汛期以来,这里地质灾害一直不断。在此次山体崩塌发生之前,在短短半个月之内,此段便连续发生险情,两次造成成昆线中断。而此次遇险的人员,恰恰是前两次灾害发生后在这里抢险的工程人员。(四川省地矿局供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