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石达开渡过大渡河,是否还有东山再起的

其实从石达开负气出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失败,即便他渡过大渡河,也仅仅只是多苟延残喘几天罢了。

石达开,人送外号“石敢当”,清末太平天国著名领袖,他上马能冲锋陷阵,下马能治国安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石达开十六岁出山,十九岁便统领千军万马,二十岁受封翼王,无论是清军还是太平天国起义军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可惜上天没有给石达开更多时间展现自己的才能,负气出走后,他率领十万大军漫无目的地逃窜,最后没能渡过大渡河,在安顺场折戟沉沙,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叹惋。

有人认为,如果石达开成功渡过大渡河有可能涅槃重生、东山再起,但在笔者看来,这只能让他多苟延残喘一些时日罢了。

石达开所率领的部队有以下几个致命问题:

一、领导者优柔寡断

石达开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他年少成名,多次在正面战场上击败清军,包括当初装备精良的湘军,这差点让曾国藩投河自尽。

然而作为一支大军的领袖,光有军事才能是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拥有领导才能,例如强大的决断能力,可惜石达开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起义军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各大天王貌合神离,此时石达开本有以下几种选择:

忍气吞声,以屈服的姿态展现自己的忠心;

辞官归隐,放下手中的权力远离政治中心;

发动兵变,杀死洪秀全使得太平天国易主;

率部出走,离开天京至更广阔的天地打拼;

一番深思熟虑后,石达开最后选择了率部出走。本来这个选择尚有一线生机,然而因为石达开本人的优柔寡断,彻底葬送了这最后的机会。

石达开率领十万大军负气出走后,并没有选择自立门户,而是继续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这让他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石达开的部队已经没有了道义上的支持。

既然石达开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理应受到天王洪秀全的节制,并且以维护太平天国为根本目的。

可离开天京后,无论洪秀全如何好言相劝,他始终不愿意回去,哪怕后来安庆被清军围困,石达开依旧没有半点救援的打算,这在古代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

因为这种行径,石达开的部队已经失去了道义上的支持,即便他之后选择重新回归太平天国大本营的怀抱,也会因失去威信而难逃一死,负气出走已经决定他没有回头路了。

另一方面,太平天国旗帜会给他带来很多麻烦。

太平天国运动同样没有超出古代农民起义的范畴,它注定要与地主乡绅阶级站在对立面,因此必然受到地主乡绅阶级的拼死抵抗。

如果当时石达开没有选择继续使用太平天国的旗帜,而是选择自立门户,他所需要面临的阻力就会少很多,可优柔寡断的性格让他始终没有魄力从形式上彻底与太平天国撇开关系,如此一来他不但要面临清军的围剿,还要承受大本营的敌视,环顾四周全是敌人,即便后来他渡过大渡河,又如何能以一己之力对抗全天下人?

二、缺少目标性与根据地

一个团队想要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领袖必须给所有人制定好未来的蓝图,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可石达开始终没能明确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

离开天京后,石达开既没有选择北上与捻军会合,也没有选择南下回到广西老家,而是举棋不定、不断摇摆,他一会儿跑到湖南境内,一会儿跑到广西境内,如同沙漠中迷失方向的游客那般漫无目的地行走,这注定他难逃失败的结局。

没有明确的方向,就无法给手下将士带来希望,军队内部一盘散沙各有异心,长此以往战斗力大大减弱。

更重要是,石达开一直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始终没有自己固定的根据地。

如果在革命早期,没有自己的革命根据地尚且情有可原,可是石达开似乎从来没有往这方面考虑过,始终在行军路上奔波拉拢。

这种游击战式的打法弊端很大,哪怕石达开率领部队屡次击败清军,却无法保存胜利的战果,反倒是会一点点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而清军因为有大本营,能够不断补给重生,此消彼长之下,石达开必然无法躲过清军的追杀。

纵观历史,各朝各代或多或少都曾爆发过农民起义,然而大部分起义持续时间都很短,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一旦遭遇失败便会如鸟兽般四下逃散,最终被逐个击破。

太平天国能够与清朝分庭抗衡十四年,离不开根据地的作用,很显然石达开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注定会失败。

三、农民革命局限性明显

其实从一开始,石达开这一支队伍就注定难成气候。

不可否认,在我国古代农民起义拥有星火燎原般的强大威力,但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大多农民。因为农民位于社会最底层,所能获得的信息与认知非常有限,他们往往会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最后葬送之前建立的所有优势。

当初洪秀全打着“拜上帝教”的旗号发动太平天国运动,深受压迫的民众以为救世主降临,便争先恐后地加入革命军,于是乎太平天国起义军队伍越来越大,并且很快便攻下清朝半壁江山。

取得傲人的成果以后,洪秀全开始走上堕落腐朽的道理,他要求其他人禁欲,自己却明目张胆地开后宫,曾经许诺的均田制也沦为空谈。

这时候民众逐渐意识到,洪秀全与其他封建统治者没什么不同,沉迷享乐、剥削压迫百姓,这让民众感到无比失望,他们渴望寻找新的出路。

所以后来天京事变爆发,很多人愿意跟随石达开出走,而他们效忠石达开出发点是改善自己的生活。

然而他们跟随石达开出走后,不但没能改善生活,还必须面对清朝精兵良将的围追堵截(因为石达开名声在外,所以清朝派出去围剿他的人马都是精锐),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人再度动摇了,所以石达开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一部分人马逃散,而石达开也没能做出有效的制止。

一路走来,石达开的人马越来越少,即便他沿途有补充兵力,却无法弥补新兵带来的战斗力损失,等到他抵达四川的时候,已经穷途末路,即便后来能渡过大渡河,也无法扭转乾坤。

总而言之,领导者优柔寡断、缺少目标性与根据地、农民革命局限性明显三方面的原因,即便后来石达开渡过大渡河,也只能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面对气势如虹的清军,他注定没有胜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2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