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飞夺泸定桥,为何守将只拆掉木板而没有

综述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从课本以及众多的影视剧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场战役打得非常激烈,看完之后,我们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国民党军队那么怕红军渡过大渡河,为什么只拆掉了泸定桥的木板,而没有干脆将桥炸毁呢?

历史原因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内,是大渡河上最长的一座桥梁。大渡河在这段区域内由于地形多山复杂,所以浪大水急,河的两岸峭壁陡立,通行困难,形成天然的屏障。

泸定桥因为桥身以铁索为主体,又名“铁索桥”,相传建造于康熙年间,康熙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地区沟通、经济文化的交流,下令建造了这座桥。

泸定桥全长米,宽3米,通过铁链固定悬挂在河两边的山体上,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桥身的主体是13根铁链,每根铁链的两头分别固定在两岸的桥台落井里,9根底链,4根分链在两侧作扶手,每根铁链由至个手工打造的熟铁铁环相扣而成,总重量达21吨。

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底链上铺满木板,这样成为一座桥的整体。由于岸陡水急,建造这座桥梁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单是怎么将那么重的铁链架设在两边就令人头疼了。

可以看出泸定桥不仅具有战略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当时的国民党守将是刘文辉,算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儒将,他知道泸定桥的历史渊源和战略意义,所以没有炸毁。

但这只是没有炸桥的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刘文辉对红军的估计不足。

过于轻敌

年,北伐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国民党政府抢占了胜利果实,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四处围剿中共红军。在中共中央的英明指挥下,红军历尽艰辛、英勇战斗,四次反围剿战役给敌人强烈回击。

然而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挥,使红军陷入包围圈,不得以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当时行进到大渡河的红军,后方就有蒋介石的追兵,要想跳出包围圈就要渡河,要想渡河就只能通过河上的泸定桥。

守卫泸定桥的刘文辉不仅倚赖地势,还派了两个团的力量来守卫,再加上蒋介石派遣的援军,一时信心满满,根本没把缺粮少衣、枪支不足的红军放在眼里。因此,他只下令抽掉桥上的木板,并没有下令炸毁桥梁。

年5月29日下午,红军冒着暴雨连夜行军到达了泸定桥。敌人未预料到红军行动这么快,平日里作威作福、懒散成性的守军仅来得及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

红军到来后,他们立刻龟缩到桥头高地中,以机枪、炮兵组成密集火力,以高向低对泸定桥桥面形成严密封锁。

面对这种情况,负责夺桥战斗的红四团,立刻组织分析并下达命令,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2名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

战斗开始了,22名勇士在战友们的火力掩护下,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在枪林弹雨中沿着光溜溜的铁索向前爬行,边前进边铺桥板。

勇士们爬到桥的中间时,敌人点燃了另一头没来得及拆掉的木板,大火没有阻挡住勇士们的前进。

敌人一看情势危急,便想要炸毁桥梁,但是匆忙丢出的手榴弹根本炸不断粗重的铁链。最后在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红军冲破敌军守卫,占领了泸定桥。

结语

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英勇无畏的红军在敌人“你们飞过来吧”的叫嚣声中,真的以穿云破雾的飞翔之势夺得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想要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围歼的美梦。夺得泸定桥之后,红军把握机会,突出重围,国民党从此再无包围红军机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一首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长征诗词,写出了红军长征中面临的种种艰难险阻,以及他们藐视一切困难,在任何的困境中都不屈服、不放弃的豪迈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7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