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是十七勇士还是十八勇士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长征路上的英雄壮举!长期以来,关于强渡大渡河是“十七勇士”还是“十八勇士”,一直有所争议。
年5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红旗飘飘》第二集中,收录了杨得志上将的《大渡桥畔英雄多》。
这篇文章在当时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根据这篇文章出版了连环画《大渡河畔英雄多》。年,《大渡河畔英雄多》被编进全国初中语文课本。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篇文章仍出现在《全日制十年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读写训练要求和语文目录”中。大渡河十八勇士的英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全军军史资料征集、认证、汇编工作的深入进行,有人提出:关于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的宣传有些混乱,到底是“十七勇士”还是“十八勇士”应当查清楚。其实关于强渡大渡河勇士人数之争,一直有不同声音。
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的查实,由于当时所掌握的历史资料有限,当年红军《战士报》第期上记载的十七勇士的名单就成为原始依据,并以后续部队一位红军干部的日记为佐证,最终确认红军强渡大渡河为十七勇士,并正式发文统一宣传口径。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在正式通行的党史、军事资料或刊物中,统一采用“十七勇一船渡河“说法的缘由。
年,新版《星火燎原》丛书再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套10卷,年8月出齐。在年出版的《星火燎原》(选编之三)上,还是《强度大渡河》的标题,选用的却是杨得志同志的文章。文章分为四个小节:“光荣的使命”、“胜利的前奏”、“十七勇士”、“飞舟强度”。
在这次出版的《星火燎原》中,甚至刘伯承元帅亲自撰写的《回顾长征》一文中,“十八勇士一过河去”一句,也改成了“十七勇士一过河去”。
说“十七勇士”,就把具体指挥并带领强渡大渡河的红1团1营营长孙继先中将遗漏了。
一些老同志看到这样的说法,愤愤不平的对孙继先说:“孙司令员,你应该出来说说话,以正视听”!
孙继先却无奈地摇摇头说:“我能说什么?能说自己是勇士吗”?
杨得志看了新版的《星火燎原》(选编之三)上由自己署名的《强度大渡河》一文,很奇怪,也很恼火,他对孙继先说:“这篇回忆文章,没有经过我的审查就修改了。有关部门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就把我原文中的十八勇士改成了十七勇士,其中一些战斗过程也不符合史实”。杨得志宽慰孙继先说:“鉴于新版书已经出版发行,已无法挽回,我一定在今后的回忆录中把它重新纠正过来”。
其实,早在年杨得志在《红旗飘飘》上发表《大渡河坊英雄多》时,就请执笔人张重天在文章结尾清晰的写上了一段附记:
十八勇士一度被认为十七勇士,杨得志同认为正确的说应该是十八勇士(其中包括营长孙继先同志),文中叙述经过,由于写时离开事情发生时间较长,故虽然竭力回忆,恐个别地方仍有错误,请熟悉当时情况的同志指正。
年杨得志撰写长篇回忆录《横戈马上》(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年1月,杨得志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和读者见面。有关强渡大渡河部分,杨得志都进行了认真校正。年4月13日,孙继先在济南病逝。在治丧期间,他的小儿子东林回到北京,去解放军医院看望正在住院的杨得志伯伯。躺在病床上正在输液的杨得志,一见东林臂上带着黑纱,他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哽咽的对东林说:“你爸爸是我最好的战友,他是个好同志,优点很多,打仗很勇敢,会武术,能耍大刀……”在讲到长征时,杨得志说:“你爸爸是长征中的英雄,强渡大渡河时,第一船9人,熊尚林带领,第二船9人,你爸爸带领,9+9是18,应该是1十八勇士,你爸爸应该算勇士”。杨得志又说:“我还可以找到几位见证人。当时的二营营长叫陈正湘,他现在是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医院。还有一位是武汉军区政委肖思明,当时是红一团侦察参谋,勇士们渡河时,他就在我身边,也可以证明”。正在这时,济南军区老干局杨局长来电话,征求杨得志对《孙继先同志生平》的意见,特别是他“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夺取并控制了渡口阵地,掩护后续部队渡过了大渡河,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一句评语是否准确?杨得志很赞成,他回答说:“这样写很好,孙继先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渡河,这个情况是真实的,这样写比写他是十八勇士评价还要高”!年4月,在孙继先将军逝世一周年之际,已经80高龄的杨得志将军,作为红军强渡大渡河的亲历者、直接指挥者,亲自给中央军委写信——《关于对红一方面军一团强渡大渡河有关史料问题的意见建议》,澄清历史史料误写、误传的历史真相。
随后,杨得志将军还亲自挥毫,用苍劲有力的笔锋慷慨题词:“长征路上先锋,大渡河畔英雄”。
大渡河十八勇士:
1营营长孙继先
2连连长熊尚林
2排排长罗会明。
3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
战士张桂成、肖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
4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
战士肖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