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荒漠化土地3000

白癜风传染吗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若尔盖县阿西乡阿西村沙化治理后的景象。

四川在线记者王代强

今天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的主题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不断破坏着、危害着人类生活环境,挤占着人类生存空间,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川是全国唯一的土地沙化和石漠化面积都超千万亩的省份。”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四川防治荒漠化任务较重,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面临一些挑战。

势:

现有荒漠化土地万亩,阿坝、甘孜危害最严重

省林科院专家介绍,四川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化、石漠化和干旱半干旱土地退化,特点是分布广、区域化危害。

攀枝花马坎片区石漠化治理前。

从具体分布看,阿坝州、甘孜州的沙化和干旱半干旱土地退化,是我省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凉山州、攀枝花市、雅安市、泸州市的干旱半干旱土地退化和石漠化,宜宾市、乐山市等地的石漠化,也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资阳市、内江市、南充市、遂宁市等其它市的河滩类沙化土地,但危害不严重。

据调查,全省现有荒漠化土地万亩,占全省幅员面积的4%。其中,沙化分布于18个市(州)85个县(市、区),沙化土地总面积万亩。以轻度沙化土地为主,集中分布在阿坝州和甘孜州的31个县。

石漠化主要分布在盆地丘陵向盆周山区、高山峡谷区过渡地带的10个市(州)45个县(市、区),石漠化面积万亩,集中于凉山、泸州两地,占比80%。

西部横断山区的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安宁河的河谷地带是典型干旱半干旱区,总面积约万亩,分布于攀枝花、雅安两市及甘孜、阿坝、凉山三州。

攀枝花马坎片区石漠化治理后。

什么原因导致了荒漠化?省林科院专家说,既有干旱、高寒等原生性气候原因,缺水、土薄等原生性地质原因;也有高原草场过度放牧,石漠化区域过度樵采等不理性生产生活方式的原因,以及“三废”污染等派生性环境问题原因。

治:

“十三五”治理土地超万亩,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易反复

在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荒漠化不只是生态问题,还是民生问题、发展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十三五”期间,全省努力推进荒漠治理,自然生态整体好转。

全面重视。此前,我省已将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纳入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并印发了专项改革方案,将荒漠治理纳入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核心内容整体推进。

加大投入。近年来,省级财政在全国率先启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试点示范项目和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产业脱贫工程,连续11年专项支持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创造性地统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启动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项目。

科学治理。针对川西涉藏州县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分别出台了相应指导意见。记者在甘孜州炉霍县、色达县采访了解到,当地探索成立的脱贫攻坚造林专合社,不但有效缓解了荒漠治理成效巩固难的问题,还拓宽了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

红原县瓦切镇德香村沙化治理后的景象。

然而,由于荒漠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易反复的特性,需要对荒漠基本情况和治理成效进行定期监测,进而科学制定应对之策。省林草调查规划院透露,全省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已在各地开展,监测外业工作已经完成。

“十三五”期间,中央、省财政投资累计19.74亿元,治理沙化、石漠化、干旱河谷等脆弱生态土地超过万亩。

谋:

继续加大投入,引导农牧民参与,加强科技支撑

防治荒漠化,四川任重道远,下一步怎么干?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年5月29日拍摄于叙永县落卜镇硐坪村,小地名大夹桥后边。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继续加大向国家有关部委局的争取力度,力争将川西高原荒漠区沙化土地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重点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支持政策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索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加快治理进程。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川西高原荒漠区沙化土地治理、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

完善机制引导农牧民参与。进一步完善机制,发挥脱贫攻坚造林专合社平台作用,引导当地老百姓积极参与荒漠治理和成果持续管护,实现区域生态改善和贫困人口增收双赢。

年6月30日拍摄于叙永县落卜镇硐坪村。

加强科技支撑。围绕荒漠区退化土地治理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探索科学的植被配置模式,健全荒漠区退化土地治理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继续开展川西高原沙化土地治理动态监测,建立川西高原沙化土地治理生态效益监测评价体系。

强化生态保护。省林草局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严厉打击毁坏植被、开垦耕作、乱采滥挖等破坏荒漠区生态的行为。

“还要加强广泛宣传,凝聚社会共识。”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省林草局供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6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