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地震泸定桥安然无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9月5日发生的泸定地震震中就在泸定县,87年前发生“飞夺泸定桥”战斗的地方。

泸定桥是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康熙四十五年(年)四月投入使用,是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全长.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底面9根,两侧4根。年被纳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桥

康熙时期,藏族地区和汉族地区的交流在大渡河全靠渡船或溜索,为了国家统一和汉藏交通,康熙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第一座桥梁。

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力竭而亡,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英雄。

实际修桥用的是“索渡原理”。先将粗竹索系于河两岸,每根竹索上穿上10多个短竹筒后,再将铁链系在竹筒上,最后从对岸拉动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完成铁索输送。两端桥头挖深井,用生铁浇铸横向卧龙桩和纵向地龙桩,所有铁链与地龙桩相连,再把木板铺设在铁链上就成了铁索桥。

飞夺泸定桥

年5月,红军长征到达大渡河,这里曾经是太平天国石达开部队全军覆没的地方。为了摆脱险境,红军一方面在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执行这一任务的是红一团的杨得志,人称18勇士;由于渡船严重不足,无法让红军大部队迅速过河,所以另一方面派黄开湘的红四团北上飞夺泸定桥,人称22勇士。两次战斗相隔4天,都是位于大渡河畔,都是为了红军过河脱险。

《飞夺泸定桥》一文最初由时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的彭加伦于年5月所写,收录在年正式出版的《红军长征记》中,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课。由于这篇文章说泸定桥是红军北上的唯一通道,没有叙述之前的强渡大渡河,很多人,包括作者在内一直没有搞懂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是什么关系。

年5月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时间不到24小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公里。红四团团长黄开湘(一度被误传为黄克秀,后来牺牲了),政委杨成武,决定抢在敌人的两个旅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跟对岸的敌人赛跑。雨越下越猛,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敌人走不动了。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守城的两个团敌人凭着天险,疯狂叫嚣:“看你们怎么飞过来!”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二十二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都是谁

攻下泸定桥后,二十二勇士得到了无上的奖励:每人一套列宁装、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等。用生命危险换来的奖品,看起来很不起眼,在当时是红军队伍中罕见的奖励。可是由于年代久远,二十二勇士的名单至今没有找全。

目前,泸定桥纪念馆已确定12位勇士的姓名和身份,其中刘梓华、刘金山、李友林三位有照片留存。剩余勇士的寻找工作仍在持续中。

图为李友林

正是:

英雄飞夺泸定桥,事了深藏功与名。

地震无情人有情,十三铁索依旧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