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记者26日从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指导的,《企业管理》杂志、《国资报告》杂志主办的“十九大精神进央业——智慧企业建设成果发布会”上获悉,近些年来,不少企业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平台打造智慧企业,企业管理效能、生产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其中,国家能源集团所属的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果丰硕,为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亮出了一张典范名片。
“此次发布会聚焦智慧企业建设,是‘十九大精神进央企’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亮点举措。”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指出,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全面启动智慧企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已成功打造智慧企业的“大渡河样板”,成为践行十九大精神的典范。
谋定思变,用管理创新提升发展质量
“大渡河智慧企业建设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在实现业务量化的基础上,强化物联网建设,深化大数据挖掘,推进管理变革创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管理的数字化感知、网络化传输、大数据处理和智能化应用,从而使企业呈现出风险识别自动化、决策管理智能化、纠偏升级自主化的柔性组织形态和新型管理模式。”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涂扬举介绍。
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和产业革命,也带来了企业建设的深刻变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院士潘云鹤认为,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提出智慧企业理念并投入实践运用,按照以数据驱动管理打造的企业,不是企业简单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也不是单纯建设企业数据库系统、自动化系统,而是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在大数据支撑下,采用各类人工智能手段开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记者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大渡河智慧企业建设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水电企业开发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确立了业务量化、集成集中、统一平台、智能协同的建设路径,推动了数据大感知、大存储、大传输、大计算、大分析的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了“一中枢、多中心、四单元”的顶层设计架构,推动了企业管理变革与模式创新。
截至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已建成了多个符合水电流域公司职能管理的专业数据中心和智慧工程、智慧电厂、智慧调度、智慧检修等智慧业务单元。随着基于符合水电企业开发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个智慧项目落地,大大增强了企业决策管理水平与管控效能,有力地提升了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大渡河智慧企业建设积极探索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变革与创新,是对水电开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对其他大型国有企业数字化、现代化转型具有积极意义。”青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认为。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与华为企业业务协同合作,华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助力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完成“云平台”架构建设,保障信息准确性,提升了公司决策主动性。
突破求进,用技术创新改变增长模式
在管理之外,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还在智慧企业的多领域带来了多种有益探索,带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三年来,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中拔得头筹,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如今,技术创新成果已经显现,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企业发展面貌和发展轨迹发生了大变化:
——在工程建设领域,运用大坝填筑GPS质量监控系统,防止大坝填筑质量返工和不合格事件;运用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节约后续人工监测费约万元;在沙坪二级水电站智慧工程项目中,产生直接综合效益余万元,相关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在电力生产现场,运用巡检预警机器人取代人工作业,每年减少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万元;运用了基于IEC全建模的智能水电站技术,每年节约费用万元。通过定量降水预报、洪水资源化利用、智能调度决策支持、经济调度控制等先进研究成果的应用,累计增发电量35亿kWh,产生经济效益7亿元,减少电煤消耗余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万吨。
——通过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全系统网络信息资源,计算机资源利用效率从25%提高到65%以上,而相关硬件数量由台减少为台,运维人员由50余人减少为10余人,机房占地面积由平米减少为平米,节约设备投入、机房建设成本、电费成本以及运维费用超过1亿元。
“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在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融合方面,都可以供其他企业借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数码喷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纯说。(光明融媒记者周洪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