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糟我终生难忘的地方
我的家乡在岷山脚下的岷县洮河边上,这里是美丽的大西川。年范长江先生途经此地,曾用深情的文笔对这片宽阔而平坦的土地进行了描述。他说江南人引以为傲的大米完全可以在这片土地上栽种出来,只是要将洮河上游的河水引流到西川之上,用以灌溉栽种水稻。
在其思想影响下,解放以后还真有人将这一思想落实了下来。于是在洮河上游开渠引水,并在我村洮河南北两岸架了个水管桥。整个桥身长约一百多米,管道直经两米长,外用红漆涂了。远远望去,犹如一条赤色长龙横垮于南北两岸。并给该桥取名“大渡糟”。
八十年代初,《大渡河》电影在各村上演。那时我正上小学五年级,十二三岁,正是顽皮捣蛋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我村看了《大渡河》电影还嫌不过瘾,追着到别村继续去看。被那些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继续前进的英雄镜头深深吸引。于是几个小伙伴学着飞夺泸定桥的英勇红军的样子,挽起袖子,拿着弹弓与河对面村庄的少年对着干仗。把这“大渡糟”当成了巜大渡河》。双方打得十分激烈。开始我们攻了过去,被他们打了回来。后来那边来了几名会用绳子甩石的家伙。顿时飞石从我们头上“嗖嗖飞过,“战争一下子升级。但是被《大渡河》电影里英勇红军所吸引,我们一点也不胆窃,仍然在我的指挥下与对面“敌人”继续作战。他们那边河岸低,我们这边河岸高。但是我们中间没有一个会玩绳素甩石的,光用弹弓战斗力自然十分低下。在一片“喊杀”声中,我站在最高处指挥,突然眼前一黑点飞来,“啦的一声打中我的头部。我一个趔趄,后退几步,稳住几乎摔倒的身子。额头热血不停的住下流,我急忙摘下帽子,和里面一叠纸一起握住伤口,奔跑着住家里而去。后面跟着几名小伙伴,哭喊着紧跟在我身后。
那次受伤,缝了八针,停学两个多月。庆幸没伤着骨头,要不我就没有今天的回忆了。虽然受了伤,但是每每回忆起那段战斗历史”,仍然觉得斗志傲扬。这就是英雄对普通人的影响!今后每当走过那个“大渡糟”的时候,总对它有着难以抹去的一种说不出的感情。不是惧怕,而是对人生的一种鼓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