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中国历史的一战,身临其境更有所感无
在中国,除了母亲河长江、黄河外,还有太多太多的大江大河奔流在祖国大地,但是谁都没有这条长不过公里的长江支流,在近代史上如雷贯耳,带给人们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冲天斗志,这条河和它上面那座普通的铁索桥在80多年前一战成名,从此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座丰碑,这条河的名字叫大渡河,铁索桥名唤泸定桥。
时间回到年前,公元年5月,著名的太平天国领袖翼王石达开折戟安顺场,咆哮的大渡河阻断了将士们唯一生路,“兵败紫打地”成就了石达开的旷古历史悲剧,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至此湮灭在滚滚大渡河。
70多年后的年5月24日,被国民党围追堵截逼上绝路的中国工农红军,同样来到了大渡河畔,在蜀山之王贡嘎山海螺沟下的磨西小镇,二万多红军在此修整并等候党中央下一步行动指示。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被古羌人誉为“宝地”、藏族人称作“不懂”的磨西镇下榻于法国人修筑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召开了长征途中著名的磨西会议。
在毛主席下榻的神甫房內,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秦邦宪、陈云、邓小平等人共同参与了会议,研究部署了夺取泸定桥的方案和北上抗日的方针,作好思想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准备。
在中共历史上,磨西会议如同遵义会议一般重要,毛主席连续几夜未眠,烟头扔满一地,虽然因为当年石达开的全军覆没,何况红军已经损耗惨重,会上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反对走泸定桥。但是毛主席坚持己见,陈述理由,说服众人,最终会议决定部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城西大渡河之上,人们常称它为大渡河铁索桥,清康熙帝即位后,为加强川藏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康熙御笔书写的泸定桥碑立于桥头,桥长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自清朝以后,此桥成为四川进入康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
泸定自古为川藏茶马古道的交通咽喉地带。它地处川、滇、藏横断山脉要冲,山高路险,江流湍急,境内的大渡河是这条通道上第一道天险关隘。河上唯一通道便是这泸定桥。当蒋介石得知中央红军受阻于大渡河时,异常兴奋,他狂妄地叫嚣着要让朱毛和红军将士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然而令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虽然与72年前相比,几乎是同一时节、同一地点,太平天国遭遇灭顶之灾,然而红军将士已在年5月25日,先头部队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则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
红一方面军第4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打着火把跑步前进,冒充国民党溃兵与对岸敌军援兵抢时间,一昼夜奔袭竟达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
大渡河宽米左右,河水在高山峡谷间穿行,落差大,流速快,流速达每秒3-4米,5、6月份又是山洪暴发的季节,河水奔腾咆哮,凶险异常。
对岸是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刘文辉部川军第4旅第38团凭险固守,敌人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
5月29日晨,在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下,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山坡上的制高点,是座历史悠久的观音庙。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成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
红军在西岸高地迅速集中迫击炮、机关枪形成火力掩护,以二连连长廖大林、指导员王云海等22名勇士组成的夺桥突击队,腰缠手榴弹、背着大刀、手提短枪,冒死攀上横空摆荡的铁索,迎着敌人的炮火匍匐爬行......
4名勇士不幸中弹坠入江心……勇士们没有后退,后边三连的战友也在争分夺秒抢铺桥板。终于,突击队抵近敌岸,敌人使出最后一招,放火点燃了东桥头的楼亭。四团政委杨成武站在西桥头振臂高呼:“同志们、冲过去!莫怕火!敌人垮了!”
勇士们一跃而起,冲进火海,不顾帽子、眉毛着火与敌展开搏斗,夺下桥头;并与后续赶来的战友一起冲到街上,与敌人激战两小时,占领了泸定城。
二十二位勇士组成的先锋突击队冒着敌人扫射过来的枪林弹雨,匍匐在十三条光滑悬空的铁链上前进,仅以三人伤亡的代价,一举夺下泸定桥天险,在火光冲天的大渡河东岸,为中央红军胜利北上杀开了一条威震敌胆的血路。
金沙江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感知胜利来之不易,才能体会红军勇士们的顽强意志和战斗精神,面对摇晃不定的铁索和寒气逼人的滔滔河水,每个人都会肃然起敬。
浪花淘尽千古事,共和国永远铭记着22位勇士!铁索军魂——他们凭着理想和信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飞夺泸定桥,打通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光辉道路,谱写出“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篇章!中国历史由此改写,中国革命从此扭转机运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和辉煌!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一次重要的战略作战行动,它关乎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飞夺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泸定桥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重要里程碑,为最终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结束长征北上抗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是一次体现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二战名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其所著《三大洲》一书中对长征如此评价。英灵虽逝,功勋永存!向共和国奠基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