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川剧金沙江畔主创追寻红军足
7月2日,由四川省川剧院打造的红色革命题材川剧《金沙江畔》正式进入舞台排练阶段,在上周剧组建立后,演员在导演和编剧的带领下开始对剧本,第一次与自己所饰演的人物开启亲密接触。
长征亲历者陈靖同名小说《金沙江畔》,描写了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进入藏族同胞聚居地,国民党挑拨藏民与红军关系,民团司令仇万里派人假扮红军掠走土司的女儿珠玛,红军由此遭到藏胞误解,被断粮断水,红军以严明的纪律和民族政策消除藏族姑娘珠玛对红军的误会,赢得藏区土司的信任成功借道北上的故事,小说成功塑造了金秀、珠玛、姜明、老班长等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
小说《金沙江畔》曾于年被改编为同名评剧,评剧“五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同台献唱,中国评剧院曾于年和年两度复排该剧;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为同名电影;年国家大剧院将《金沙江畔》首次改编为歌剧。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即将来临之际,四川省川剧院重排红色经典剧目,邀请老中青三代编剧操刀改编,对剧目的人物主线,矛盾冲突进行了全面革新。全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蒋淑梅、刘谊和川剧名家熊宪刚及优秀青年川剧演员杨坤昊等担纲主演。为近距离感受红军长征中的风土人情,6月初,《金沙江畔》主创团队启程赴甘孜州、阿坝州等地采风。
在为期一周的《金沙江畔》采风行程中,主创人员先后参观访问了石棉县安顺场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泸定桥及红军长征纪念馆,丹巴甲居藏寨,达维会师纪念地,夹金山、宝兴红军纪念馆等地。
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是大渡河畔的一个重镇,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休息5天后,由会理沿安宁河谷抵达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当时只有两只船,对岸渡口丈有一营敌军防守。为了扫除这一障碍,红一团挑选了17名勇士,于5月25日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登岸,并陆续渡过了一个师,取得强渡大渡河的首战胜利。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水则意溢于水。由于上游水电站的修建,如今激流已缓慢许多,但适逢雨季来临,采风团队看着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依然对当年激战敬佩不已。著名作曲家郭莘舫表示,自采风进入高原一路走来,对《金山江畔》的作曲灵感就开始浮现,对剧本的理解更加立体了。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泸定桥,采风团队实地探访了泸定桥,走在摇晃的桥上,很难想象在对岸敌人火力下,22勇士通过仅剩的13条铁链,打通生命线的勇气。《金沙江畔》剧中老班长饰演者熊宪刚听了红军从安顺场赶到泸定桥,一天时间竟然跑了里后震撼不已。熊宪刚说,以前都是从影视作品了解,实地采风后发现当年红军长征路的艰险难以想象,22勇士三天路程一天完成,在食物少,道路烂的背景下,体现了超强的战斗力。他感受到当年红军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和执着,如今美好生活是鲜血换来。熊宪刚认为采风后自己对剧本理解更加透彻,一路听了很多小故事,更有信心塑造老班长的精气神。
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举行的座谈会上,泸定县政府文广局相关工作人员对当年红军故事如数家珍,向主创团队详细介绍了当年红军在泸定的行军、装备、食物情况、以及红军与当地老百姓的关系。梅花奖得主、《金沙江畔》剧中金秀扮演者蒋淑梅听了当地老专家王永模介绍后,得知很多战士才二十多岁,自身亦为人母的她充分体会到年轻红军革命信仰的坚定。通过此次采风,让阔别舞台八年的她对塑造好剧中角色充满期待。蒋淑梅表示,川剧《金沙江畔》将女红军设为一号女主角是一次创新,金秀以信仰为精神粮食,与部队走散后坚持寻找组织、耐心化解藏族姑娘珠玛对红军的误解、争着去找粮取水、主动要求上山与土司谈判等故事情节体现出勇敢和智慧。没有当年的流血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正能量作品搬上舞台,讴歌红色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为了深入体验藏区人民生活,此次采风专门选取了丹巴甲居藏寨。甲居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甲居藏房的现存形式,完整地保存了嘉绒民居的基本特征,如使用原始的材料,采用原始的技术,保持传统而古朴的风貌。梅花奖得主刘谊在《金沙江畔》中饰演的是藏族姑娘珠玛,她表示自己演藏族姑娘已经不是第一次,年曾在川剧《尘埃落定》中饰演藏族姑娘塔娜,此次采风是第一次零距离感受藏族生活状态,感觉这里空气纯净,人民淳朴,有净化心灵的感觉。刚接剧本心里压力很大,珠玛经历了和红军从误会、敌对到建立革命友谊的一个过程,但采风得到很多启发。虽然如今离红色年代久远,但这次一路采风听了很多红军故事,很感动当年共产主义信仰如此支撑他们,山路难,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要面对国民党的围剿和藏族同胞的不理解。
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淳表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周年前夕,专业院团应当弘扬主旋律,用优秀作品讴歌英雄,此次主创团队深入藏区采风,就是希望通过川剧独特艺术方式呈现《金沙江畔》,弘扬长征精神,唤醒如今幸福生活的人民不忘初心。通过前期采风实地体验,川剧《金沙江畔》在曾祥明、周津菁、郭莘舫三位编剧八易其稿后,已进入舞台排练。执导该剧的著名川剧导演胡明克有着75年川剧从艺经历,他表示与四川省川剧院合作排剧也是自己的夙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