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记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壮举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游行队伍中,战旗方队面荣誉旗帜整齐列阵,气势如虹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其中的“大渡河连”,谱写了当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悲壮战斗场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江西苏区红军于年10月跨过于都河,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时期红一军团作为中央红军的开路先锋,一师一团与二师四团是整个红军长征路上最著名的两个先锋主力团,红一团改编自毛泽东带领的秋收起义部队,算是最最根正苗红的红军部队,团长杨得志,团政委黎林(后牺牲);红四团的前身是北伐战争中威名赫赫的叶挺独立团,参加过彪炳史册的南昌起义、湘南暴动团长王开湘(后牺牲),团政委杨成武。这两个团逢山开山,遇水架桥,斩关夺隘,势不可挡。
一路上蒋介石调动各路人马围追堵截,中央红军损失惨重,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此战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尤其是奉命担任全军总后卫的三十四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他拼死拉出伤口中的肠子咬断壮烈牺牲,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再现了这一壮举。
遵义会议后的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红军先遣队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得大渡河边仅有的一只小木船。5月24日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与一营营长孙继先率部指挥冒雨分3路隐蔽接近安顺场,在南岸红军强大的枪炮火力的掩护下,以17勇士为先导,打响了红军长征途中举世闻名的强渡大渡河战役。以一营二连连长熊尚林为首的红军17(一说18勇士,包括随船第二批登岸的营长孙继先。)勇士突击队,在当地百姓特别是50多名船工的协助下,不顾大渡河的惊涛骇浪,冒着枪林弹雨,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在安顺场北渡强渡成功。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年5月另一路红军同时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此前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二师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由十三根铁链组成,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这是一场决定生死的战斗,迅速组成的22勇士突击队,由二连连长廖大珠担任突击队的队长。凡是干部,包括连长、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及排长,首先要挑出来。曾经是战斗英雄的,平时作战勇敢的,挑出来。挑选出来的人,必须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码也要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红军的22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英雄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经过浴血奋战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在红一团和红四团合力奋战下,红军最终粉碎了蒋介石让朱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
后记:
一:在长征中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战斗任务的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年授予中将,后为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
二:当年战事非常紧张,打完泸定桥,部队又继续向前打,二十二勇士的名字没有来得及记下来。后来在长征路上,他们多数同志都先后牺牲了。唯一有下落和相片的勇士就是刘梓华,生前系天津廊坊军分区的副参谋长,年患病去世。
三: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和红四团团政委杨成武两位战将年均被授予上将军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