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四渡赤水后,红军上上下下才对
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他曾经多次在危急时刻拯救了人民军队的命运。
年英国著名将领蒙哥马利元帅访问北京,夸奖毛主席在三大战役时的指挥之时;毛主席却认为和众所周知的三大战役相比,他更觉得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最得意之作。
事实上在遵义会议恢复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权之后,正是通过四渡赤水才让所有红军指战员认可了毛主席的伟大才能。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紧密团结在毛主席周围,取得了革命战争的一次又一次胜利。
遵义会议
毛主席运动战思想符合中国革命实际,遵义会议未能解决红军存亡问题
提到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所有人都会想到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为这支军队注入了灵魂。
但毛主席只是在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在湘军中当了半年列兵,之后一直到年奉党中央之命领导秋收起义。
他并没有领兵打仗的实际经验,也没有如众多开国将帅那样接受过正规的军校教育。
但是毛主席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基于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在军事指挥方面有了超越单纯军事家的过人之处。
辛亥革命
年9月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初期取得了一点儿胜利,但之后同强大敌人进行正规战中遭受了很大损失。起义军从多人锐减到余人,而当时的中央仍然不顾实际要求他们进攻长沙。
紧要关头毛主席力排众议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在路过小村三湾时第一次实现了“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并于第二年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汇合,从而正式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在井冈山地区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反动派的极度恐慌,很快敌人就开始了对红军的大规模围剿行动。
面对来势汹汹且战力强大的敌人,毛主席并非职业军人却提出了避实击虚以运动战寻找战机的方针。
秋收起义
正是在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指导下,红军才能通过大胆穿插、远程奔袭等高度机动作战;寻找敌人薄弱之处,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实现局部以多打少。
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红军不但连续击败了敌人对井冈山的多次会剿,而且还连续击败了敌人连续四次对中央苏区的大规模围剿。
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中央红军未能击败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长征。长征之初决定红军大权的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不顾客观实际,坚持要到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师。
结果湘江一战红军损失过半,博古和李德也再也没有能力强迫别人服从其命令。
毛主席等人
在通道会议上面对仍然坚持原定计划的博古和李德二人,毛主席大胆发言提出应该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
这实质体现的是毛主席的一贯军事思想,终于得到了与会多数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
年1月7日红军突破乌江,趁敌人毫无防备轻取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到17日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恢复了毛主席的党内地位和军事指挥权。
红军虽然暂时有了一块立足之地,可蒋介石已经调集了个团40万余优势兵力在遵义外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而红军虽然在遵义地区补充了大量兵员,但总兵力仍然只有3.7万。而且在遵义附近建立新苏区的想法也被证明不符合实际,因此红军仍然处在十分艰难的地步。
遵义会议
土城战役意外失利,红军一渡赤水试图过长江
在遵义会议上恢复话语权的毛主席,向大家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设想:既然敌人已经洞悉红军要去湘西,那么就应该向北渡过长江到四川去同红四方面军会合[1]。于是从1月19日开始,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地区向长江边移动。
但是蒋介石和四川军阀领导刘湘也防着红军这一手,川军已经在长江北岸布置重兵。同时由川军名将郭勋祺指挥的三个师已经进入贵州,并且咬住了红军殿后的红五军团。
由于当时我军情报严重失误,误把郭勋祺所部判断为四个团;因此毛主席和中革军委其它负责人都认为,可以利用有利地形吃掉郭勋祺所部来摆脱困局。
于是1月28日清晨在土城地区,红军同郭勋祺所部爆发了激战。
毛主席等人
可双方真正交手红军才发现川军不但人数超过了预期,而且其装备水平和作战意志也大大超出了之前的判断。
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都陷入了苦战,郭勋祺甚至派部队反攻到了红军总部附近。
危机时刻中央军委被迫把压箱底的干部团派上去,朱老总甚至差点亲自挥大刀冲锋。幸好在干部团团长陈赓的有力指挥下,红军打退了郭勋祺部的反击。在紧急赶回的红一军团配合下,郭勋祺所部被迫后退了50华里。
这时有人提议可以把红九军团调回来向郭勋祺部发起最后一击,但毛主席认为战机已失而且更多敌人正向土城附近。
陈赓
为了避免被敌人消灭在狭小区域,毛主席提议红军应该快速渡过赤水河到达川滇黔交界的扎西一带。
而且在土城激战的同时我军后方部队已经完成了架桥行动,29日凌晨红军主力通过赤水河。
而郭勋祺被之前红军的战斗力所威慑,一直到了1月30日晚才开始对红军发起“送客”式的进攻。
土城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红军打的第一仗,可结果实在是差强人意。不但让有些红军指挥员背后发牢骚,博古还阴阳怪气地说毛泽东是“狭隘经验主义者”。
应该说红军一渡赤水更多是由于土城战役失利的被迫行为,但是却让毛主席觉察到了能够彻底让红军转危为安的契机。虽然此时敌人拥有十倍的兵力优势,但构成却极为复杂。
红军渡赤水
就比如郭勋祺率领的是川军精锐部队,若是全力进攻红军也肯定遭受严重损失。
但是郭勋祺出发之前刘湘就已经对其百般叮嘱,要其同红军作战时相机行事保存实力。
而包围红军的除了蒋介石嫡系中央军之外,川军、滇军和黔军都普遍存在着保存实力,希望红军同其它部队交战以渔翁得利的想法。
因此毛主席判断出可以通过高度机动调动敌人,利用敌人不可能有效配合的弱点寻找战机;从而对个别敌人实现局部以多打少,最终为红军找到一条生路。
蒋介石
红军二、三渡赤水调动敌人,毛主席终于获得独立军事指挥权
红军一渡赤水河让集结于黔东的敌人扑了个空,就是蒋介石很快命令各路大军迅速向川滇黔交界处汇集,试图把红军消灭在这样一处狭小之地。
显然一旦让敌人从容部署到位形成非常密集的兵力部署,红军再想突出重围就非常困难了。
毛主席仔细研读各方面提供的情报,突然发现以贵州当时的总兵力;若黔军执行蒋介石的兵力部署遵义一带就会出现兵力空虚,于是2月18日毛主席下令红军主力向东渡过赤水河。
红军这一回马枪打的贵州省主席王家烈措手不及,当时王家烈所部在遵义附近只有一个团,他自己也并不在指挥岗位上。
面对红军的猛烈反击黔军溃不成军,红军五天内连续攻占遵义,铜梓和娄山关天险。
红军渡赤水
而此时吴奇伟指挥的中央军第一纵队正大摇大摆地向遵义附近进发,同王家烈汇合后不考虑实际情况就开始反攻。
于是红军将计就计,又在同一地区形成了对敌人的包围之势。
此战红军连续消灭和击溃敌军两个师共八个团,俘虏人。这是自第五次反围剿开始红军打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胜仗,可以说让全军士气大振,也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广大红军指战员追随毛主席就能打胜仗的信念。
尽管取得了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然没有根本性扭转。面对敌人的调动毛主席提出了“三渡赤水”的想法,但必须先歼灭一部分敌人解除渡河的后患。
在军事会议上绝大多数人都支持红一军团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但毛主席却坚决反对。
吴奇伟
毛主席认为即使能够歼灭打鼓新场的黔军也无法改变红军的整体状态,反而会被黔军拖延时间暴露红军主力的位置。然而与会代表否定了毛主席的提议,做出了第二天发动打鼓新场战役的决议。
当天夜里毛主席根本无法入眠,他找到了周恩来向其陈述利害,二人又一起找到了朱德。于是第二天三位首长共同决定取消了打鼓新场战役,避免了红军又一次遭遇危局。
经过这件事之后毛主席提出不能采用过于民主的方式决定作战计划,军事指挥不能搞“少数服从多数”权力必须高度集中。
党的负责人张闻天认为毛泽东的意见有道理,中央政治局很多人并不懂军事却要投票表决确实不合理。
朱德
3月12日中央政治局全票通过了毛主席提出的,集中军事指挥权力的建议。于是重新组建了由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周恩来作为总负责人。
此后毛主席才真正拿到了红军最高指挥权,红军的一切行动才变得更加灵活。
随即红军进攻鲁班场的周浑元第二纵队,可敌三个师阵型严密且配合得当。
鲁班场战役是红军长征过程中最后一次试图同优势敌人硬碰硬,虽未能击败该敌也将其打得不敢主动出击。
3月16日毛主席指挥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一次让敌人大兵合围扑了空。
毛主席与周总理
蒋介石神助攻,红军四渡赤水终于跳出包围圈
事实上到第三次渡过赤水河时红军的处境仍然非常艰难,某些指战员也产生了对毛主席指挥能力的怀疑。但是伟大领袖就是有其过人之处,通过频繁的运动调动敌人。而敌人的重新部署调整,又为红军最终突围创造战机。
当红军三渡赤水河后蒋介石认为红军若不能北上四川只能复制第二次渡过赤水河的行动,也就是再次到达遵义地区。于是他从重庆飞到贵阳,亲自监督滇军主力从南侧围堵红军。
然而当毛主席获悉蒋介石到了贵阳之后,第四次渡过赤水河的完整作战计划变得成竹在胸。
虽然在三渡赤水之前毛主席就已经开始勾画四渡赤水,但是如果没有蒋介石的神助攻其最终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
蒋介石
年3月21日红军突然第四次渡过赤水河,而红九军团假冒中央红军主力不顾一切地向贵阳开进。由于此时蒋介石已经把主力全部调往川贵交界处,以至于贵阳仅有四个团的地方部队。
面对红军公开喊出的“打到贵阳去,活捉蒋介石”的口号,蒋介石内心恐惧到了极点;他一面做好随时逃亡的准备,一面命令龙云指挥的滇军迅速到贵阳勤王。而这正是毛主席的伟大之处。
他已经确定只有让云南的敌人进入贵州,才有可能让红军实现在云南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
战局发展果然如毛主席的预料,滇军主力进入贵州后毛主席马上命令红军主力快速向云南前进。
红军渡赤水
而进入云南之后又摆出向昆明前进的假象,逼迫龙云把驻守在云南与四川交界的滇军主力调往昆明。
到这时敌人的一举一动几乎都是按照毛主席的预想在行动,而蒋介石却依然认为红军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结果到了5月红军主力全部离开贵州,并在云南方向开始强渡金沙江[2]。而此时川军主力还在四川与贵州交界防备红军北上,其它敌军都在贵州如无头苍蝇那样寻找红军主力。
于是红军与追击敌人的路程,从之前的不到三天迅速拉大到20天左右。而且之前土城战役给红军一大教训是川军中不乏有实力且战斗意志顽强的部队,因此红军渡过金沙江之后尽量在西康地区活动。
果然刘文辉所部战力薄弱无心同红军硬碰硬,这才让红军连续突破大渡河等天险实现同红四方面军会合。
刘文辉
四渡赤水尤其是第四次渡过赤水河是伟大领袖军事思想的高度结晶,红军由此彻底摆脱了长征开始以来的被动局面[3]。
广大红军指战员都发自内心敬佩毛主席,而敌人之后再也没有找到如赤水河边这样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围红军的地方。
尽管十大元帅中很多都有长期的军旅生涯,甚至刘伯承等人还有在苏联军校的留学经历。
但是他们都做不到如毛主席那样高瞻远瞩,巧妙利用敌人的矛盾来寻找突破口。同时也正是毛主席为人民军队确立了“党指挥枪”这一绝对原则,才能让广大红军指战员不怕疲劳;
在近三个月的时间内连续高速机动,彻底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最终找到了战机。
四渡赤水
后来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前期在强我弱的情况下,毛主席所领导的人民军队都是通过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方式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同时发展自己并最终具备了同强大敌人硬碰硬的能力。
而这一切都是毛主席在赤水河边连续作出重要决策,拯救了红军命运为起点的。
参考资料
[1]毛军,金万成.《困顿与抉择近代中国历史走向》.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09:第页
[2]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年
[3]四渡赤水:军事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党史频道-人民网.党史.-12-1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