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22人飞夺泸定桥,4人牺牲18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长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山越岭,渡过了一条条大江大河,走过了14个省,十万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牺牲,其中还包括了名营级干部,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我国现在的繁荣与富强。这都是他们用无数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在四川省泸定县的泸定桥边上,为纪念泸定桥战役,树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有邓公亲自书写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22名战士为了大部队能够顺利前进,义不容辞的组成了敢死队,其中4人牺牲,剩余18人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现在又过的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年,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通过几次与我军的正面交锋,蒋介石总结出了堡垒战术,这种战术确实能很好的牵制红军的游击战术,而当时负责指挥我军的是对中国战场,不太了解的李德,他以苏联红军曾经的革命胜利为依据,认为我党完全可以与蒋介石的堡垒战术做对抗。而这样的结果导致了我军节节败退,丢失了大量的革命根据地。而此战之后,湘军更是由8.3万人,减到了三万人,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不能再被动挨打,剩余的力量已经不足以防守
年的十月,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无奈之下,我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此时的长江地区,已被敌军重重包围,经过商议,红军决定转移到部署相对薄弱的陕北一带,可如何前往陕北就成了最大的难题。要知道,我军不但要面对敌军的追杀拦截,还要将军队的伤亡率降到最低。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还要翻越无数的山川河流。比如大渡河就是必经的一道天险,渡过这条河,就可以进入深山中,到时候就能有足够的时间,也可以躲过国民党部队的追杀。
长途跋涉了几个月之后,中央红军来到了大渡河,他们打算在这里横渡大渡河,和红四方面军汇合,然后再另做打算。最终,中央红军把渡河的地点定在了安顺场,并快速的解决掉了国民党在当地的势力,缴获了国民党渡河使用的几条小船,奈何船体偏小,等待渡河的红军高达几万人,加上大渡河的水流又快又急。想要靠这几条小船渡河,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后面是穷追不舍的敌人,前面是滔滔不绝的江水,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该如何抉择,毛主席也犯了难。毛主席思考了一会,转眼把目光看向了泸定桥。
而泸定桥是大渡河上最早修建的桥梁,它有三部分组成,桥身、桥台和亭子,桥体由13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据相关统计,两边桥栏有两条铁链,桥面上有九条铁链,每条铁链上有个铁环护锁,共计个铁环护锁,其中铁链重达21吨,全桥施工总量超过40吨,这座桥,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够过人的样子。难道只能强行过桥了吗?
事实摆在眼前。如果不经过此桥,很难渡河。而此桥也成为了蒋介石阻挡红军北上的一座关键之地。5月29日,红四团到达了大渡河西岸泸定桥边,但是此时泸定桥上的木板早已都被蒋介石下令拆除,只剩下13条铁链在风雨中飘摇,平时行走在泸定桥上都要左右摇摆,何况此时只剩下铁链,更是无法通行,国民党部队还驻守在东岸,架起机枪虎视眈眈。就算是足智多谋的刘伯承元帅,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
经过一番商议后,最终决定兵分三路,一个队负责夺桥。另外一个队伍负责掩护夺桥,剩下的一队先偷渡过河,从两面夹击敌军。而红四军团的二连成了夺取泸定桥的先锋队。随着重武器的到来,夺取泸定桥的战斗很快就开始了。
看到对面的红军,对岸的敌军迅速下令放火烧桥,但这都没能阻挡住夺取大桥的步伐,革命之火在他们心中点燃,22名战士背着冲锋枪,腰间缠着几十枚手榴弹迅速向铁索桥冲去。敌人也没想到红军真的敢在这种情况下冲锋,迅速扣动扳机,用各种轻重武器阻挡战士们前进。同时,夺取泸定桥西岸的红军战士也开火了,密集的子弹和炮弹压制着对岸敌人的火力。
22名勇士心中没有一丝畏惧,不断的向前攀爬着,后排的战士负责在身后快速搭建木板,眼看着22名勇士即将攻破桥头,战士们士气更加高涨,桥上桥下全部往河对面发起了冲锋,负责带头的士兵也立马抱起枪支,迎着烈火冲了过去。
然而,这22名夺桥突击队的战士们还是牺牲了四名,他们在攀爬锁链的时候被敌军的火力打中,掉入了湍急的河流中,永远的留在了这里。
牺牲的四名战士分别叫做刘大贵,王洪山,李富仁和魏小三,他们为红军的长征之路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也为红军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在经历了这样一场激烈的战争之后,红军没有片刻的喘息,他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然很有可能随时都会遭到敌人的围堵,因此他们便马不停蹄地再次出发,继续执行任务。就连统计伤员的时间都没有。也正是这个原因,当年那22名勇士的名字,并没有系统的统计出来,这也成了中国和民族的遗憾。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红军忙着抵御外敌,找寻18位勇士的事情暂时被搁置。新中国成立之后,红军的各种英勇事迹流传在千家万户,街头巷尾,一些报社也纷纷在报纸上报道飞夺泸定桥的事情。刚开始报纸上报道的是21位英雄,直到这件事被我党领导看见,对报社进行了纠正,22名战士的人数才被确定下来。问题是大家只知道是22名战士,至于这22名战士姓甚名谁,年纪多大,哪里人士都没有任何记载。除去四名牺牲的战士,其他人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一点消息都没有。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年。这年2月,泸定县宣传部调来了一位名叫王永摩的人,当他看到那座惊险泸定桥之后,想到30多年前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就下定决心,就算走遍天南海北,也要找到剩下的名字。
年,四川省文化局提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至今未能确定姓名和下落,是我们最大的遗憾。我们应该尽全力找到他们。并铭记他们。得到上级的支持,年,泸定县成立了一个长征文物调查小组,王永摩任组长。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王永一直为寻找英雄而奔波,
在年的五月份,他们在江西南昌革命历史纪念馆找到了第一位勇士,这个战士的名字叫做刘子华,工作人员们非常的兴奋,随后他们找到了纪念馆的负责人,并且从这里顺藤摸瓜找到了廊坊军分区。经过再三确认,他们终于确定刘子华就是当年参与飞夺泸定桥的战士,同时也得到了更多关于刘子华的资料。在中国解放之后,刘子华在廊坊军分区成为了一名参谋长,有了这个开端之后,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们再次有了干劲,同时也看到了希望。
据老兵回忆,刘子华确实是突袭大桥的队员之一,曾经是二连的副班长,刘子华多次做出杰出贡献,打过许多仗,受过许多伤。不幸的是。建医院,最后死于恶性淋巴瘤。在河北期间,王永摩还看望了刘子华的孩子们。他从家里找到一本刘子华随军笔记,上面记载着他当年曾夺取泸定桥的历史。王永摩很欣慰,至少他的努力有了回报。
红四团支书记罗华生也找到王用摩,并说道,当时挑选突击队队员时,优先选择了干部人员,其中有廖大珠、王海云、柳林、刘子华、刘金山,杨天明。剩下的队员则是作战表现突出的人。在后来的求证中,王永找到了杨成武。在杨成武的口中,王永再次找到了线索。根据杨成武的回忆,当时在这22人的队伍中,有一个叫做云贵川的战士,是一个苗族的小伙子,他小的时候一直都跟在父亲的身边,在深山里生活,因此从小练就了一身攀爬的好本领,这也是他被选入突击队的重要原因之一。
距离飞夺泸定桥已经过去40年了,王永摩靠着坚持不懈的毅力,已经确定了12位战士的名字,其他人的名字还不得而知。如今王永摩本人已经退役,但他并没有因为退役而放弃自己的事业,他还在寻找剩余勇士的线索,希望有一天能知道他们所有人的名字。
随着调查时间越来越久,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