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红军面对40万大军,他们靠什么绝地逢
3万疲惫的红军遇到了40万强敌,而这,还不是刚刚重掌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3个多月的连续作战,长征出发时红军士兵平均每人50多发的子弹已基本打完——红军已快“打不起”仗了。更严重的是,湘江战役失败的阴影笼罩在红军头上,严重影响了红军的士气。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土城作战不利的情况下,毛泽东写下了他军事生涯中最得意的一笔——四渡赤水。25年后的年,当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赞誉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才是他的得意之笔。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有着专门研究的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认为,四渡赤水彻底改变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被动挨打的局面,夺取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作为领袖的毛泽东能够挽狂澜于既倒,年轻的红军战将也早锤炼出了在绝地中求得胜利的指挥技艺。
年,就是在大渡河畔,太平军名将石达开兵败丧生。名太平军惨死在清军刀下。72年后,蒋介石在大渡河布下20万大军,企图让仅剩两万人的中央红军做“石达开第二”。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亲临河边,指挥红1团强渡。
凭着从敌人手中夺来的一条小船,后来成为共和国中将的孙继先率17勇士在急流弹雨中奇迹般强渡成功。然而,水急船少,大批红军无法迅速渡过。红2师4团接到命令:迅速夺占北面的泸定桥,从桥上过江。
红4团创造了一天冒雨行军里的纪录,夺取了泸定桥。91岁的老红军唐进新至今记得那惊心动魄的一天,“每碰到敌人,就留下一部分人打仗,其他人继续行军。”
即使以毛泽东的豪情,在写到泸定桥时也用了“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样的字眼。面对高悬于奔腾江水之上的被抽掉了桥板的铁索,英雄的红军在敌人的弹雨和大火中,踩着晃动的铁索冲了过去。
胜利的那个傍晚,刘伯承面对着铁索说:将来革命成功了,要在这里竖个碑,记下红军战士的不朽功勋!
半个世纪后,大渡河畔矗立起了一座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揭幕的那一天,昔日红4团政委杨成武将军亲自前去,再一次踏上了泸定桥。只是,当年年轻的夺桥勇士都未能随同杨成武二次走上这座不朽的桥:24人中有3位当场阵亡,其他人大都倒在了为民族独立和祖国解放的征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