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名称是怎么来的

一种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四川境内有四条大江,分别为长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因为四条大川,所以简称四川,但是这种说法很不准确,因为四川境内的江还有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等,所以这种说法争议很大。

四川历史上很长时间简称为蜀,或者巴蜀,直到唐朝武德二年设置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所在梓州(今三台县),下辖梓州、遂州、绵州、剑州、龙州、普州、陵州、泸州、荣州、资州、简州、阆州。年增加昌州、渝州、合州。年和西川合并,年再分东西川,开始治遂州,为东川都防御观察使,兼静戎军使。此后简称西川、东川。

北宋开宝三年(公元年)置四川路,治所在成都府(今四川省成都市)。辖境约当今四川省邛崃山、大渡河以东和陕西省汉中地区西部,贵州省大部,甘肃省、云南省、湖北省一小部。

开宝四年(年)分置陕西路(峡路),“峡路”别置水陆计度转运使,治夔州(唐宋又名云安郡,今奉节),领“遂、合、渝、泸、昌、开、达、渠、巴、蓬、资、戎、涪、忠、万、夔、施十七州及广安、梁山、云安三军”(《长编》卷14)。

太平兴国六年(年),合并为川陕路。咸平四年(年),分川峡路为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

益州路,治成都府(治今成都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江油、北川等市县以南,喜德、沐川等县以北,小金、沪定等县以东,绵阳、井研等市县以西地区。嘉祐四年(年)改为成都府路。

梓州路,治所在梓州(治今四川省三台县)。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和重庆市嘉陵江下游、涪江中下游、沱江中下游及四川省筠连县、合江县以北以西地区。重和元年(年)改为潼川府路。

夔州路,治所在夔州(治今重庆市奉节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两省市万源、达州、垫江、璧山、綦江等市县以东,贵州省遵义、湄潭、镇远等市县以北,湖北省建始、五峰等县以西,并羁縻今贵州省贵阳、都匀、安顺、独山、榕江等市县间诸州。

利州路,在四川北部设的路。北宋管辖一府(兴元府)、九州(利州、洋州、阆州、剑州、巴州、文州、兴州、蓬州、龙州)。南宋管辖三府(兴元府、隆庆府、同庆府)、十二州(利州、洋州、沔州、巴州、阆州、蓬州、政州、金州、阶州、西和州、凤州)、二军(大安军、天水军)。

因为四路,被总称为“四川路”,在其后的历史中,川陕四路一直发挥着重要贡献,尤其南宋四川军民依靠山城抗击蒙军53年,延长了南宋国祚,元朝置四川处行中书省,明朝改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清朝为四川省,沿用至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80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