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天净土壤巴拉壤塘我美丽的家乡
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第八十一次会议通过,建置壤塘县。由色尔坝、上寨区(原属绰斯甲县)、杜柯区(原属甘孜色达县)、南木达地区行政区域组成。年建县之初,县治设距现县治28公里处的纳塘。年11月,县人民委员会治所由纳塘迁至现壤柯镇。
壤塘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大渡河上游,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部,东西宽约89.6公里,南北长约.4公里。东与马尔康市、东北与阿坝县接壤,南与金川县毗连,西部和南与甘孜州色达县、炉霍县、道孚县交界,北邻青海省班玛县。壤塘县所辖乡镇12个,居委会2个,行政村60个,村民小组个。县境中部设壤柯镇、岗木达乡,南部设蒲西乡、宗科乡、石里乡、吾依乡,西北部设上杜柯乡,北部设南木达镇、茸木达乡,东北部有尕多乡、中壤塘镇、上壤塘乡。县府所在地距离省会成都市公里,距州府所在地马尔康市公里。壤塘县地形以丘状高原为主,相间河谷平地和高山。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有较大的山74座,海拔米以上的山峰60余座。其中杜苟拉甲格则山海拔米,为五级山脉,是境内最高峰,是一个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地貌类型区。境内最低海拔米,最高海拔米,平均海拔米。县域内气温、降水受海拔因素影响,气温差异、降水差异较大。县城平均气温4.70℃,极端最高气温29.40℃,出现在8月,极端最低气温-23.40℃,出现在1月;多年平均年相对湿度65%,平均年降水量.19毫米;平均风速为1.50米每秒,平均蒸发量.10毫米。壤塘县北部无霜期短,南部无霜期仅~天。初雪最早出现在9月中旬,终雪最迟在5月上旬。海拔米以上地带,全年霜雪不断。县域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大渡河水系,以杜柯河、则曲河为主,其支流,湖泊组成县域水系。全县大小支流条,流域大于50平方公里的40条,自产水量24.44亿立方米,境外水量28.39亿立方米,总水量52.83亿立方米。
壤塘,按照藏族语言学中所区分的原始和派生两种词语构成方式,为后者派生。
壤塘,按照藏族语言学中所区分的原始和派生两种词语构成方式,为后者派生词,意为勇健财神壤巴拉[1]居住的平原。根据《觉囊教派源流·月灯》中记述,首次把觉囊派教义向多康地方弘扬的擦廓瓦[2]仲·然那西热上师曾在其授记中有这样的开示:“下部智尕地,依水山谷中。豪杰发迹处,佛门教法兴。财神壤巴拉,同名寺庙里。时轮经刚法,主要讲修地”。公元年,他来到一座以勇健财神之主壤巴拉命名的“壤塘朗依”寺庙建立觉囊派。该地因则曲河流过而得名为智尕,其后山即为财神壤巴拉道场。觉囊高僧笃布巴曾在授记中标注这处圣地。年前,壤塘就指现在的中壤塘,年后杜则的佤须三部和嘉绒绰斯甲的拉巴上寨,上、中、下智尕等纳入到壤塘县辖内,县名也沿用当地地名叫做壤塘。
根据史料记载,古苯波时代藏区曾划地界为象雄上、中、下[3]三地,壤塘属下象雄地区。第三十二任藏族赞普松赞干布时期曾把藏区划分为五大翼[4],壤塘被纳入苏毗的附属片区。近代,又把藏区划分为三区即卫藏教区、多堆人区和多麦马区,壤塘县地处多堆人区和多麦马区及多麦嘉绒绰斯甲三个片区的接壤处。年前,该县南面杜柯河下游是属于嘉绒十八土司中瑟琼惹氏后裔嘉绒绰斯甲的拉巴亚德统辖。年后,按拉巴亚德名称意译为汉名“上寨”,沿用至今。
十六世纪以前,壤塘县西北方杜柯河中上游曾是嘉绒绰斯甲势力范围,后来由阿甲柱氏后裔和甲木果洛三部族统治。十六世纪中叶,玛廓拉加其卡的“高贵种姓”赤色董氏后裔瓦钦甲的后嗣本夏父子,自果洛玛柯河前去果洛三部讨要土地,得到统属权后结束与果洛三部的部落联盟,于上杜柯乡金木达建立官寨,开始统治杜柯地区,该地区音译为“杜柯”。
壤塘县东北方的智尕是由以前杜则佤须三部中的佤须南木达统辖,汉名音译叫做南木达。另外,此地也曾由果洛三部和嘉绒宗嘎等统治过。自法王仲·然那西热为主的几代上师成为大明皇帝的弘法阐师以来,智尕地区得到统一,觉囊派势力不断壮大,特别是第二世确尔基杰瓦僧格主事觉囊派时期,实力得到空前发展,成为九贤、八坪坝、五顶峰的领主。
[1]壤巴拉:一财神名,旧译作布禄金刚。梵音译作净婆罗。
[2]擦廓瓦:地名。
[3]按藏史记载,象雄分上中下三区,上区以琼垄为中心,中区以日阿达郭为中心,下区为苏毗(即松巴)静雪六区,汉文史料则分象雄为大小羊同,将苏毗静雪六区列为独立国。
[4]五大翼:松赞干布时,划分后藏为也如和如拉克,前藏为乌如和夭如,另以不属于前后藏的背部地方为第三翼,号称松巴。前两区所分四翼,亦命中区前后藏四翼。
来源:壤巴拉摄影协会王东编辑\朱振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