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的ldquo绿金rdquo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大渡河,千百年来,在群山峻岭间奔腾不息。说起它,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强渡大渡河,用生命和热血创造奇迹的战斗故事。而与大渡河相依相伴数十载的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也秉承着长征精神,在大渡河畔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
年9月1日,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这意味着多名像梁实一样的赶漂人,将放下曾伴随自己的水运工具爪杆和造杆,告别曾相依43年的大渡河,由赶漂人变为种树人,管护人。
大渡河人昔日以河为伴赶漂运销木材,突然转变为造林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自身并没有林地来实施天保工程的造林任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大渡河人不分节假日,四处奔波。
经过不辞辛劳的努力奔波,大渡河人通过合作、承包、租赁、有偿转让林地使用权等多种方式,终于破解了这一难题。
然而,植树造林需要大量的种苗作为支撑,大渡河造林局结合天保工程,建立的乐山国家生态科技园在这时应运而生。主要培育和生产天保、退耕还林和园林绿化等工程种苗。然而,梁实告诉我们,从赶漂人到培育苗圃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曾经以一己之力撬动万木的林业工人,面对一株株幼小的苗木,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转岗初期,林业职工的心中充满着不确定,面对现状,大渡河造林局采取定期培训措施,逐渐解决了这一难题。
如今,苗木的种类逐年增多。随着苗圃基地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不断成熟,他们培育了一种新兴嫁接苗木——组培苗木,获得了极大成功,也得到了四川省和国家林业局的一致认可。
组培苗木,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苗木的每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体细胞一旦脱离原来所在的器官或组织,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和环境条件的作用下,通过自身无性繁育发芽成小苗,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
采访中梁实高兴的告诉我们,现在苗圃中心面积达余亩,具备了良种繁育,种子检验,病虫害防治、组培等生产和科研能力,四川省各地市州林业局都争相要求他们提供优良苗木,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七年间,乐山国家生态科技园累计生产培育了各类苗木多万株,形成可供造林4万亩的生产能力,彰显了大渡河人科学造林的智慧。
与此同时,大渡河人本着“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积极转变思路,大胆创新,大力发展林业生态经济产业。经过细致的市场考察与分析,他们将目光锁定在茶叶种植上。
这里是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袁家溪乡,四月的天气春寒料峭,极目远眺,山峦重叠,云海飘渺,颇似仙境。大渡河造林局就是在这片美丽的管护林区内,建设了亩有机茶基地,它是中农质量认证中心在全国一次性认证面积最大的有机茶园。
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我国历代贡茶、传统名茶也大多出自岭谷交错、佳木葱郁、云雾缭绕之地,这说明茶叶生长对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有极高的要求,袁家溪乡能满足所需的条件吗?
大渡河造林局局长邓林告诉我们:“袁家溪有机茶基地,它海拔在到米之间,常年云雾缭绕,是最好的种茶的一个海拔高度,还有它远离城市,没有污染,每年我们都有一个检验,有多亩的基地,全是没有公害的。”
年,经过科学论证和多方比较,大渡河造林局最终选择在马边县袁家溪乡垦荒种茶,建设有机茶基地。
杂草丛生的荒坡,经过2年时间,“转身”变为一望无际的碧绿茶园,一家专业生产有机绿茶的新型现代化茶企就此诞生。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
如今,“森林雪”有机茶基地年产干茶50余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年产值达余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年收入增加余元,园区上百户彝族同胞搬进了宽敞整洁的新居,大渡河人为当地脱贫致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每年早春时节,茶垄成行成排,随地势起伏连绵,碧绿似涛的万亩茶林,弥漫着茶之灵气,身背小竹篓的采茶人穿行于青翠之间。作为一名大渡河人,从天保之前的赶漂人,到如今的采茶能手,李道虎在角色转换中给了自己准确的定位:“我还是林业人,森林雪属于林业,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好处”。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完整的植被保护,举目四望,森林与茶园互相辉映,浑然天成。全然看不出十多年前袁家溪乡荒凉破败的景象。
天保工程的实施,为大渡河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生态发展之路,为四川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17年实施天保工程之路,大渡河人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守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为建设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欢迎收看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生态中国》栏目:
周六首播,04:12、12:12、20:12.
周日重播,08:12、16:12、00:12.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