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后,一度选择五个落脚点皆放弃
年秋,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同年10月,党中央命令项英等率领一部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约3万人,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掩护主力突围。
中央红军主力,连同后方机关约8万人被迫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都等地出发,开始实施战略大转移。接下来的问题是,红军到哪里去?在哪里扎下脚跟,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前后,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并先后选择了五个建立新根据地的方案:
其一,是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在湘西建立革命根据地;
其二,是去贵州,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建立根据地;
其三,遵义会议后准备在川西或是川西北建立根据地;
其四,是打向川陕甘地区,在那里建立根据地;
其五,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
长征初期,由于行动匆忙,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中央红军改变了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占了遵义城。
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随后,红军通过大凉山,强度大渡河,爬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6月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是年7月,红军翻越梦笔、打鼓等大雪山。8月,左右两路军经草地北上。9月,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公然违抗中央指示、顽固坚持南下。
鉴于张国焘有分裂党和危害中央的企图,9月9日深夜,党中央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紧急会议,决定立即率领原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次日,在发布的《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中,党中央指出的战略方针是:“迅速北上,创造川陕甘新苏区去!”
9月12日,中央在甘肃省迭部县境内的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在接近苏联的地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经过天险腊子口之战,红军于9月18日,来到甘肃宕昌县一个叫哈达铺的镇子。当时,这个镇里有不少商店,一所学校和一个邮政所。当地人把哈达铺称为“小岷县”,是周围各地通商的口岸,有两三千居民。
在哈达铺,中央红军获得一张《大公报》,报上有关于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至此,中央红军高层才知道陕北有刘志丹的部队,有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当时还发现,国民党政府出的布告,上有刘志丹“匪徒”在三边地区活动,政府正“围剿”的话。
还有,在当地老百姓家里有油印的红军传单,上面有“红军占领中心城市的伟大胜利”这样的话;所谓中心城市是指瓦窑堡。
此外,从当时收罗来的国民党区域的报纸上也证实国民党军队正在向陕北红军刘志丹部进攻。
综合以上消息后,党中央决定,改变原先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的计划。
过了几天,部队进到通渭县的榜罗镇,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改变俄界会议关于在接近苏联的地方建立根据地的决定,确定将中共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到陕北与刘志丹的红军会合。
随后,整编红一方面军为陕甘支队,目标明确地向陕北进发,也即向陕北红军所在的那个地方——延安西北方的保安那里走。
国民党旧报纸上关于陕北有红军活动的消息,给历尽磨难、几近绝境的中央红军带来了历史性的契机。此时,中央红军就像在茫茫夜空中找到了指路的北斗。
接着,党中央率陕甘支队左、中、右3路纵队北上,通过通渭地区,翻越六盘山,又经过多里的艰苦行军和英勇作战,从甘肃进入陕北。
10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驻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随后又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至此,中央红军胜利地完成了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行程2.5万里的长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终于找到了长征立足点,抵达最后的目的地,胜利地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