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长征路丨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红
新建设的结盟新寨就在旧寨子旁,整体状态变化明显。
彝海村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设的彝家风格农家乐
结盟新寨内的幼儿园设施完善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吴国强文图
在四川省西南部的群山间海拔米处,有一汪形如镰刀的清澈湖水镶嵌在莽莽森林中,这里就是彝海。
年6月1日,“90后90天徒步长征路”的徒步团抵达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村,美丽的彝海就在这个村子的旁边。
彝族“毕摩”家族后人守护遗迹35年
年5月,红军长征从这里走过,在彝海旁刘伯承与果基家支首领小叶丹杀鸡饮血,结为盟友。随后红军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胜利地通过了敌人认为无法通过的彝区,迅速抢渡大渡河,跳出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徒步团的成员们沿着彝海旁的步道往上走大约几百米,彝海结盟纪念碑就映入眼帘。
“我的爷爷就是当年结盟仪式的主持人。”今年58岁的彝族汉子沙马依姑说,他的爷爷沙马尔各当时是附近彝族集聚地的“毕摩”,最初跟红军接触的就是他的爷爷,最后的结盟仪式也是由他爷爷主持的。
“‘毕摩’是什么意思?是职位吗?”听到徒步团成员的疑问,沙马依姑解释道,“毕摩”彝语字面的意思是“有知识的长者”,是彝族传统社会中知识最渊博的人,也是重要仪式的主持者,当时彝海附近的彝族人中只有他的爷爷等少数几个人懂得汉语,所以最初跟红军接触的就是他的爷爷。
年,彝海成立了管理处,时年23岁的沙马依姑成为首位工作人员,担起守护彝海、保护结盟遗迹的重任,成昆铁路在20世纪70年代就修到了冕宁,彝海村很多老乡坐上火车外出务工,但沙马家的人全都留了下来。
“彝族谚语说‘祖先住的地方,后代不能断火’,这是爷爷作过贡献的地方,后代守护它,是分内的事情。”沙马依姑说。
转变思想打造美丽家园
在彝海结盟纪念碑向远处眺望,茂密的丛林中隐约能够看到具有彝族特色的红顶、黄墙黑色装饰的村落。
“能够看到的村子就是新建的‘结盟新寨’。”沙马依姑说,解放前的彝族人,住的都是茅草篷。解放后,人人平等的彝族人住房也从最初的茅草屋,变成了现在的框架房,还有水冲厕所、淋浴间。
“好漂亮啊!感觉在山西、河南都很难看到这么漂亮、整洁的村落。”徒步团成员弓张一走进结盟新寨就开始感慨,根本就不像是印象中的农村的样子,有幼儿园、凉亭、花园,还有停车场,跟城市里的高档社区一样。
今年32岁的彝海村负责人邱莫木萨说,结盟新寨的项目是年启动,年年底老百姓入住进来的。整个彝海村有11个村民小组,46个聚集地,结盟新寨是二组。曾经这里是整个村子最穷的点,年以前村民依靠种点土豆、玉米为生。
“以前的孩子只要能干活了就不再上学开始干活种地了,我上小学时一开始有54个人,到五年级就剩下18个人了。”邱莫木萨说,他就是彝海村人,因为穷村子里很多孩子都没有怎么上过学,上学距离也很远,大约要走7公里,来回需要4个小时,他也是10岁才开始上学的。
他说,以前彝族人思想观念比较老旧,种地就是为了填饱肚子,不知道做生意。通过引导跟带动,现在很多人都已改变观念,把自家土地种出来的东西拿到景区门口售卖,把自家的空置房屋腾出来做民宿。
据了解,结盟新寨在年脱贫攻坚中,结合彝海结盟红色景区打造的彝家旅游新寨,目前住户已有36户,人。曾经的破土房还在新建的村子旁,被作为一段记忆保留了下来。
“这真是巨变,这老房子我小时候在老家都没有见到过。”徒步团成员弓张看到之前彝族人居住的破土房时说,窗户就是一个小洞,整个都是拿土砌起来的,跟现在带小院子的框架房都没法比。
今年32岁的马秀英也是彝海村人,年从外地回到彝海村,利用自家平方米的房子跟院子开了个农家乐。
“在外打工的几年让我开了眼界。”马秀英说,在成都打工的几年,发现城里人闲暇的时候喜欢到山清水秀的地方旅游、度假,她当时就在思考,彝海村环境这么好,家里房子面积也大,能不能也做餐饮住宿。
她说,一听说家乡要发展红色旅游就立马回到了老家,打造属于自己的农家乐,目前她有8间客房,中午、晚上还有特色彝家菜,每到暑期的时候房间全部住满,很轻松地就能拿到一年10万元的收入。
借着政策东风返乡改造家乡
邱莫木萨说,一开始村子的人宁愿房子空着也不愿意拿出来做民宿招待游客,最初的时候还需要村干部去挨家挨户地做工作,现在彝海村已经有10个比较正规的农家乐,其余人也结合自身的情况腾出家里的空置房屋做民宿,现在的彝海村接待一些几十人的小型旅游团问题都不大。
“除了依靠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外,我们还在鼓励村民利用土地、劳动力入股的方式来发展产业经济。”邱莫木萨说,目前彝海村二组亩的花椒种植就是我们尝试的新集体经济,目前已经初有成效。
他说,彝海村海拔较高,农作物、家畜受病虫害影响较小。同时,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种植高产值的水果。并且村里荒地面积较大,连接成片,可有效改善种植条件,进行规模化种植。
“未来,彝海村会有自己的集体产业,届时游客再来不光有美景,还有当地的水果,还能吃到真正的‘跑山鸡’放养的羊、无公害的蔬菜。”邱莫木萨说,通过开办夜校,以及请种植业、养殖业的专家前来授课,提高村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同时,他们也鼓励在外的年轻人能够回到家乡创业,发展养殖、种植等产业,带动整个村子发展,未来彝海村一定会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