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条铁链重达40吨,300年前是如何建
长达百米、重逾40吨,年前人们究竟是如何利用上万铁环打造泸定桥的?
即使是你不曾前往过四川的大渡河,你也一定听说过横亘在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因为“飞夺泸定桥”这个故事实在是太过有名,“13根铁链托起共和国”更是不朽的荣光。可是你知道泸定桥是如何建造的吗?这座桥为何既被人们称作险桥,又被人们称为稳桥呢?
泸定桥的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彼时大渡河宛如一道天堑,给河两岸的藏族和汉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由于渡船和溜索运输效率都极低,所以大渡河两岸常年都堆积着如同小山一般的货物,人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各种瓜果蔬菜、新鲜肉食因为放置太久而腐烂,民众苦不堪言。
除了民众饱受大渡河困扰外,军队亦是如此,在大渡河湍涌的水流面前,军队想要从汉区前往藏区可以说是难如登天,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康熙在年前下令在大渡河上修建桥梁,历经一年才修建完毕,给自己取名为“泸定”,主要是有着“泸水安定”之意。
作为一座典型的悬挂式铁索桥,泸定桥全桥可以分为桥身、桥台以及桥亭三个部分。其中桥身部分就是我们所熟知的13条平行铁链,以及铺在底层铁链上面的内一层木板;桥台指的是位于桥两端的固定铁桩;至于固定铁桩上方,则建有桥亭,带有飞檐翘角,看起来古朴大方。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泸定桥全长.67米,宽约3米,仅全桥铁件重量就超过40吨,而这40吨铁件中,除了有十余吨被拿来铸造卧龙桩、纵向地龙桩以外,其余绝大部分都被拿来打造那13根铁链了,准确的说是被拿来打造“铁环”了。因为每根铁链都是由一个个铁环环环相扣做成的,单根铁链含有的铁环数量在~个之间,全桥总共用了个铁环,可以说铁环才是这座桥的绝对核心。
据说为了防止这些打造铁环的工人偷工减料,当时康熙还规定每一个铸造铁环的人都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铁环上,以便事后追责。也正因如此,工匠们都格外卖力,而这座桥也格外之稳固。
可能大家觉得一座长约百米的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现在的桥动辄都是千米起步,可实际上,在那个筑桥技术较为落后的年代,在湍急的大渡河上打造一座泸定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简单来说,当时工人们面临的困难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铁索供应、铁索过河以及铁索固定。
首先是铁索供应,由于当时泸定县周边地区没有铁矿,所以工人们想要打造铁索也很困难,最后没办法,只得远赴荥经县取铁,这才勉强解决了“原材料”问题。
至于如何将打造好的13条铁锁送到河对岸,对于工人们来说也是个难题。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尝试用船只或者羊皮筏子来运输铁索,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由于铁索太过沉重,所以根本就行不通,最后没办法,大家只能够利用“索渡原理”,先把竹索系于河的两岸,然后在竹索上穿上短竹筒,将铁锁系在竹筒上,然后拉动拴在竹筒上的绳索完成铁索的运输,这个办法效率不高,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至于铁索固定问题就比较简单了,为了防止铁索坠入河中,建造工人们在两岸利用条石建造了桥头,又在桥头内挖了深井,在深井下浇筑了横向卧龙桩和纵向地龙桩,以此完成了铁索的固定。
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耗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但是好在泸定桥最终还是顺利搭建完毕了,作为大渡河上曾经最长的一条铁索桥,这座桥给桥梁安的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原本堆砌在大渡河两岸的“小山头”,也都就此消失不见。而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座桥给人的印象也非常复杂,有人觉得它是“险桥”,也有人觉得它是“稳桥”。
之所以说它是险桥,主要是这座桥看起来实在太过“简陋”了些。由于桥身主要就是有13条铁锁和一层木板构成的,所以你在上面走起来难免会有些摇摇晃晃,更关键的是,一旦汛期到来、大渡河水面上涨,你几乎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在一片波涛汹涌中行进,难免感慨于它的“惊险”。
至于为什么说它是一座“稳桥”,主要是因为这座桥的质量非常好,自年前修建完成后,一直使用至今,虽然中间也经历了几度修缮,但是主要桥身并没有进行变更,这无疑证明了这座桥的优秀和牢固,毕竟就算我们以现在的技术水平修建一座桥,也不能够保证他一定能够使用多年。
当然,泸定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个独属于它的红色革命故事,也正因如此,在年泸定桥就已经被评为了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在正常使用的同时也供游客们游览赏玩,发挥了其更大的余热,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感慨,这座桥真的是“功莫大焉”,有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去实地一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