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进行过反向
众所周知,元世祖忽必烈是蒙古帝国的第五代大汗和元朝的第一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七个完成大一统的皇帝。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元世祖忽必烈的军事才能却有些受到忽视。实际上忽必烈的军事才能在蒙元历史上位列前茅,更不要说忽必烈还曾“反向红军长征”。
忽必烈生于元太祖十年(年),父亲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母亲是被称为“四帝之母”的唆鲁禾帖尼。忽必烈从小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三伯窝阔台当大汗的时候就喜欢结交和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宪宗元年(年),忽必烈的大哥蒙哥夺得汗位,是为元宪宗。
蒙哥的登基意味着大汗位由窝阔台系转移到了拖雷系,蒙古帝国内部不稳。为了保证拖雷系对汗位的控制,蒙哥将三个弟弟都位于重用。二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三弟旭烈兀总领西方事务,四弟阿里不哥总领漠北事务,拖雷的四个儿子此时隐隐有“四帝共治”之感。
宪宗二年(年),蒙哥命令忽必烈率领漠南汉地的军队南征大理,消灭南宋最后的盟友。南征大理是蒙哥登基后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对蒙哥有重大意义,也是忽必烈积攒政治资本的上好机会。但南征大理并不好打,首要的困难是:北方的蒙军怎么去大理?
忽必烈的出发地是六盘山(位于宁夏西南部和甘肃东部),进攻云南的大理有三条路:第一条是东路,经湖北、湖南和贵州,沿四川盆地东侧进入云南;第二条是中路,向南翻过秦岭,穿过四川盆地后进入云南;第三条是西路,进入横断山脉,沿四川盆地西侧进入云南。
东路和中路的优点是道路易行,途经地区经济发达,便于大军补给;缺点是东路和中路有南宋的重兵把守,蒙哥后来就死在了中路途径的四川。西路的优点是没有重兵把守;缺点是要途径包括雪山在内的原始山区、众多河流和蛮夷聚居地等危险地区,不利于大军行进。
经过仔细考虑,忽必烈最终选择了西路。蒙古大军经六盘山、松潘南下,渡过大渡河,直抵金沙江,最终灭亡了大理国。有意思的是,几百年后,红军沿着忽必烈南征大理的西路北上,经过了忽必烈曾经走过的六盘山、松潘和大渡河。忽必烈可谓“反向红军长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