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流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存

狮子山遗址

狮子山遗址位于大渡河中游汉源县大树乡西南米的新民村,海拔约米。年四川省博物馆调查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队于年5月再次踏查,年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曾发掘该遗址,遗憾的是这次发掘材料没有发表,根据通讯对遗址概况的描述,结合以前调查公布的器物,我们还是能对该遗址有一大致的了解和判断。

这次发掘发现灰坑16个,房址9座,石片砌成的瓢形建筑1座,另出土有较多石器、陶器、骨器等遗物。比较重要的发现有燧石和水晶制成的数百件细石器;高领罐、大口花边罐、盆、钵等陶器,夹砂陶占多,多见绳纹、划纹、方格纹和附加堆纹等,其中附加纹饰有波浪形、圆饼形和燕尾形等样式。标本88SHS采:05,盆,泥质红陶,卷沿,尖圆唇,沿面较窄,上腹部略外鼓;标本88SHS采:06,高领罐,泥质红陶,喇叭口,两件器物形制分别与营盘山三段、哈休三段同类器接近。同时,“发现十多片红底黑彩的彩陶片,纹样多为平行或交错条纹,这在大渡河流域属首次发现”,从公布的陶片彩饰观察,正是陇西高原马家窑文化的彩纹基本组合元素。

此外,年瀑布沟水库淹没区文物调查工作中,在狮子山遗址采集到较多数量的石器和陶器。石器有打制的锛、刮削器、砺石,磨制的斧、锛、镯、饼和一些石叶、石片等。陶器主要有罐、钵、瓶等,多为夹砂红褐陶,另有部分夹砂灰褐陶和灰陶,除素面外,常见锥刺纹、细绳纹和黑彩条带圆点纹。标本91DXS:41为重唇口尖底瓶,与姜维城遗址标本T:24相同。此外,遗址采集到的一件鸭形壶很有特色。

大体而言,狮子山遗址主要遗存与与营盘山文化大体无异,年代可能与营盘山遗址三段相当或略晚。但部分因素,譬如圜底盆、近筒形的罐以及划纹等可能年代更晚,且与营盘山文化区别较大。狮子山遗址送测碳十四样本显示,90HDSIIT6下开口的H8年代为距今-年,限于当年材料并未发表,无法对此测年数据做出更多分析,不过我们怀疑该数据针对该遗址主体遗存实际年代可能偏晚。

麦坪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

麦坪遗址位于汉源县大树镇麦坪村五组,地处大渡河南岸的二、三级台地缓坡上,海拔约-米,高出河面约70米。上个世纪70-80年代瀑布沟水库淹没区文物调查时发现,1年,大渡河中游考古队试掘该遗址,其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于6-7年正式发掘该遗址。

从历次所获材料可知:麦坪遗址房址比较特别,早期为木骨泥墙地面式建筑,晚期为干栏式建筑;灰坑数量众多,发现少量建于房内的储藏坑;墓葬可分长方形土坑墓和石棺墓两种;出土陶器、石器等遗物较多,当是大渡河中游一处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型聚落遗址。麦坪遗址出土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兼有夹砂灰褐陶、泥质红陶和泥质灰陶,并有部分磨光陶。火候较高,手制为主,部分经慢轮修整。常见罐、钵、盆等器类,其中罐形制多样,是为遗址大宗,可分为侈口深腹罐、侈口鼓腹罐、高领罐、敞口罐等。流行竖向或交错细绳纹、附加堆纹、刻划纹、戳印纹和弦纹等,多以组合纹饰出现。

据罐、钵等陶器的早晚形制差别情况,结合层位关系,可将麦坪遗址粗分为早晚两段,早段以遗址第8层出土遗存为代表,晚段遗存丰富,包含有第6、7层和部分灰坑出土遗存,下面略拣部分陶器详早晚两段演变序列。

侈口深腹罐:一段标本方唇,卷沿,沿面略宽,弧腹,最大径位于腹中部,腹身多通体饰绳纹。二段标本尖圆唇,卷沿,沿面较窄,斜直腹,最大径位于口部,下腹饰绳纹或素面。

侈口球腹罐:一段标本口小,与腹径比值大,下腹弧状接底,过渡自然,整体近球状,自颈部下饰绳纹、戳印纹和附加堆纹的组合纹饰。二段标本口大,通体饰绳纹后经抹光,下腹近直,与底相接处略呈圈(饼)足状。

高领罐:一段呈束颈状,领不甚明显,斜肩,腹饰横向绳纹,二段领部明显,溜肩,所饰绳纹经抹划已不明显,领肩处多饰戳印圆点纹。

喇叭口形罐:标本均为残片,无法判断口径。一段标本方唇,喇叭口近直,唇外所饰堆纹明显,二段尖唇,喇叭口呈弧线,唇外所饰堆纹经抹划后与腹身自然过渡,已不太明显看出堆纹。

钵:一段标本ⅡT:3,尖唇,直口微敛,弧腹,腹身较深,口部饰一圈弦纹,弦纹下饰交错绳纹,抹划后呈倒三角形,共同组成垂幛纹。标本ⅡT:4与之形制相近,但口部以戳印纹组合成垂幛纹饰。二段的钵敞口,弧腹,腹身略浅,口部饰数周戳印米粒纹。

麦坪遗址与川西北的营盘山文化之间有着一些相近似的因素,譬如,侈口深腹罐与营盘山文化同类器相近,但腹身已然没有后者那么明显的呈网格状的交错绳纹,相反更常见抹划工艺。球腹罐形制也相若,但同样网格状绳纹变为竖状绳纹,甚至到后来绳纹多被抹划,上腹不见贴塑泥饼,却饰有附加堆纹。卷沿盆也与营盘山文化晚期相近,只是器表多饰有戳印圆点纹等。

同时,麦坪遗址一些文化因素在营盘山文化中并未所见,如喇叭口形罐、垂腹罐、侈口鼓腹罐等,另外发达的戳印圆点纹和米粒纹也非后者所有。

综上,可以看出麦坪遗址与营盘山文化晚期存在一定联系,但又有较大区别,可能为后者文化因素在大渡河中游的流变。7年度发掘者认为其年代距今-年,是可信的。另外,麦坪遗址二段遗存似可再细分,如图所示,侈口深腹罐、侈口鼓腹罐腹身有别;晚段陶器器身多在饰绳纹后又经抹光;戳印圆点纹在晚段已经不见。限于目前公布材料对单位层位并没有详细介绍,分段也只是结合周邻相近遗存的推测,还有待详尽资料刊布后补充或纠正。

大地头遗址

大地头遗址位于汉源县城西南3千米的大渡河南岸坡地上,海拔约在米左右,年首次发现该遗址,4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掘了该遗址。

据简报可知遗址的第5、6层及其相关遗迹属于新石器时代。出土有陶器、石器和角器等。陶器以夹砂红褐、红陶为主,另有少量夹砂褐陶和灰陶。纹饰多见绳纹,另有戳印纹、刻划纹、弦纹、篦点纹和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型有侈口深腹罐、侈口鼓腹罐、钵等,简报认为所出陶器与姜维城遗址、营盘山遗址、狮子山遗址同类器相似。但若与新近刊布的与之相邻的麦坪遗址材料对比,可知两遗址所出遗存更为一致,甚至文化属性都当相同。理由如下:

第一,大地头遗址罐标本ⅡT:2、ⅡT:3、ⅡT:8、Y1:19、钵标本Y1:24分别与麦坪遗址1年试掘罐标本H4:8、H4:12、H4:、7年发掘标本ⅡT:13、钵标本ⅡH77:2相近似。

第二,两遗址均以平底器为主,纹饰相近,多见颈部向下饰竖向绳纹,绳纹搭配戳印纹、附加堆纹组合而成的饰样数量众多。

第三,两遗址出土石器原料、种类及形制都非常接近。如刮削器、石斧、穿孔石刀、网坠等。

有了上述比较后,我们对大地头遗址的认识也更深入全面:其文化内涵与麦坪遗址一致,年代与后者二段大体相近。

姜家屋基遗址

姜家屋基遗址位于汉源大树镇海螺村一组,背靠龙塘山,地处大渡河南岸二级阶地,海拔-米。1年试掘发现该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别有灰坑H3、H4、房址F1和部分陶、石、骨器。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少量泥质黑陶,纹饰有绳纹、交错绳纹、线纹、附加堆纹、戳印纹、绳纹花边口等,主要器类有侈口罐、溜肩鼓腹罐、缸、钵、盆、重唇口瓶等。发掘者认为该遗址出土陶器与狮子山遗址、营盘山遗址等同类器相似,年代应为新石器时代。我们赞同这结论,并在仔细对比营盘山遗址、狮子山遗址后,认为其与狮子山遗址文化性质更为接近,可能距今4年。

三星遗址

三星遗址位于石棉县丰乐乡三星村一组,地处大渡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北面为杠子山、南面为马颈子山、西面为唐家山环绕,海拔约米。上个世纪80年代和年的调查试掘材料均存于石棉县文物管理所,3年为配合瀑布沟水电站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再次调查,并于6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周时期遗存堆积。

该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有房址1座,木骨泥墙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四周墙基挖有沟槽。灰坑3个。陶器均为夹砂陶,以红褐陶为主,另有少量灰陶和黑陶,可辨器型主要有敞口罐、直口罐、钵、平底器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线纹、附加堆纹、方格纹、梳刷纹等。附加堆纹多按压成指窝状,多与绳纹配合使用。根据陶器残片形制特征以及陶质、纹饰特征,可知该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与狮子山、麦坪遗址一段同类遗存相近。

大窑石棺墓再认识

大窑石棺墓位于汉源县大树公社大窑五队,裸露在大渡河南岸台地断崖上。年汉源县文化馆会同四川省博物馆调查时发现并清理。该墓由12块大小不同的天然版岩砌筑石棺,棺盖同样为天然版岩,棺底未见石板或沙石铺垫,头足两端石板与两侧石板齐平,俯视呈长方形。墓向东西向,随葬陶器处于东端,可辨器型有侈口鼓腹罐、直口圆腹罐和单口双联罐等。陶器多为夹砂红陶,器表饰绳纹、刻划弦纹和锥刺纹等。

简报认为“从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分析,时代约当中原的秦汉之际或更早一些”。罗开玉先生认为其年代当在夏商之际。罗氏据石棺结构将其年代提早的观点更为可靠,但我们再结合随葬陶器与新近材料相对比,其年代似可提早至新石器时代。理由有四:

其一,大窑石棺墓四个转角处石板相接,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且头足两端石板置于两侧石板外侧,与别立卡花墓地石棺形制比较接近,有别于东周时期头足两端石板置于两侧石板内侧的石棺墓。第三章我们已分析认为卡花墓地年代不晚于商代早期,甚至可能更早。因此大窑石棺墓年代至少不会晚于商代早期。

其二,大窑石棺墓所出陶罐,包括双联罐在内的四件陶器,多为小口,球腹,器表饰绳纹,但却不出一件双耳罐或单耳罐。这与川西山地商周时期石棺墓随葬双耳罐、单耳罐或素面罐等特征截然不同。相反,大窑随葬的侈口鼓腹罐,通体绳纹,颈部三道弦纹,与麦坪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第二期标本IIH77:1(于形制、纹饰上较为近似。且随葬的另两件直口罐与麦坪遗址标本IIT:1也有神似之貌,只是后者口径更大。

其三,大窑石棺墓随葬的单口双联罐,红陶,侈口,圆唇,长颈,两个球形罐体于腹壁处相连,平底但并未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内有一孔相通,罐身饰对称刻划弦纹和整齐锥刺纹。原简报认为其与西昌礼州遗址的彩陶双联罐(BM3:13)、郑州大河村房基遗址出土的彩陶双联壶(F1:29)、宝鸡竹园沟西周墓地出土的单鋬双联罐(BZM1:5)皆为同类器物。但后三者皆为两罐(壶)仅腹部相联,罐体上部口沿都保留而成双口,并未整合成单口,且器型上相差较远。

无独有偶,澜沧江流域的卡若遗址第二期晚段中出有一件双联罐标本F9:46,腹身装饰刻划三角纹和黑彩,侈口,圆唇,竖领,腹身为两个对称罐,平底。此件器物形制、刻划纹工艺等特征与大窑石棺墓所出有较多相近之处。不过,大窑石棺墓所出双联罐所饰纹饰以绳纹和戳印圆点纹为主,这种纹样组合与麦坪遗址面貌一致。据卡若遗址第二期晚段界于距今4-年,而麦坪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界于-年之间。由此,我们粗略估计大窑石棺墓年代与麦坪新石器时代第二期遗存大体同时。

其四,大窑石棺墓在该地区并非孤例,据报道,麦坪遗址发现3座石棺墓,石板修整光滑,均开口于新石器时代地层第7层下。可见,大渡河中游地区存在有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石棺葬这类遗存。此外,在背后山、龙王庙、小堡等遗址还发现有新石器时代遗存,根据介绍可知其性质和年代与上述遗址基本无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