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仗他威名,红军通过千里彝区,他与刘帅结
春哥聊战史
在通过彝族区时,毛主席制定的政策时感化彝族同胞,不诉诸武力,通过宣传、发动当地的党支部积极联络开明的部族首领,告诉他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北上抗日,这次只是路过此地,不会对地方造成影响,相反还会帮助穷困的彝族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当然对于开明的士绅区别对待,非常尊重。因此,部队虽然在一开始遇到一点阻力,但由于贯彻了这些主张,得到当地一些大的部族的支持,例如沽鸡族首领小叶丹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当时的先遣队司令官刘伯承,也就是后来的刘帅,亲自接待沽鸡族首领小叶丹,并按照彝族的习俗同他结拜为兄弟,向小叶丹赠送武器、弹药,这在当时是最大的信任,帮助小叶丹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红军的诚意打动了彝族同胞,争取了大多数彝族同胞站在红军一边,化干戈为玉帛。彝海结盟成为历史佳话,传唱到现在,在当地现在还有纪念馆。
当晚,刘伯承邀请小叶丹等同返大桥营地,给予热情款待,并代表红军授予小叶丹一面书写着“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正式成立了中国红军彝民支队。从此之后,这支武装一直在彝族地区活动,坚持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第二天,在小叶丹的引导下,先遣队再次进入彝民区。彝民同胞成群结队,张灯结彩迎接红军队伍,红军指战员也每人准备一件礼物赠给彝族兄弟,红军热情友好、以诚相待的态度,受到彝族同胞的热烈欢迎,所到之处充满彝汉兄弟团结的欢声笑语。彝族同胞到处传颂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群众的动人事迹。
走出沽鸡家支范围,小叶丹派人继续引导红军前行,并与其他家支交涉让路。红军则按照彝族各家支不同的政治态度,采取不同的政策。对受国民党蒙蔽,不了解红军政策的老伍族说服其保持中立;对受国民党利用同红军对立、并劫去红军器材及枪支的罗洪族,采取政治上争取与军事上打击相结合的政策,毕竟红军的战斗能力对付这些彝族小股的恶势力还是绰绰有余的,后面的一些反动势力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因此,后面一路通过彝民区没有再受到阻挠,随后,红军主力,包括毛主席他们也全部从这条通道顺利穿越彝民区。一开始蒋介石希望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来阻挠红军,以为红军会被吓住,不敢通过深山老林里的彝民区,因此也没有派重兵把守,等到红军过了彝民区,出现在大渡河边时,才知道一切都晚了。
经过七天七夜的行军,仰仗小叶丹的威名,红军在千里彝区畅行无阻,全部通过了被视为畏途的彝族区,并吸收了一批枪法和攀援能力都很强的彝族青年参加红军,成为红军的骨干,因为彝族是持枪民族,所以他们的枪法比一般的人要准得多,可以作为狙击手培养。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使蒋介石企图利用彝族同胞阻止红军前进的阴谋彻底破产,红军因此争取了时间,为先机到达大渡河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毛泽东他们也非常高兴,等到全军走出彝民区,在大渡河畔见到刘伯承后,毛主席特意拍了刘伯承的肩膀,幽默地问:“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服。你怎么一下子就说服了小叶丹呢?”要知道数万红军不用冲破层层重兵关卡,少牺牲很多人,小叶丹的义举功劳非常大。
刘伯承回答:“主要是我们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让他们知道红军是自己的穷苦同胞组成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彝族同胞没有想象中的野蛮,像小叶丹这样的彝族领袖,他们也有良知和理智,都是被国民党蒙蔽,我们一宣传,一对话就都明白了。”
解放后,刘帅也派人去当年的彝海结盟处找过小叶丹,可惜小叶丹在红军走后不久,在当地和国民党反动势力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了,刘帅知道后也很惋惜,对小叶丹的后人也多有照顾,尽到了患难兄弟的责任。
原创码字不易,若觉得有收获,转发给更多人了解历史!打赏自由,都是鼓励,谢谢您!!若您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欢迎留言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