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新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提出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干部群众文化自信,厚植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沃土。

一、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本培元,传承中华民族的道德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传统文化历来注重“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春秋战国时期,孟子的“仁者爱人”、老子的“上善若水”、管子的“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等都体现了道德对于修身存养、经国治世的重要性。特别是儒家思想倡导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为封建社会多年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文化一样,既有精华也含糟粕。我们应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其蕴涵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当今世界,都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定不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使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使之成为人们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我们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把握导向、立足学术、着眼传承,大力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古籍文献保护研究利用、传统节日振兴等17项重点工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建立一批传统文化研究机构,组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精髓,坚持古为今用、扬弃继承、推陈出新,更好地彰显其时代价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推动大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必修课,推动武术、书法、戏曲、工艺等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青少年“能文能武”工程,努力让青年一代在筑牢文化根底的基础上涵养浩然正气,树立高尚道德操守。

二、坚持以革命文化强健风骨,赓续革命先辈的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革命文化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形成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之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构筑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坐标,形成不畏牺牲、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在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这些革命道德与当代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依然高度契合,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

四川是一片红色热土,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里,走出了邓小平、朱德、陈毅、罗瑞卿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了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特别是红军长征在四川行程一万五千里,历时一年零八个月,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进行大小战役数百场,召开两河口会议、懋功会议等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重要会议14次,建立了60多个红色政权组织,创造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激战嘉陵江、勇克包座等战争奇迹,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献史料,为我们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宝贵思想教育资源。

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用好革命文化资源,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努力把红色血脉、红色精神转化为推动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物质力量。我们始终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系列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活动,引导人们铭记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道德。高标准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探索搭建网络展示平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和廉政教育,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实施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地打造提升等重点工程,推动红军长征四川路线整体保护和展示利用,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以文艺形式传播革命文化,创作推出电影《红星照耀中国》、电视剧《彝海结盟》、民族歌剧《彝红》、舞剧《红军花》、曲艺剧《望红台》、话剧《赵一曼》、川剧《还我河山》等一系列重大革命题材文艺作品,讲好革命文化故事。

三、坚持以先进文化凝神聚气,彰显砥砺奋进的时代风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共同熔铸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一直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砥砺奋进、铿锵前行。上世纪60年代,数十万拓荒者、建设者从大江南北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铸就了奉献祖国、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三线精神”。改革开放之初,向阳公社第一个摘下“人民公社”牌子、宁江机床厂率先开启国有企业改革,充分体现了巴蜀儿女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近年来,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凝聚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勇担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国家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奋进新时代的昂扬风貌。这些精神,都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

当前,我国发展已经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更加需要我们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坚持不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统筹运用中心组学习、理论宣传宣讲、“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重要理论读本等载体,加强宣传阐释,重视运用文艺形式开展传播,不断增进人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学习宣传王瑛、兰辉、刘传健、其美多吉等先进典型,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在贫困地区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幸福文明新生活”等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文明风尚、提供精神动力。

(作者为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来源:人民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5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