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老农钟发镇被指是逃兵遭歧视,
年的一天,李先念的办公桌上送来一封署名钟发镇的信。他看着这个名字似曾相似,但一时又想不起来究竟是谁,于是急忙拆开信件。
钟发镇在信中开门见山地说:“老首长,我是曾在你身边工作过的红小鬼,请您帮我证明身份。”
他还回忆了在李先念身边工作的往事,并表示自己回老家种田30余年。但不知为何参军经历被人查出来,有人指责他开小差、是逃兵、是叛徒、是国民党的兵……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不公平对待。
这些钟发镇都忍了,最让他难受的是大儿子就业也受到影响,无奈之下只能写信给李先念求助。
年大授衔时曾有“红军不下校”的说法,如果钟发镇真的是在李先念身边工作过的红小鬼,解放后大小也是个官,可他为何隐姓埋名回去当了农民?
李先念
13岁参军坚决跟着部队走
钟发镇是江西兴国县长冈人,出生于年。毛主席、朱德等人率领红军下井冈山后开辟了地跨赣闽粤三省的中央苏区,兴国正是中央苏区的核心,还获得过“模范县”称号。
兴国群众革命热情极高,23万人口中有9万人参军,尤其是仅有多人的长冈,当红军或者调县以上工作的干部就有人。解放后,兴国籍的开国将军有56位之多,成为有名的“将军县”。
钟发镇的父亲早年就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农会运动,不幸的是运动遭到敌人破坏,父亲为避免牵连家人上吊自杀,当时钟发镇只有8岁。后来红军到了长冈,打土豪分田地,还建立了列宁小学,钟发镇进入小学免费读书,家里的日子才开始好起来。
一天放学,钟发镇看到村民敲锣打鼓欢送几名年轻人去参军非常热闹,也萌发了参军的念头。其实钟发镇的堂兄弟中已经有4人参加了红军,钟发镇一直很羡慕他们。于是他跑到红军驻地要求参加。当年钟发镇只有13岁还没步枪高,红军干部不肯要他。
钟发镇说什么也不肯走,哭着说:“我什么活都能干,什么苦都能吃。”部队实在没办法,经上级同意将其收留。由于年纪太小,钟医院去当看护,他头脑灵活又能吃苦,不久就被派去军医学校学习。
年轻的红军战士(剧照)
年10月,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利,被迫从中央苏区转移,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部队出发前,医院领导进行动员要求年纪小的必须留下,并发给两块大洋遣散费。但钟发镇仍像参军时那样坚决,说什么都不肯走。由于读了几年小学有些文化,他被编入红五军团政治部当宣传员。
宣传员虽然不用上前线打仗,但却比打仗还苦。每次行军,钟发镇都要跟着部队提前出发,在一些险要位置为战士们加油鼓劲。他们常常半夜出发,白天整天工作,很少有时间休息。
遇到敌情时,钟发镇和战友们常常三天三夜不能闭眼,根本没时间做饭,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趴在路边喝点水。
走到湖南时,钟发镇的草鞋坏了,只能赤脚行军。天已入冬,土地冰凉,走到郴州,有群众为红军送来一批草鞋,钟发镇才换上了新鞋子。
红五军团作为全军后卫,担负阻击任务。他们几乎天天打仗,而且还要在主力部队通过后,收容掉队人员。在钟发镇的印象中,长征途中,他们几乎天天都在追赶主力部队,否则就会被敌人的追兵赶上。
环境异常艰苦,战士们不知道部队要去哪里,即便是首长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但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却不觉得苦或累,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跟着部队,跟着组织,胜利总会到来。
战斗中的红军(剧照)
一块石头救了他一命
尽管日夜追赶,但一次由于要照顾两个伤员,钟发镇还是掉队了。他找到一位老乡问:“看到红军从这经过了吗?”
老乡一脸迷茫地说:“什么是红军,我只看到一队扛枪的叫花子往泸定方向去了。”
钟发镇飞奔了30多里,背后便响起了枪声,由于孤身一人,他只能藏在一块巨石后面。当天晚上下起了瓢泼大雨,钟发镇顾不上这些,一路追赶。突然他脚一滑,连翻了几个跟斗,向湍急的大渡河中滚去。幸好被一块巨石拦住,救了他一命。
当时的钟发镇并不知道,就在几天前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一个团,也是在这条路上冒雨一天一夜急行军里,抢在敌人援兵赶到之前到达泸定桥。
泸定桥仅剩13根光秃秃的铁链,最终22名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在铁链上铺起一块块木板,将对岸的敌人击溃,为红军打开了前进通道。
钟发镇赶到泸定桥时看到,湍急的河水冲击到石头上激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发出震天动地的响声。别的战士可以扶着护栏铁索过河,但钟发镇太矮,根本摸不到护栏。
晃动的铁索桥让钟发镇感到头晕目眩,但想到身后的追兵,他只能克服恐惧,手脚并用爬过了泸定桥。一直到夹金山下他追上大部队,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看到他回来激动地说:“小鬼,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你了。”
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时,钟发镇仍穿着一位老红军送给他的草鞋。在雪山上,他脚趾全部冻烂,直到晚年仍全是黑黑的伤疤。
年,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的懋功会师,两大主力红军决定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随后部队混编成左右两路大军,钟发镇所在红五军团改编为红五军,随红四方面军北上。
过草地前,一直担任后卫的红五军突然接到命令改为前卫。当该军前卫团达噶曲河时又接到命令,由于粮食不够,准备原路南下。途中钟发镇被调到总部去学无线电,他异常激动,连夜就赶去报到。
钟发镇并不知道,那是张国焘冒充的总部。两军会师时,张国焘借着红四方面军人多,出于私心向中央要权。后来又反对北上路线,要求南下川康建立根据地。
在中央说服张国焘共同北上抗日后,刚过草地他突然又冒充中央裹挟右路军南下。所以才会突然把属于红一方面军建制的红五军改作前卫,以免阻挡其南下。
事实证明,张国焘选择的道路是错误的。红四方面军南下后遭到四川军阀重兵围攻,损失惨重,被迫撤到川西地区。直到年6月,任弼时、贺龙领导的红二、六军团长征到达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张国焘才再次答应北上。
老红军都说,长征途中最艰难的是爬雪山、过草地。川西北的草原纵横多里,海拔在米以上。这里渺无人烟,没有粮食也没有道路。草地下四处都是汊河和沼泽,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被沼泽吞没。
钟发镇到晚年仍然记得,过草地时遇到河流,工兵找不到材料搭桥,大家只能趟水过河。首长让钟发镇紧紧地抓着马尾巴,才避免被河水冲走。
由于张国焘的错误,红四方面军三次过草地,部队损失惨重,南下时8万多人,到达陕北后已经减员过半。长征途中牺牲了无数的战士,不满17岁的钟发镇尽管经历了许多苦难,但却幸存了下来。
红军过草地(油画)
长征结束又开始西征
正在大家为胜利会师而欢欣鼓舞时,又接到命令要西渡黄河远征新疆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当时大军刚刚到达陕北,尚未来得及充分休整,为何如此急迫地要重新出发呢?
其一,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造成了很大声势,老蒋正调集重兵前来“围剿”。但红军已经与张学良、杨虎城两部达成统战关系,双方处于休战状态。红军只能借此机会争取尽早打通与苏联的联系,以便获得援助物资,打破敌人的围剿。
其二,陕北根据地面积虽然很大,但限于地理环境,人口和粮食都很少,难以养活三大主力红军。况且红军东征结束不久,中央向阎锡山提出“停止内战,抗日反蒋”等建议,不宜再东征。而北面是茫茫沙漠,南面是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地盘,只能往西发展。
年11月11日,已经渡过黄河西岸的三十军、九军、五军及四方面军总部共两万余人组成西路军,这也是红军历史最为悲壮的一支部队。
当时钟发镇已经被编入红九军担任译电员,该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了河西走廊的咽喉古浪城。古浪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被红军占领后引起了敌人极大的恐慌,马步芳调集2万余马家骑兵围攻古浪。红九军虽有多人,但只有多支枪,平均每枪只有子弹15发。
尽管实力悬殊,红九军仍然坚守了三天。马家军利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将城墙炸出一个缺口后涌进城内。古浪是红九军军部机关所在地,大多为非战斗人员,尤其是供给部和卫生部更是手无寸铁的女兵。
关键时刻,军政委陈海松挺身而出,率领军部机关人员与敌军拼死搏斗。钟发镇也参加了这次战斗,他个子小,手上又没枪,只能手持大刀躲在暗处,专门砍敌人的马腿。
钟发镇也记不清砍了多少马腿,战至黄昏,军部才突出重围,钟发镇的军服已经被血水浸透。这一仗,红九军伤亡过半,军参谋长陈伯稚、25师师长王海清、27师政委易汉文等重要干部牺牲。
红九军原本是四方面军的主力,经此一仗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恢复过来。后来该军进行了缩编,钟发镇被编入李先念的30军。
古浪城内战斗后的场景
30军军部只有两名译电员,重要电文都由译电员直接交给军部领导,钟发镇和李先念在工作上接触很频繁。钟发镇还记得西安事变老蒋被抓的电文就是他翻译后直接交给李先念的。
然而,西安事变并没有让马家军停止进攻。西路军为了策应西安事变,也不得不在临泽、高台一带停留,牵制马家军。虽然给予敌人很大杀伤,但自身伤亡也较重。继而又在倪家营子一带与马家军周旋了1个月之久,最终因寡不敌众被迫突围退入祁连山。
此时,整个西路军已经不足0人,但马家军仍穷追不舍。红30军行至康隆寺时又遭到敌人围攻,当时情况紧急,上级让钟发镇发出最后一封向延安呼救的电文后砸毁电台,部队被迫分散突围。
钟发镇和另外7名机关战士走到祁连山顶,他们找来一些木材生火,住了一个晚上。由于缺乏游击常识,沿途没有掩埋烧过的火堆。不久,马家军便循迹追来,在一个山沟里将他们包围俘虏。
2万多人的西路军,最终只有李先念带领的余人抵达新疆。西路军的战斗历程异常悲壮,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西路军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从军事角度看大致有以下几点:
其一、西路军西征后,与黄河东岸的联系被敌人切断,成了一支孤军。历史上,孤军深入,必然凶多吉少。
其二、西北大多是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关系和敌人长期的虚假宣传,他们对红军抱着敌视态度。这种情况下,红军既无法补充粮食弹药,也不能补充兵员。仅靠从敌人身上缴获,难以支撑。
其三、西北马家军多为骑兵,机动灵活,来得快走得也快。红军仅靠两条腿,一时间难以适应敌军战术。
徐向前回忆西路军悲壮战斗场景
劫后余生
被俘后,为了保守部队的秘密,钟发镇始终未承认自己是译电员。当时敌军团长的父亲生病,他看钟发镇年纪小便将其送往西宁家中照顾父亲。
巧合的是敌军团长的小老婆也是江西兴国人,也许是出于对同乡的同情,她对钟发镇很照顾,经常会偷偷给他一些吃的。钟发镇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部队和家人,但由于人生地不熟,也没有通行证,即便逃出去也寸步难行,且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
钟发镇打消了逃跑的念头,在团长家待了两年。后来马家军下令不能将俘虏留在家中,钟发镇便被送到劳改营。由于头脑灵活,干活又肯出力,敌人对他的看管渐渐放松,常会派他去外面干活。
一次,钟发镇跟着工兵营的军需官去西宁城内领粮食。他对军需官说:“我照顾过团长父亲两年,与他关系很好,想请个假去看看他。”
军需官听到是去团长家没有多想便同意了,钟发镇找到团长的小老婆,请求帮忙。最终她弄回来一张路条,钟发镇拿着这张路条,穿过层层关卡,离开青海,那时已经是年。
钟发镇原本打算去延安找部队,但到黄河渡口时发现已经被日军封锁。当时他身无分文,只能一路乞讨,直到年春才回到老家兴国县。
老母亲看到他时抱头大哭说:“家里5个人去当红军,终于有一个回来了。”为了避免敌人迫害,钟发镇改名换姓,靠打苦工为生,直到解放后生活才安定下来。
钟发镇内心也无比想念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和首长,但仔细一想那么多人都牺牲,当年自己逃离劳改营也未能找到部队。如今革命胜利了,自己手无寸功,再去找部队别人会怎么看?
以后,不论日子多么艰难,钟发镇始终未去找过部队,也未向任何人提及过参军的经历。但到了60年代,却有人调查出了他的经历,并对他和家人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无奈之下,钟发镇才给李先念等首长写信。李先念对钟发镇在信中描述的往事仍历历在目,他写信给江西省委表示,钟发镇确实是红30军战士,曾在自己身边工作,并要求按政策落实钟发镇红军失散人员待遇。
钟发镇的问题很快便得到解决,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农民,竟是九死一生的红军战士。
钟发镇的前半生虽然经历了许多苦难,但在身份落实后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照顾。据公开报道:年钟发镇家里建房时,当地民政先后拨款5.8万元。到年,钟发镇的生活补贴已达每月元。这些足以让钟发镇安享晚年。
晚年钟发镇
尾声:
钟发镇一生到底走了多远的路,估计他自己也说不清了。
从江西到河西走廊,距离超过三万六千里,如果从青海西宁再返回江西也按三万六千里计算,那么钟发镇至少走了七万二千里路。除去被关押的3年,钟发镇有6年都在路途中。后人都说“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但钟发镇却走了将近3个长征的距离。
钟发镇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但其实他仍然算是幸运的一个,因为大多数人都在征战中牺牲了,钟发镇历经九死一生,最终能幸福地安享晚年。
钟发镇并非战斗英雄,也不为人知,但他经历的一切,却代表着那个年代大多数普通战士的经历,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缩影。
革命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不断遭受挫折,在曲折中前进。读懂了钟发镇,也就知道革命的胜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这背后正是有无数像钟发镇这样的普通战士,历经各种苦难,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仰,直至用鲜血和生命换回胜利。
喜欢本文的朋友,麻烦点击上面名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