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补衔的军中将圣,千里乞讨寻党,毛

白癜风能否治愈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年,从部队提交上来一份特殊的申请。这份申请只写了一个人的名字,中央想为一个名叫李聚奎的人,专门补办一场单独的授衔仪式。

此时距离“五五授衔”已经过去了三年,没有人知道这样的一份补办申请能不能通过审批。申请送到毛主席手上时,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大笔一挥,十分爽快地批准了这次的补衔。

看着申请上那个熟悉的名字,毛主席感叹道:“这可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李聚奎到底是什么人,能让毛主席给出这样的评价呢?他又是为什么没有赶上开国后的第一次授衔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开国上将的曲折一生吧!

年出生的李聚奎,原名李新喜。虽然家里很穷,但父母却颇有远见,砸锅卖铁供他上了学。事实证明,这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革命的火种传递到了全国。时年22岁的李聚奎受到感召,少年热血的他立志投身革命,参军报国。他和同乡的伙伴一起瞒着家里偷偷报了名。为了不让这事被发现,还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李聚奎。报名登记的人听了,直夸他的名字好。

奎,是中国神话星宿之一。聚奎,聚奎。新名字里包含的,是他心中对于革命的向往,是盼望天下有志勇武之士能集于一处的心愿。

当时一腔热血的李聚奎或许从没设想过,这个新名字会就此跟随他走过峥嵘的一生。

李聚奎

参军后的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些同乡的人顶不住行军打仗的苦,没过几个月就离开了。也有的人在战场上丧命,年轻的生命终结于此。但李聚奎却在一次又一次的作战中,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灵活的头脑,在军中屡立战功。

不久后,他因出色的表现被任命为高级指挥员和高级将领,一步一个脚印,随后还在红军的两个师里都担任了师长。

长征过程中,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都是他带着先头部队冲在最前面。作为红一师的师长,他们所在的队伍被称为红军的“开路先锋”。

横渡乌江和赤水时,国民党的部队在大渡河对岸。为了阻止红军渡河,把所有的渡河工具全部运走了。面对这样的困境,李聚奎悄悄摸到了马鞍山口,通过望远镜,观察着两岸的局势。

李聚奎发现,虽然蒋介石下令把所有的渡河工具都运走,但却有个国民党的军官,专门留下了两条船供自己享乐。这个人就是被称为“红军之友”的赖执中。

当时的国民党,派系争端不断,政权已经腐败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蒋介石对此却丝毫不在意,这也给了共产党更多的可乘之机。早年间,赖执中曾回到老家安顺场,联合当地势力,将大渡河附近农民强行收为赖家佃户,由赖家统治。

这次为防止共产党渡河,蒋介石下令烧毁南岸的所有房屋。连赖执中那大半条街的房产,也包含其中。贪得无厌的赖执中自然是狠不下这个心,暗地里悄悄保下了房子,还偷偷留了船只,供自己使用。

为了方便自己逃跑,他还在红军到安顺场的必经之路上,设了10余个岗哨。赖执中以为红军在这儿人生地不路熟,即便过来也要花很长时间,早晚会被哨兵发现,到时他再慢慢收拾过河。为了方便逃跑,他另外还准备了一条船,以便事发后可以快速乘船逃到对岸。

但他却没想到,红军到了之后立刻能和当地的汉、彝两族人民打成一片。有当地人带路,共产党早就把沿途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

就在赖执中还做着美梦享乐的时候,红军已经悄无声息地找到了赖执中留着渡江的船。

李聚奎

李聚奎命令手下杨得志,组建了17人的渡河奋勇队。17位勇士仅凭着一只小船,在火力掩护下,抢渡成功,一举扭转了战局。当共产党的小股部队杀来时,赖执中这才如梦初醒,慌慌张张地翻墙从后院逃跑了,船也顾不上要了。

就这样,“开路先锋”李聚奎再次为红军的胜利,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如果没有他,渡江时还不知道要吃多少苦。

但就是这位的一位勇士,却在长征结束后,迎来了从军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打击。

年,李聚奎带着队伍行军至异常寒冷的祁连山下。本就有些不适应这里的恶劣环境,再加上敌人马家军有骑兵加持,红军的西路军不敌凶悍的对手。打了几次败仗,战士们的情绪也跌落到了谷底。李聚奎见状,一个个找同志们做工作,同时鼓励大家,拿出共同克敌的勇气。

可是山路险滑,一个不小心就要掉队。再加上马家军一遍疯狂搜山,一次次的围追打杀,队友们一个个倒下,食物和水也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整个队伍只剩下李聚奎一个人。

李聚奎与战友们

望着荒无人烟的祁连山,李聚奎的视线模糊了。眼泪不自觉地从他脸上划过,说不清是为了他自己而流,还是为那些牺牲在这片荒山上的战友们而流。

李聚奎自参加革命之日起,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许多战斗。不是没有败过,但从来没有像这样,惨败到整队覆灭的地步。

很多人在这种时候,会因为无颜再回到组织中去,而选择退出革命的队伍,但李聚奎却没有这么想。对他来说,西路军是失败了,但革命的火种还在。他要找到党中央,他还要上场杀敌,东山再起!

李聚奎的心里还记得自己入党时的宣誓:“一切为了党,一切为了人民。”以及自己曾经说过的话:“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怀着沉痛的心情,李聚奎踏上了寻找党组织的漫长路途。为躲避敌人的搜查,他脱去衣物,换上了一身叫花子装扮,连身上的勋章都只能藏到树洞里,浑身上下只留下一枚指北针引路。一路乞讨要饭,靠着仅剩的装备,走过千山万水。

白天藏山洞,晚上披星戴月夜行。一路睡荒地,露宿野外,就这样走了近两个月,躲过了敌人的三次围捕,才终于重新回到了红军的队伍里。

再见到毛主席时,李聚奎几乎累得瘫倒在地。毛主席却忍不住对这个湖南老乡连声赞道:“你是虽败犹荣啊!”

回到革命队伍后,李聚奎的才能再次有了用武之地。抗日期间,李聚奎作为决死一旅旅长兼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深刻认识到机动灵活作战方式的重要性,发明了非常多实用的战术与技术。

最开始的时候,李聚奎突发奇想,从决死一旅部队,和地方民兵中挑选出最优秀的射手,组成了“冷枪队”。这支冷枪队的策略。是根据敌军出兵数量多少随机进行变换的。

日军兵力少,“冷枪队”就一口气全歼敌军。如果日军兵力多,冷枪队就以指挥官为主要目标,实行“擒贼先擒王”的策略,集中力量去消灭指挥人员。

冷枪队的优势就是,成员都是精英分子,人数少,目标小,行动灵活,能打能撤。敌军被打个措手不及,还没弄清我方的兵力和实力,冷枪队早就撤退得无影无踪了。让对方无法发现目标,以最少的兵力和人力,给敌人最大的打击。

除了“冷枪队”,李聚奎还发明了“地雷战”,作为围困斗争中杀敌的主要作战方式。这招用到后来,甚至让日军谈之色变,可见其作战方式的威力和优越性。

红色经典电影《地雷战》

随着斗争的深入,李聚奎还鼓励所有战士群众放手去干,开创新的作战方式,对敌人实施最有力的打击。

发展到后来,甚至还开办了“地雷训练班”,能够以低成本,简便方式,制造各种各样的地雷。连老人和小孩子都可以参加造雷工作,用途更是十分广泛。

这些战备与战术不但在抗日战争中运用广泛,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与国民党的对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制造土地雷

日本投降后,群众都期盼着能和平解放全国。国共双方由此也即将进行谈判,但列强美国却执意要通过指挥国民党。来插手中国事务。因此我军成立了北平军事调解处,但成立之初,调解处还有一个执行处副处长的空缺,不知道让谁上合适。

正在大家苦思冥想之际,叶剑英大手一挥,点名让李聚奎担任这一职务。消息传到李聚奎那里,他却连连摆手,说自己之前没干过外交。

“这是军委的命令,服从就行了。”叶剑英拍拍李聚奎的肩膀,把职位定了下来。并告诉他,国民党方面想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就必然会安排人说八路军的坏话,让李聚奎小心处理。

李聚奎

任重而道远。李聚奎听后,认真地点了点头。新官上任,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随国民党和美方代表,到北平的县区村庄里去调查。据说有县长告状,说八路军在他们那儿打砸抢烧,无恶不作。

李聚奎当然知道这是有人用计诬陷八路军,到地方后,马上让县长把证据拿出来看看。县长叫来一群农民,这群人跪在地上,呼天抢地地说,自家的房子被八路军烧了。边说边随手捡起了地上的几枚弹壳,交到李聚奎手里,说是八路军“作案”留下的证据。

李聚奎看了看这些“伪证”,不动声色地对村民说,要再看看别的证据了。村民一见李聚奎居然没再追问什么,马上又带他们来到一座破房子前,指着残留的墙壁说,这都是八路军干的。

李聚奎还是保持沉默,又走到屋里看看。看过后,国民党的人急不可耐地要给共产党人定罪,李聚奎却笑了笑,开始一一揭穿谎言。

他拿出弹壳,说:“你看看这弹壳,有的地方都已经开始生锈,要是这两天才打出的,怎么可能生锈?”紧接着又说到被打掉的土墙,“墙壁往往是八路军的重要掩体,他们既然要杀人抢钱,为什么会主动把掩体扒掉呢?”

“还有那房屋,房梁上都是灰尘,连地上,桌子上,也是一摸一手灰!哪里有近期住过人的假象?说是老乡住的地方被八路军破坏了,我看你们是临时找了个破屋子,故意诬陷人!”

眼见谎言被戳穿,国民党的人只想赶紧溜走,李聚奎一把拽住他,义正言辞地说:“你们玩的这些小把戏,自己去处理。如果到了明天还不能恢复八路军的名誉,就让老蒋自己来处理吧。”国民党代表见状,再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吓得只能点头。

推举李聚奎出去工作的叶剑英得知后,大笑着说:“让李聚奎来军调处,真是是个正确的决定啊。”

邓小平和李聚奎

李聚奎不但能文能武,人品也是没得说,十分谦虚而且不慕名利。

革命胜利之后,国家需要人去石油部门主持开发工作,李聚奎听说了,自告奋勇要求调到石油部门,被周恩来总理任命为部长,主抓石油工业。

参加石油工作期间,李聚奎不但带领干部、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奔赴大西北,成功开采出了克拉玛依油田。更是在后来筹备、组建了多个石油勘探处,为国家的石油开发和建设工作,贡献出了全部的力量。也正因此,他才会在第一次授衔时,错过了这个机会。

李聚奎

人的付出总会换来回报,党中央和组织也时刻记得李聚奎在革命时期的贡献。

虽然他本人并不会在乎军衔之类的头衔,但这份独属于革命军人的荣耀,理应有他的一份。所以中央对于为李聚奎单独授衔一事,向毛主席发出了申请。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还感慨地说道:“他可是新中国的大功臣啊!”

李聚奎从烽烟滚滚的生死战场,到和平时期的石油部长、军事院校领导,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始终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

这份应得的荣誉,虽然来得迟了些,但这枚闪亮的“军功章”,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于心,永远刻在他闪闪发光的履历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8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