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从长征发源地再出发
编者按
按照遂宁日报报业集团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重走长征路”统一部署,从7月1日——13日,集团陆续派出三批次采编人员,分赴凉山、甘孜、遵义,重走红军长征路,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激励遂报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媒担当。本期推出《凉山:从长征“发源地”再出发》特别报道。
年5月,红军长征经过凉山冕宁,建立了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个革命政权——冕宁县革命委员会,第一支革命武装——抗捐军。在这里,朱德总司令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长征”概念;在这里,刘伯承与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彝海结盟”,为抢渡大渡河战役的胜利赢得了先机,创造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追寻那段脍炙人口的红色记忆,记录新时代彝区变迁,7月1日,遂报集团19名采编人员奔赴凉山。
在宁静美丽的彝海边,我们瞻仰彝海结盟旧址,倾听红军过冕宁的光辉历史,重温我党民族政策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我们与彝海结盟见证者的后人零距离交谈,倾听他们父子两代人守护结盟地的故事,感受彝族同胞传承先辈大义的初心不改;
我们与在当地对口帮扶援建的企业交流,见证当地彝族同胞日新月异的生活变迁;
我们翻越盘旋崎岖的小相岭山,来到越西县,步行数公里,探访在这里独自开展援彝工作的遂宁干部,记录新时代遂宁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共赴小康的“长征足迹”。
飞度关山,穿越历史,触摸当下。在一幕幕历史重现中,在一段段艰苦的援彝故事中,我们感悟着先辈的英勇果敢,我们更感受着今人的传承担当,这些穿越时空的精神交相辉映。从长征发源地再出发,此行的遂报人更加坚定秉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初心,坚持以“四力”要求为标准不断淬炼自我,走好媒体融合转型发展之路!
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结盟新寨陆小晓摄
见证
彝海“结盟新寨”:
长征路上建起幸福新家园
走进凉山彝海结盟故地,一座座漂亮的川西民居拔地而起,依山而建。当地的彝胞说,这是四川能投集团旅游扶贫打造的“结盟新寨”。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彝海结盟的那段红色史诗,晚上还可在广场上跳锅庄舞。
年,红军先遣团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果基家的头人小叶丹“彝海结盟”,造就了“歃血为盟”的传奇佳话。如今,光荣历史仍在流传,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长征”路上,一场新的“结盟”正在这里开花结果。
彝海景区负责人罗桥文介绍说,年,四川能投集团投资万元,着力打造“结盟新寨”。从“宜居”入手,对当地彝胞的36幢民居进行改造,又结合彝海景区开发建设植入吃、住、行、游、购、娱等业态,新建4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功能场馆,扩展“宜旅”功能,把一个贫困的山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同时,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彝海村“彝之旅种养殖合作社”展开种养殖合作,带动该村户名贫困户共同参与经营,获得租金、就业及经营分红三方面收益。
此外,依托革命圣地彝海结盟遗址,四川能投集团已将彝海打造成红色文化与高山海子相结合的景区,今年春天通过了国家级4A景区。目前,景区拥有彝海结盟纪念馆和4座民族特色功能场馆,将昔日的革命旧址变成了教育基地,并组建设计公司开发彝族漆器、服饰等特色旅游产品,走出了一条“农户制作+企业销售”的文创扶贫新路子。
28岁的某色妹妹是彝海景区的一名保洁员。这几年,她不仅亲眼见证了扶贫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也亲身体验了扶贫带来的幸福生活。“作为贫困户,政府不仅帮我们修建了70平方米的新房,家人看病还不用花钱,两个孩子在镇上读书也很方便,四川能投集团的工作人员还常常来家里慰问我们。”幸福的笑容写在这位年轻母亲的脸上。
沙小龙接受记者采访刘凯摄
对话
彝海结盟见证者后人沙小龙:
世代守护祖辈们的“灵魂”
年,红军先遣团司令员刘伯承与彝族果基家的头人小叶丹“彝海结盟”,成就了一段“歃血为盟”的传奇佳话,也写下了一篇民族团结的红色史诗。
彝海结盟的故事代代相传,而今,彝海结盟见证者的后人,依然守护在这片土地上,讲述彝海结盟的故事,坚决守护祖辈们的灵魂。30岁的沙小龙是当年彝海结盟中见证者沙马尔各的曾孙。“沙马尔各是我的曾祖父,他是小叶丹的贴身管家,精通汉语,是当年彝海结盟的牵线人。当时肖华找到我曾祖父,希望他向小叶丹转达红军的善意:红军只是借道,绝不会侵犯彝族同胞,红军是主张民族平等的。”
沙小龙的父亲是彝海结盟纪念馆管理员。从幼年时期,沙小龙耳濡目染听到很多彝海结盟的故事,还懂事地陪着父亲在纪念馆外捡拾垃圾。“作为彝海结盟见证者的后人,我们感到非常骄傲。我们在这里奉献,就是在守护祖辈们的灵魂。”
如今刚进入而立之年的沙小龙,在四川能投集团旅游扶贫投资打造的彝海景区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还被提拨为录像监控部门的领班,每个月可以领到多元工资。对于这份工作,沙小龙特别满足。
“祖辈们生活的很贫困,吃不上饭。但我们这一代就幸福多了。”他说,自己亲眼见证了这几十年来家乡彝海镇发生的变化。从吃不上饭到现在衣食丰足,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孩子们读书很方便,村上还有了卫生院,看病很方便。
“感谢党的政策好,让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沙小龙由衷感谢当年红军从这里经过。他说,红军留下的遗产我们一定会代代守护、代代传承。从小教会下一代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无私奉献,永远守护彝海结盟的革命传统和精神。
记者徒步3公里前往沙沙普村采访陆小晓摄
探访
遂宁援彝干部覃馨熠:
大凉山深处的“背包客”
今年7月1日,是市公安局安居分局西眉派出所民警覃馨熠来到凉山洲参加援彝工作一周年的纪念日。
这一天,覃馨熠和往常一样背着常年背在身上的背包,在凉山州越西县越城镇沙沙普村每个角落攀爬着。
在担任沙沙普村四治专员(四治:治毒、治愚、治艾滋、治超生)一年来,覃馨熠与其他三名驻村队员共同努力,让沙沙普村提前一年通过了州脱贫验收考核组的脱贫摘帽迎检。
出钱出力铺平村民脱贫路
7月1日,拿着糕点,覃馨熠坐上了开往沙沙普村的车辆。一年来,每次去吉批约呷的家中,她都会带一些糕点给吉批约呷的孙子。
然而,上山的路开了不到一半,车便被一辆坏掉的拖拉机堵在路边。覃馨熠只能背着包继续往山顶行走。虽然山势陡峭,但覃馨熠的脚步却很快。
来到吉批约呷家的时候,覃馨熠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汗珠。看到她,吉批约呷连声说道:“你太辛苦了,快进来坐。”
就在这个月,吉批约呷养的山羊就要下羊崽了。这一次,覃馨熠专程过来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因为这些即将出生的羊崽将成为吉批约呷主要的收入来源。
说起覃馨熠,吉批约呷满是感谢。“每隔4、5天就来看我,给我孙孙拿钱,给我们家发展找钱,有什么需要她都替我想好了。”
沙沙普村共有村民户,贫困户55户。为了实现精准脱贫,覃馨熠走遍了每一户村民。“刚来的前两个月,由于语言不通,我们都是跟着村干部去村民家走访。”
凝心聚力打造增收新渠道
在沙沙普村的最高处,有一块脱贫奔康产业试种示范田。这块2亩的示范田是由帮扶队员自己筹资流转村民土地种下的。地里不仅种有花牛苹果、巧克力脆柿、台湾青枣、冬桃、脆李等水果,还有蔬菜、药材、花卉等品种。
记者看到,每颗果树上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帮扶队员的名字。这表示,这名帮扶干部将全程记录果树的生长情况。
覃馨熠告诉记者,通过试种,我们希望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脱贫项目,也希望通过示范以点带面引领广大村民科学规范种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沙沙普村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发展产业。
在沙沙普村的村委会里,有一间用废弃仓库收拾出来的卧室——仅有一张床和一个柜子。柜子里放满了沙沙普村脱贫攻坚的各类资料,这些是由覃馨熠花了无数个夜晚,熬夜整理出来的。
“脱贫不能盲目,只有掌握了村里的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覃馨熠说。
翻山越岭将禁毒工作进行到底
作为一名基层民警,覃馨熠担任起了沙沙普村的四治专员。
“如果在我工作期间,多一例艾滋病人、多一个吸毒人员,那我的工作就是不合格的。”为了做好禁毒防艾工作,覃馨熠与本村3名省派综合帮扶队员和另外两个贫困村“四治专员”形成合力,协同作战。
去年9月,覃馨熠对本村13名在册HIV感染者,逐一进行了专项入户走访调查并登记造册,并主动负责了一户吸毒+HIV贫困户的定点帮扶工作。
今年5月,覃馨熠在禁毒防艾工作上有针对地举办了两期禁毒宣教员的培训,对村两委做了禁毒防艾相关知识和工作思路的培训,成立了全县第一支禁毒防艾宣教队伍。
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年底,沙沙村顺利禁毒摘帽。目前,吸贩毒和HIV感染者新增为0,确保了全村提前一年顺利脱贫成效的稳固。
■徐周全媒体记者姚波蔡志凌颜朝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