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大渡河18勇士之一,抗战正当他大显身

在距南昌70公里的高安黄沙岗,是一个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的古镇,当地史料记载,早在清朝中叶,此地就是闻名远近的牛市,每逢农历“三、六、九”墟日,“牛”流如织,牛哞声声,人声鼎沸,大小黄牛和人群陆续入市。

于是四乡八邻商贩云集,摆摊设点,乡间路上,总能看到牵着黄牛、水牛的农民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赶往集镇,交易者络绎不绝,旧时没有大路,马走的路一般就是“官道”,所以称马路,人们外出远行大多靠着两条腿来“丈量大地”,来来回回都是步行在乡野的羊肠小道上。但通往牛市的路要比人行走的大些,因此,就叫做牛路,在黄沙岗有个熊人家居住的村子,取名叫牛路熊村。村子里出了个最出名的人物,那便是红军长征时强渡大渡河18勇士之一熊尚林。

英雄故里

上世纪的年秋,牛路熊村来了一支红军队伍,这便是刚组建不久的红一军团,红军根据上级的批示,经樟树进入高安准备攻打省会南昌,后来,红军高层领导人召开会议,分析南昌的敌情和四面临水的地势,认为敌军主力没有消灭,南昌难以攻入,决定既不向北夺取南昌、九江,也不向东攻打抚州或在樟树附近伏击可能由抚州、阜田两处来增援南昌之敌,而是佯攻南昌,再向敌薄弱处发展。于是,西渡赣江,乘虚向南昌对岸前进。

随后,红军西渡赣江后,向北前进接连攻下高安等十几个县,当年7月30日,红一军团推进到距离南昌城约30里处。8月1日红军两个纵队攻击南昌赣江西岸的牛行车站,隔江向南昌城鸣枪示威,以纪念南昌起义三周年。敌军不还一枪,更不敢出击。红军完成“八一”示威任务后,撤离南昌近郊,转至奉新、安义地区,在那里休整待机,并进行扩军筹款和做群众工作。

这一时期,从准备到撤离,红一军团在高安一共逗留了将近2个月,这里各地开展发动群众打土豪,宣传革命建农会,同时为部队筹集军饷与军粮的行动,红军在高安期间,牛路熊村17岁的青年熊尚林正在地里干活,一支红军队伍路过,红军不知道路,就去问正在种地的熊尚林,愿不愿意为红军带路。青年把锄头一扔,大声说:“我早就知道红军是干什么的,我不但愿意带路,还愿意参加红军”领导看熊尚林长得非常壮实,也非常喜欢他,就带他一起走了。

熊尚林,年出生于高安黄沙岗牛路熊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丧父,跟随母亲相依为命,当然也没有上过学。他少时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据《黄沙牛路熊村宗谱》记载:发贤,先常四子……生子二:尚林、尚恩。”尚林属长子,但名下无妻儿子女记载。

熊尚林成为一名战士,之后历经吉安战役、历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作战勇敢,到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时,他已经提拔为红一军团1师1团1营2连连长了。长征路上,熊尚林所在的第二连一直担负着开路先锋的重任。因此,红军血战湘西、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都留下了他的战斗身影。

红军时期是我军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特别是在长征时,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前面开辟道路,后面阻击敌人,才终于完成万里征途,在关系红军生死攸关的战斗中,那些英勇奋战的将士们,无论以后发展如何,身在何位,他们都会得到大家的尊敬,特别是强渡大渡河的勇士,更是得到后人的尊敬。

当时,红军为摆脱数十万大军追击,熊尚林所在的红一团按中央军委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强渡大渡河。大渡河地势险峻,水流湍激,激浪翻滚,水凉刺骨,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20万人马即在此强渡失败,全军覆没,敌人妄图借此天险和重兵防卫,并叫嚣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此时,红一团领导经反复考虑,决定将强渡大渡河任务交给一营,一营营长又将任务交给二连,挑选以连长熊尚林为首的十七勇士组成渡河奋勇队。

5月25日吃过早饭,十七勇士每人身背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和五六颗手榴弹来到河边,如弓在弦,等待出发命令。当时只有一只缴获的渡船,船小,一次容不下十七位勇士。团长决定分两次强渡,第一船由连长熊尚林带领,第二船由营长孙继先带领。9时,上级一声令下,熊尚林率第一批8名勇士迅速登上渡船,他的江西老乡、重机枪手李德才赶过来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你放心,有老李这挺机枪掩护你们,你们就放心地渡河吧!”熊尚林坚定地点头说:“老李,你也放心,只要我不死在河里,就是抓住对岸一块石头,顺着石头缝我也能上去。咱们过河再见!”说完,他指挥渡船向对岸驶去。

敌人发现红军强渡,很快就开火了,枪弹、炮火如暴风骤雨,红一团的炮火也猛烈射向敌人。熊尚林沉着镇定,指挥渡船迎着密集的弹雨和汹涌的波涛奋勇前进。就在离对岸不远的时候,渡船突然撞到一块礁石,滑向下游的漩涡之中,面临着倾覆的危险,在此千钧一发之际,熊尚林与几名船工迅速跳入急流,拼尽全力将渡船推出漩涡,驶向对岸。

刚一上岸,熊尚林和勇士们犹如猛虎,冲向敌人,手榴弹在敌人阵地上猛烈开花。当第二批勇士也渡河上岸后,十七位勇士(加上孙继先,实际十八位)手舞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很快将敌人击溃,占领渡口,红军大部队顺利渡河,彻底粉碎蒋介石妄图凭借大渡河天险消灭红军的美梦。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熊尚林还参加直罗镇战役、东征和西征,随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熊尚林随红一团改编为八路军师独立团第一营,参加歼击日军坂垣师团的平型关大战,又随八路军挺进冀东参加冀东民众抗日大暴动。

年,熊尚林奉命来到平北,担任平北游击队二大队队长。3月,日军实行“治安强化”,分数路合击海陀山区抗日根据地。熊尚林为粉碎日军图谋,率队夜袭赤城县城,调动敌人回援。转移时与余名日军相遇,熊尚林指挥部队抢占山头,与敌激战,给日军沉重打击。同年夏,熊尚林又率队成功袭击张北县大囫囵伪军据点,缴获战马40匹,步枪15支,子弹余发。随后,熊尚林调至龙(关)崇(礼)联合县大队任第一中队队长,负责开辟东至张家口口里东窑子、大境门,北至崇礼县西沟、驿马图、石窑子一带根据地。熊尚林英勇战斗,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长城附近,打开了局面,并由几十人发展为一个独立团。

就在熊尚林大展雄风之际,平北分区正式成立了,作为功臣的熊尚林,没有在公布的分区领导机构名单上找到自己的名字,组织上给他二个选择:一是出任40团副参谋长,二是去延安抗大学习,但他本人却对这两个选择都不满意,要求到最抗日最前线,与日军直接作战;于是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带领自己的参谋长和3名通讯员出走,决定到独石口一带“单独干革命”。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没有组织支撑,脱离革命群众,局面迟迟无法打开,便与参谋长发生了激烈争执,最终在年端午节这天,参谋长趁熊尚林不防备时,向他开了枪……就这样,这位本该在建国后披上将星的英雄倒在自己战友的枪口下。

据村里目击人介绍说,端午节那天上午9时,熊尚林一行两人骑着马从沟外到草场沟姜姓“堡垒户”家。刚进屋不久,突然一声枪响,熊尚林中弹了,人坐在炕沿,头低伏在腿上。村里人赶紧叫人把熊尚林抱到马上去抢救,人就已经奄奄一息了。熊尚林牺牲后,他们将他安葬在姜家屋后的一片空地上,年仅29岁人。全村人在当时安葬烈士的坟地驻足良久,祈祷烈士英灵安息。后熊尚林的遗骸被迁葬在崇礼烈士陵园内,据介绍,英雄遗骨迁葬到这里来的时候,随身只留下了一个皮带扣。

战友们回忆,熊尚林身躯健壮,脸色紫红,说起话来像炮弹出膛,在他眼里似乎没有困难二字,在向冀东挺进途中,在八达岭南侧的一个小山村里,他从敌人手里夺得一匹骏马,乐得他嘴都合不拢,连声说好马,好马!没过几天,在过一个小沟堑时,马忽然不听他指挥了,就是不肯过那危险的小桥,熊尚林费了很大的劲也制服不了它!他火冒三丈,你敢跟老子调皮?说着,他拔出手枪,对准马头连发三枪,马倒下了……”。人称,有时一个人的性格就决定命运。

对这位红军强渡大渡河勇士熊尚林的不幸牺牲,痛惜之余,我突然想起古希腊神话中一名叫安泰的英雄,他力大无穷,只要保持与大地的接触,就是不可战胜的。后来,他的对手发现这个秘密,在双方的一次战斗中,他将安泰举到空中使其无法与大地接触,最后把敌人扼死了。是的,英雄离开了组织和集体就如同安泰离开大地一样,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为此,我想长征勇士熊尚林要是明白“接地气”这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种悲剧……他的牺牲的确令无数后人嘘唏不已,感慨万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5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